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劳动的直观性,让孩子掌握多种工具的用途,通过不同方式的劳动,为孩子解决问题提供思路;通过劳动竞赛,锻炼孩子的高效率等等,劳动也是一种智力培养的手段,劳动过程充满知识、技能及智力的综合运用,在劳动中发展孩子的观察、思考、设计及综合运用能力,是父母们培养孩子的另一大方面,注意不要让孩子陷在机械的劳动之中,要坚持劳动的引导及发展。 ![]() 孩子的家庭劳动活动不要变成单纯的机械运动,父母要用自己的经验去指导孩子,帮助孩子发展劳动能力,这样孩子才能从劳动活动中得到更好的培养,我们在对现代家庭存在的轻视劳动教育的情况进行分析后,曾根据我们的观点,对部分孩子的家长提出一些建议,从建议实施的情况看,劳动在培养孩子过程中的确占据着重要的地位,特别在纠正孩子的性格缺陷方面,效果更是明显。 ![]() 在提高注意力和服从纪律的培养方面,也显著地表现出它的作用,我们坚信,劳动作为人类的一种必需活动,它在孩子的教育和培养方面也有着重要的意义,对待没有特点的孩子需要耐心,我发现有一类家长常常犯这样的错误,他们的孩子在入小学一年级的时候情况很好,例如,孩子能说会道,见闻也比别人多,谈吐很是有点特色,他们常常被自己的父母看作是一代“小天才”,开始时学习成绩也是出色的,受到老师特别的重视。 ![]() 因此,父母们更认为自己的孩子天生聪明,但是不过几年,到了四年级以后,这些“小天才”的成绩却都降了下来,相反有些原来不好作声,沉默不语的孩子却悄悄地赶上来,成了班级里的尖子,这个过程反应出什么呢?它反应出了父母们的一种错觉,错把那些有某种特色的孩子当作聪明的孩子,忽略了那些沉默寡语的,却也是真正聪明的孩子。 ![]() 这里我们当然不是说那些有特点的孩子就一定不聪明,也不是说那些一言不发的孩子就个个聪明,如果只凭一时的特点来看待和评价孩子则是很不正确的,为什么这样说呢?一个生活在经济条件较好的家庭中的孩子,他们的见闻常常都比其他孩子多一些,一个有机会常常外出旅行的孩子,珍闻也会比其他孩子更多,而且更能说会道,但这反映了什么呢?反映他们比别人更聪明一些吗?不一定,它仅仅反映他们在见闻和能说会道上比别人稍强一点。 ![]() 父母却把这种长处误认为是孩子聪明,还有的孩子,在入学前受到了一定的学前教育,他们的认字能力或演算能力可能也比别的孩子强一些,这也仅仅是他们暂时的优势,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孩子的优势慢慢也就消失了,在这种情况下,那些真正聪明的孩子就脱颖而出了,而那些凭特点来评价孩子的父母,由于误认为自己孩子天生聪明,结果放松了培养与教育,等别的孩子追赶上来之后,父母们再做努力常常已经迟了一步。 ![]() 假如您的孩子在进入小学一年级后,与别的孩子相比较时,如果并没有什么特别之点,请您对孩子充满耐心,认认真真,勤勤恳恳去帮助孩子。因为您的孩子没有特点,却可能是一个真正聪明的孩子,假如您也与其他孩子的父母一样,错误地认为孩子没有特点就属于不聪明,那么你可能真正放弃了一个“小天才",对自己的没有特点的孩子的教育一定要有耐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