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5年5月13日,中国人民解放军赴越南纪录片摄制组在结束了对 ![]() 因为联系出现问题,三河县委方面没有派向导来迎接,见一时找不到县委,给摄制组带队的人民军向导海同志便临时改变计划,决定带摄制组先去采访驻扎在夷林据点附近的广义省军区主力部队独立第20营。之前独立第20营听说摄制组不会来采访,营里上下都比较郁闷,这会儿突然听说摄制组又要来了,他们又高兴起来。 独立第20营的前身是1948年组建于越南平定省富美县的越南人民军第五军区第120团,下辖三个营,独立第20营为其中的第三营,其成员主要都是当地的少数民族战士。1954年南北越分治后,按照《日内瓦协定》,第120团全军北上北越地区,后其中的第1、2营又被抽出参加老挝抗美独立战争,第3营的一部则在1961年6月奉命南下打游击。 第3营的一部越过十七纬度线挺进南越时,改名为独立第20营,虽然从编制上看全营辖三个步兵连和一个机炮连,但此时全营只有班以上干部,普通战士没有一人,直到1961年8月抵达昆嵩省后,在当地地下党的帮助下,独立第20营才招募了全部指战员,成为南越游击队在第五军区的主力部队。 ![]() 当时,面对南越当局对游击队根据地的疯狂镇压,南越人民纷纷揭竿而起,组织游击队,捣毁敌人设置的“战略村”。独立第20营虽然战斗条件艰苦,每名战士每天只能供应一小罐干粮,但还是吸引了 在1961-1965年的四年时间里,独立第20营转战广义省和昆嵩省边界地区,进行反扫荡作战103次,其中有两次对抗南越国防军一个整团的兵力。特别是1963年3月的一次战斗中,独立第20营在五号公路旁组织伏击战,歼灭南越国防军百余人,摧毁军车2辆。现在该营全套美械装备,全部缴获自南越国防军。 5月18日,摄制组来到独立第20营位于密林中的练兵场,这里原是南越国防军设置的夷林据点,后来被独立第20营捣毁,并将其旧址改为练兵场。夷林据点曾是广义省五号公路沿线的一个重要据点,控制着广义省西部山区,距离据点两公里就修有一个野战机场。夷林据点的解放,意味着南越国防军对南越游击队根据地进攻的失败。 ![]() 但距离夷林据点十公里处还有另一个南越国防军较大的据点,由于夷林据点的陷落,南越军队在这里又新增了一个营的兵力,且加强了空中巡逻力量,摄制组等于是钻到了敌人眼皮子底下活动。为了防止遭到美军空军空袭,摄制组以战斗化的作风,仅用了一个上午的时间就拍完了独立第20营在练兵场训练的镜头。 拍摄完成后,摄制组转移到距离夷林据点旧址半个小时路程的一个村子里休息,大家刚坐下没多久,身上的汗水还没干透,就看见一架美军的侦察机飞来,在夷林据点旧址上空盘旋了一会儿。又过了不到十分钟,四架美军对地攻击机就呼啸而至,这次连旋转都没旋转,就在夷林据点旧址投下了十多枚航空炸弹,整个练兵场顿时变成一片火海! 摄制组成员心里都暗自捏了一把汗,如果刚才 ![]() 不过由于越南人民军的新闻纪录片拍摄组也经常下乡拍摄,估计美军也对这一情报很不以为然,只是派了四架飞机例行轰炸了一下。假如美军要是知道在他们眼皮子底下拍纪录片的是来自中国的相关拍摄团队,恐怕就不只是轰炸一下那么简单了,可能会迎来美军直升机机降部队的突然袭击,到时候可就麻烦大了。 5月19日清晨,摄制组又来到五号公路旁,拍摄南越游击队大白天行进在南越公路上的镜头。本来为安全起见,摄制组仅要求独立第20营能到场100余人就够了,但想不到天才蒙蒙亮,对方直属的五个步兵连共500余人就全到了,并浩浩荡荡地拉成一列长长的行军纵队,雄赳赳气昂昂地行进在五号公路上。 原来,独立第20营长期转战在艰苦的 ![]() 据悉,在摄制组离开后不久,独立第20营又组织了一次对南越明隆县首府的袭击,歼灭南越国防军2个保安连和3个地方武装排,并缴获所有美械装备。据统计,在整个越南抗美战争中,独立第20营共歼灭敌人千余人,其中包括4名美国顾问,另摧毁坦克10余辆。战争结束后,该营于1978年被越南国防部授予人民武装力量英雄部队称号,其番号一直保存至今。 摄制组所拍摄的镜头,包括有关独立第20营训练和行军的场景,后来全部收录进我国老纪录片《抗美斗争中的越南》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