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邛崃汉墓发现一枚印中印,不仅造型奇特,还更正《汉书》中的错误

 历史解密坊 2022-02-14

在古代社会中,印章是重要的身份信物,其作用不亚于我们现在的身份证,因此古代的印章也多种多样,尤其在考古发现中专家们也能出土一些奇特印章,比如邛崃汉墓群发现一枚印中印。专家们表示,印中印十分罕见,它不仅丰富了古代的印章文化,而且还更正了一处《汉书》中的错误,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如果您也好奇,下面小编就来给您揭秘吧。

(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图片与内容无关,请勿对号入座)

2017年初,在成都邛崃市泉水镇,当地准备规划一处旅游项目,为此就要在樊哙村进行施工建设,由于樊哙村内有不少的古墓和历史遗迹,于是按照当地有关部门的要求,就先对施工区域进行考古勘察,以确定地下是否有古代墓葬。在此次勘察中,专家们发现了30多处古墓和4座窑厂遗址,并在此后的两年内对这些墓葬进行了清理和保护。专家们表示,这些墓葬以汉代墓葬为主,只有少量的墓葬是唐宋时期的,另外墓葬的规模也都不大,还有一些墓葬很早就已经被盗墓贼盗掘,但不过专家们也还是出土了200多件文物,如各类陶器杯盆,铁器农具,铜器的车马件和玉钩带等等。

值得一提的是,有一座编号为M9的汉墓被当地村民称为“皇坟”,据说埋葬的是汉代的王侯。在一开始,专家们对这种说法都不以为然,觉得传说不可靠,另外也从未有史料记载过这里有王侯墓葬。在后期发发掘中,专家们却发现一些异样,这座所谓的“皇坟”确实比其他的墓葬大,发现的盗洞也最多,因此随葬品也只剩下一些破烂的陶器和陶俑。专家们都紧张了起来,既然“皇坟”多次被盗,也就说明了墓主人的身份不一般,难道真的如村民所说墓主人是某个王侯?

专家们进行了仔细地清理,后来在墓穴的一角发现了一枚方形印章,它高约3.5厘米,质地为银质,表面已经被氧化发黑,不过顶端的麒麟钮显得栩栩如生。然而,让专家们最感到诧异的是,这枚方印的内部还有一枚很小的玉印,专家们表示像这样印中印的印章在成都地区还是首次发现。

既然发现了印章,也说明了墓主人有一定的身份,否则是不可能拥有印章的。专家们经过研究,发现两枚印的印文都是阴刻篆书,但是内容不一样,外印是“刘越”,内印是“子仲”,由此墓主人的身份也就水落石出,即汉代广川王刘越,系汉景帝刘启第十一子,也让当地流传的“皇坟”墓得到了印证。

印具有悠久的历史,在古代社会中也是身份的象征,皇帝有玉玺,官员有官印,普通百姓也可以刻私印,不过最喜爱印证的还是一些文人墨客,因此也有很多独特的印章流传下来,比如六面印,图腾印和画押印等等,但子母印却很少。所谓“子母印”,也就是上文中刘越的印中印,外印为母,内印为子,母印刻名,子印刻字,也能体现出一种高雅的生活情调。根据刘越的子母印,我们也能对他的性格略知一二,比如性格洒脱,不受约束,也喜欢创新,爱好改变,等等。

在史料中,有关刘越的记载并不多,甚至可以用寂寂无名来形容,而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或许就是他作为皇室成员没有一心在政务上,反而去追求独特的印章。在《汉书王子侯表》中记载,王莽篡位后杀害了很多王侯,如思侯德、宪侯福和共侯汤等等,其中也提到了汉代广川王刘越被王莽杀害。然而,在成都邛崃汉墓群中发现了刘越的墓葬,也说明了刘越当时逃过了这场劫难,携带家眷逃亡到邛崃的樊哙村避难,而没有死于王莽的刀下,因此《汉书》的记载不实。

在考古发现中,出土文物破解历史谜团的案例也数不胜数,因此人们常说考古就像是针线,缝合了过去和现在,让我们对真实的历史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和了解。在不久的将来,也希望专家们能有更多的新发现,让我们通过历史探索未来。

参考资料:

《邛崃汉墓》作者:成都文物考古研究所,出版社:文物出版社

文澜海润工作室主编文秀才,本文撰写:特约历史撰稿人:刘立江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