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互金产品经理要不要转行?
2022-02-14 | 阅:  转:  |  分享 
  
互金产品经理要不要转行?问题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陆续有人找我探讨这个问题,尤其是在《互联网金融产品经理的出路》之后;有朋友,有前同事,有陌生
人。很高兴在这个大环境下,能引起大家的共鸣、有些许的不成熟的建议,至少让独立思考、在路口审视自己的人感受到不那么孤单。在交流的“后
半程”,经常遇到对方抛出一个问题:“你觉得我还要继续在金融行业吗?”“你觉得现在大环境下,我是不是该换个行业?”“你觉得如果继续在
金融行业,哪个方向比较看好?”回答面对这样的问题,我是心存忐忑的,特别是会影响个人职业的规划,而且大多是刚在互金的浪潮中奋力翻滚了
一年多两年多、还没来得及看清大海全貌就被退潮的海水“丢弃”在岸边的从业者,难免是脆弱的。我会说:“其实也就是《出路》那篇文章所讲,
业务和技术两个方向深耕,抑或转行,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来。”“既然你还没有认定某个方向,那就多尝试、多充电,有感兴趣的方向就动起手来,
进去了才知道适不适合。”“每个行业的大环境都在变化,每个行业的大环境最终对某个具体个体的影响都是很小的,不用太考虑大环境的问题”。
但总是觉得没有真正彻底地解决提问者的问题,不能解开提问者心里的纠结。直到我昨天看到《演员请就位》的下期预告中的镜头,面对选手的提问
:“你们觉得我适不适合走演员这条路?”陈凯歌导演说了这么几句话:有多少人说,幸亏我放弃了;就有多少人说,幸亏我坚持下来了。我觉得这
几句话完美适合“互金产品经理要不要转行”这个问题。这其实是一个比经常放在试卷最后一页的“开放性试题”更难回答的一个题目,即使是作为
“不限文体的命题作文”,由于其个体绑定紧密性以及难以假设性,800字的段落后也大概率会是散文。于是,凯歌导演的意思是,我无法给出“
你”的答案,我只能告诉你这个事实;作为我自己而言,我当初的选择是继续在演艺行业。所以,我的回答是,我无法给出“你”的答案,我只能说
,我身边有人选择继续在金融行业做产品经理,也有人顺势转行了,都有成功、有暂时的不如意;作为我自己而言,我的选择是深扎进这个行业里,
不打算出来了。没有对错,没有优劣,只是事实如此。建议为了不是借机“甩锅”,关于选择要不要转行上,笔者列几个不成熟的建议供参考:1.
兴趣既然怎么选都不论对错和优劣,那何尝不对自己好点,选择更让自己开心的方向。2.深入行业如果选择了继续在金融行业,那么就不要再
迟疑,先从“互联网金融”的井里出来,看看“金融”的大江大海,去了解财务、法律、政策、技术;如果选择了转行,请在新的行业里一头扎进去
,不断深入,不要轻易再出来。未来的产品经理,不深入了解业务,很难立足。3.不要太看重大环境如开头所说,大环境对个体的影响很小,大
环境总在变化。更重要的是,你要找到立足于变化之外的东西,这是产品经理的内功。如同最近国家对区块链的重要讲话后,很多人讨论,究竟对区
块链公司是利好还是利空,从而决定要不要做点什么。实际上,如果你的公司是依赖于领导讲话的,那一定是没有内核的;因为政策引导开始的业务
只能是投机的业务。产品经理也一样,互金潮退了,但金融是社会发展离不开的,民间的势头小了,机构的势头正在起来,金融与科技与产业的结合
,必然是需要人才的。再大一些,社会是需要产品经理的。各行各业的互联网化升级,永远需要既懂业务又懂科技又懂用户的综合型人才,而你有没
有内化出自己的功力出来,才是决定职业发展的关键。从这个角度说,转行与不转行,又有什么关系呢?你还是认可产品经理这个岗位的吧?4.
行动起来当你无法选择的时候,是你获取的信息、拥有的经历不足以让你看清。这时,最笨的办法或许是最有效的:觉得算法是个好方向,那就去学
学Python,学半个月一个月下来,就知道适不适合自己了;觉得电商不错,那就去研究电商背后的供应链、物流、仓储;觉得区块链是个机遇
,那就去把比特币、央行数字货币好好研究,把工信部、信通院、各大公司白皮书都看一遍;你做的每一件事都不会白费;在你抉择要不要做的时候
,不要原地踏步着抉择,要学会边走边看。5.不要气馁和沮丧暂时的迷茫与无助,过后回首,很可能是难得的一段慢下来审视自己的机会。有时
候,能有选择的空间,远远比硬着头皮无退路的死撑,要更可遇不可求一些。结语最终的选择很可能历尽千帆却是偶然促成。无论如何,希望在一段时候后,大家都能由衷说出:“幸亏我当初这样做的”
献花(0)
+1
(本文系壬凯远航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