分享

一针疗法丨痤疮穴

 阅海书馆 2022-02-13

痤疮穴
【位置】相当于传统腧穴大椎穴。《伤寒论》中载:在大椎第一间。
【取法】正坐或屈颈低头位。当颈后部隆起最高的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处取之(图8-1)。
【作用】具有清热泻火、通阳散瘀的作用。
【主治】青春期面部痤疮。
【治法】取痤疮穴常规消毒后,用三棱针迅速点刺2毫米左右,然后用闪火拔罐10~15分钟,以出血0.5~1毫升为宜,如血量很多则应立刻取下火罐,擦去血迹,并用于棉球压迫穴位的针眼2~3分钟。如果病情需要,可待出血停止后继 (大椎) 续拔火罐10~15分钟,但不要再拔出血液,起罐后注意针眼消毒。每周治疗2次,4周为1个疗程。如需要继续治疗,中间应休息1周,再做下1个疗程。

图片

【注释】痤疮系指处于青春期的人群由于内分泌紊乱而引起的一种痘疹样皮肤病。病人主要表现为颜面部、胸背部等部位。的皮肤出现如粟粒样或绿豆样大小的痘疹,表面充血,常伴有脓头,有痒感,或压之有痛感,有的为密集型,有的是散发型,如发生感染,可出现红、肿、热痛,慢性期可有色素沉着及瘢痕形成。
大椎穴为督脉之腧穴,而督脉又与手足三阳经相会,故取大椎·穴可疏通督脉与三阳经之经气,并有清热泻火、化瘀消炎的功效。现代医学研究认为,形成痤疮的主要原因是由于青春期性激素的水平过高,刺激了面部的皮脂腺增生与分泌增高所致。而女性病人多与月经周期紊乱有一定的联系。临床治疗观察证实大椎穴作为一个特定的免疫穴位,对调节内分泌,增加机体的抗病能力,抑制皮脂腺的分泌,改善局部的代谢等都具有良好的作用。

【病例】陈某男,26岁,澳籍华人。于2001年12月14日就诊。自诉面部痤疮2年余,曾服用中草药及多种雌激素治疗数月未见效。病人面部潮红,有散在绿豆大小之痤疮疹,一部分皮疹有小脓头,并形成轻度瘢痕,但无压痛,脉弦数,苔薄黄。诊断为青春期痤疮,取痤疮穴用三棱针点刺并拔火罐,待拔出2毫升左右的鲜血时即起罐,擦去血迹后,再用2寸毫针针刺1寸,行泻法,留针20分钟,每5分钟行针1次,每周治疗2次。经12次治疗后,已基本治愈。
-  END -

版·权·声·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