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聂微课(2):年年柳色,灞陵伤别

 新用户8489cL9T 2022-02-14

文:聂传安


        班会课上,我没说啥话,而是打开了一张图片。同学们马上尖叫起来:

  “周恩来!”“好帅啊!”

  当然!此时戎装着身的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是天底下最帅的人,秒杀众娃熟知的中国古代四大美男。

  我又打开一张图片。昂首挺胸,走路带风。我告诉众娃,19544月,周恩来步入日内瓦会议会场,代表新中国第一次出现在国际舞台。他步履坚定,神情沉稳,形象英俊,在任何场合,都能让周围的人成为背景墙。

  第三张照片,此时的周恩来总理明显老了些,面目清癯,但依旧挺拔坚毅,风采迷人。这是1972年2月,他陪同到访到美国总统尼克松检阅三军依仗队时的英姿。

  我说,但凡中国人,无不景仰总理人格,心仪总理神采,钦慕总理风度,沉醉总理举止。

  相信所有的孩子都有同样的感觉。

  早上升国旗时,虽一直强调站姿,但还有些孩子控制不住自己,或低头,或动手,或含胸,或抖腿……

  我想找一个在风采风度、行为举止方面的天花板深深印在众娃脑子里,让他们时时心追神摩,时时提醒规范自己的行为。

  经常所说的“抬头、挺胸、收腹、提臀”就是其中的一部分。

  “你的酒窝呢?”——这句只有这两班孩子懂得的话其实就是问:你提臀时臀部能凹进去么?

  凹不进去没酒窝怎么办?——还能怎么办?赶紧减肥啊!

  每天的课上啥内容本来有大致的规划。但当我看到昨天的那则新闻时,我马上确定今天的语文课上啥。

  那则新闻的题目是《重大考古消息,西安江村大墓就是汉文帝霸陵》。

  上课。语文书,翻到143页,昨天学的《周亚夫军细柳》,再看注释⑤【军霸上】,“霸上”,地名,一作“灞上”,因地处灞水西岸高原而得名,在今陕西西安东。

  我在“霸”(灞)字上不住停留:霸上,霸水,霸桥,霸柳,霸陵……这是自汉以来文学作品中经常出现的名词,或意象。

  于是我打开那则新闻的链接。1214日,国家文物局宣布发现汉文帝墓——霸陵。

  由“霸上”,到“霸陵”。

  由“霸陵”,再到哪儿?

  打开了已将准备好的李白的那首词《忆秦娥》:

  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

  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

  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

  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

  ——“年年柳色,灞陵伤别”!

  讲,读,背。告诉孩子,李白也是一位写词的大佬。

  然后,顺便介绍了李白的另一首词《菩萨蛮》: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

  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

  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今天的作业,就是背诵这两首词吧。

  根植于课本,又紧扣时政,这么学习语文,是多么有趣的一件事啊!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