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心经原文及最详细注释

 心灵致远 2022-02-14

1、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渡一切苦厄。

【翻译】能够自由自在地观察自身佛性之奥秘的觉者,在运用大智慧深入研究生命是如何到达光辉彼岸的过程时,真实地看到,构成宇宙万事万物的五种因素(色、受、想、行、识)原本具有可变的空态性质,没有不可变的实体,一切痛苦灾难,都能被这一空态度脱而化解掉。

2、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翻译】弟子们,从宏观角度看,色和空没有区别;从微观角度看,空与色也相同。空是色的分解,色是空的化合。尽管你反复透彻地去领受、深思、认知和识别,其结论仍然不变。

Ⅰ、色:指可见物体,如人、物品、山水等(非颜色、姿色)

Ⅱ、空:不是什么也没有,只是我们肉眼看不见罢了。

齐青梅《北魏弥勒佛造像抄经拓片》 作品尺寸:137xcm35cm

3、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

【翻译】弟子们,凡有形象和无具体形象的事物,其本质都具有空性和可变的特点,不参在生长灭亡、肮脏洁净、增多减少。

4、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身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以无所得故。

【翻译】所以,空中没有色的实体,没有对色的思维意思。眼、耳、鼻、舌、身、意这六根要归于空;色、声、香、味、触、法这六尘也要归于空。没有六根六尘的界限和其被认识的界限,心中没有不明白、不自觉和因不明白而烦恼的影子,知直到没有老死和老死的影子,没有累积恶因所造成的苦果,没有修炼道法而成就的品位。不运用智巧去获得什么,那是因为没有什么可以得到的缘故。

5、菩提萨陀,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挂碍, 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磐。

【翻译】菩萨因为运用那到达彼岸的大智慧的缘故,清净的心没有一丝挂念,没有挂怀和障碍就免除了恐惧害怕,便脱离了异想天开的梦幻杂念,最终觉悟得道而成正果。

6、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褥多罗三藐三菩提。

【翻译】那些过去、现在、未来佛,依靠那到达彼岸的大智慧,荣获了无上正等正觉的大果位。

北魏弥勒佛造像拓片

年代:始光五年(428)

原石:现藏西安博物院

7、故知般若波罗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 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故说般若波罗蜜多咒。

【翻译】所以确认:到达彼岸的大智慧是修炼中最神圣的准则,是最光明的法器,是至高无上的真理,是无与伦比的规范。能真实而不虚妄地将全部苦难化解清除,所以要牢记“般若波罗蜜多”这句真言。

8、即说咒曰:揭缔,揭缔!波罗揭缔,波罗僧揭缔,菩提萨婆呵。

【翻译】既然如此,便号召众生:去吧,去吧!彼岸是归宿,为修我佛,赶快用行动去成就无上正觉吧。

陕西著名女性书法家、宫葆诚先生弟子,广仁寺仁钦上师在家弟子齐青梅老师手抄原创《佛教造像抄经拓片》系列作品,悬挂家中供奉,心烦意乱时,可通过念诵书写《心经》,得到安宁与福报。

齐青梅《北魏弥勒佛造像抄经拓片》局部图一

佛教经文化是中国最具魅力的文化,佛教又是中国最受欢迎的宗教,有许多特定的仪式。齐青梅创作的《心经》不是简单的描写。而是选择合适写经文的书法体隶书撰写,隶书厚重沉稳,特别符合经文的内涵。

齐青梅《北魏弥勒佛造像抄经拓片》局部图二

这也是齐青梅老师最擅长的书体,她以谦冲平和、虔诚敬重之心所书写的《心经》作品中充满了超尘脱俗、佛性禅心的意境,其作品的价值就在于真实和艺术地展现了抽象线条背后的那一种斯文、雅致和丰盈的内心。观其书作,行笔圆转、线条匀净,呈现出庄严美丽的风格;力度匀平、温婉清丽,给人以纯净简约的美感,书法的形式和经文的要义结合的浑然一体、自然天成。

家中悬挂书法除了点缀装饰环境外,像齐青梅老师原创的《佛教造像抄经拓片》作品,其佛教造像原石现在全都藏于国内各大博物馆中,具有非常高的文化价值和收藏价值,同时心经作品能对我们的生活有警醒作用,还可陶冶情操、修身养性,经常念诵更可增加福报,增长智慧,消除杂念,功德无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