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尖穴属经外奇穴。具有清热祛风,解痉止痛之功效。根据其穴性,临床常用于治疗西医学中的急性结膜炎,角膜炎、偏头痛、高血压等。 本穴首见于《银海精微》,因在耳廓的最高点,故名耳尖。 【定位】 在耳区,在外耳轮的最高点,如下图 ![]() 图来自梁繁荣王华主编的中医学教材针灸学第四版 【解剖】 在耳郭软骨部。浅层有颞浅动、静脉的耳前支,耳后动、静脉的耳后支,耳颞神经耳前支、枕小神经耳后支和面神经耳支。 【针刺时针尖经过组织】 皮肤—皮下组织—耳廓软骨 【取穴方法】正坐位或侧伏坐位,在耳郭的上方,当折耳向前,耳郭上方的尖端处。 【主治病症】 1、目赤肿痛、目翳 等目疾; 2、发热头痛、偏正头痛等; 3、咽喉肿痛。 【操作方法】下刺0.3-0.5寸,或用三棱针点刺出血。可灸。 【常用配伍】 (1)耳尖穴配攒竹穴、关冲穴、印堂穴,主治急性结膜炎,目赤肿痛,麦粒肿。 (2)耳尖穴配太阳穴、合谷穴,治偏头痛。 【保健按摩】 以拇食两指向上提拉耳顶端10 —20次, 可随时进行,次数不限,有清脑、明目、降压、改善睡眠的作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