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文物看中华 山水画 1

 nqj0108 2022-02-14

文物看中华——山水画 1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赵幹 江行初雪图(五代十国)

文物看中华——山水画 1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赵幹 江行初雪图(五代十国) 局部

文物看中华——山水画 1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赵幹 江行初雪图(五代十国) 局部

文物看中华——山水画 1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赵幹 江行初雪图(五代十国) 局部

江行初雪图,山水画史上一幅耀眼的杰作。堆积于树上的残雪使人感到冻结般之肃杀,江南的大江长江上等待发船之日的情景。长达4米的风景画卷中在严酷的自然环境中生存的人们鲜明地跃然纸上。江行初雪图是10世纪五代十国时期的作品,欧洲正式开始风景画创作始于17世纪,而在700年前中国就已经诞生了描绘风景的名作。中国特有的绘画山水画是如何诞生如何发展的呢?

随着光线各异,大自然展示给我们的色彩亦有不同,自古以来对人类而言自然就是诸神生活的秘境。中国的绘画最初要反映的也是自然以及诸神所居住的世界。

文物看中华——山水画 1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顾恺之 洛神赋图(东晋) 局部

文物看中华——山水画 1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顾恺之 洛神赋图(东晋) 局部

文物看中华——山水画 1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顾恺之 洛神赋图(东晋) 局部

洛神赋图被视为故宫博物院的第一绘画。翱翔于水面之龙,骑着巨大鲤鱼的是居住在河里的女神,对于自然的描写就是以这些诸神们的身影为背景而始。洛神赋图据推断为距今约1500年前的作品,以根据传说而创作的诗歌为题材。一位贵族在湖边与一位美丽的少女邂逅坠入爱河,少女就是河之女神,人神之恋,很快二人就到了离别之时。洛神赋图里山和树木都与人描绘为同等大小,这是一种脱离现实的奇异造型。在仙境与自然为主题的时代,绘画的表现手法还相当朴素。

(此画为顾恺之名画《洛神赋图》的宋代摹本,根据曹植的《洛神赋》而作,《洛神赋》以浪漫主义的手法通过梦幻的境界描写人神之间的真挚爱情,但终因“人神殊道”无从结合而惆怅分离)

谱写自然的绘画最为突飞猛进的时代是建都于长安的世界帝国隋唐时期。

文物看中华——山水画 1

西安 懿德太子墓

文物看中华——山水画 1

西安 懿德太子墓

文物看中华——山水画 1

西安 懿德太子墓

这是残留在西安郊外的懿德太子的陵墓。在唐朝中期,懿德太子因反对具有绝对权力的武则天而被赐死,为了慰藉他的灵魂,描绘了宏大的壁画,这里同样以楼阁为自然的背景。隋唐的宫廷之中画家辈出,使得绘画技艺日臻发展。

(懿德太子:李重润,唐中宗李显嫡长子。大足元年公元701年,与其妹永泰公主被武则天下令杖杀。中宗复位后,追封其为懿德太子,陪葬乾陵)

文物看中华——山水画 1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展子虔 游春图(隋)

文物看中华——山水画 1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展子虔 游春图(隋) 局部

文物看中华——山水画 1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展子虔 游春图(隋) 局部

隋朝展子虔的游春图,这幅描绘春日湖畔的作品成为其后山水画的出发点。明媚的春朝,在湖畔散步的贵族。在隋唐时代此前一直神秘莫测的自然初次的贴近于人们,主人们赞美田园间的生活,画家开始创作山水画。此前的绘画皆以神灵为中心自然为背景,然而在游春图中人却成为了点缀,大自然成为了图画的主角。山愈远则绘之愈小,图中使用了透视画法。此画被后世誉为山水画之源。

文物看中华——山水画 1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李思训 江帆楼阁图

文物看中华——山水画 1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李思训 江帆楼阁图 局部

文物看中华——山水画 1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李思训 江帆楼阁图 局部

唐代李思训江帆楼阁图。虽被视为是后世的摹本,却良好地传达了当时山水画之风韵,看似寺院的建筑物以墨汁勾边以朱色、铜绿等色的颜料着色,这种带有鲜艳色彩的山水画被称为“青绿山水”。隋唐时代诞生的青绿山水不久后逐渐变为中国绘画中的大流派。

唐朝的繁荣在8世纪中期走向衰落,第六代皇帝玄宗在治世的后半荒废政事沉溺于与杨贵妃的享乐生活中,此时发生了动摇王朝的大叛乱,这就是安史之乱。都城长安落入叛乱军之手。此事也被绘于山水画中。

文物看中华——山水画 1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明皇幸蜀图

文物看中华——山水画 1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明皇幸蜀图 局部

文物看中华——山水画 1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明皇幸蜀图 局部

文物看中华——山水画 1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明皇幸蜀图 局部

明皇也就是玄宗皇帝逃亡到蜀国的情形。蜀位于现在四川的险峻山脉中,图中描绘的是贵族们在山中的身影,与玄宗随行的只有少数的官员和宫女。“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李白曾如此感叹过的蜀国栈道就在前方。8年后叛乱被平息,可是以此叛乱为开端唐朝走向衰落,不久趋于覆灭。

贯穿山西东部的太行山在唐朝灭亡的混乱中诞生了新的绘画。唐朝之后的五代十国战乱不断,贵族没落,是个商人和平民势力抬头的时代,此时,为了追求自我表现进入山中创作山水画的在野画家开始登场。

文物看中华——山水画 1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荆浩 匡庐图

文物看中华——山水画 1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荆浩 匡庐图 局部

文物看中华——山水画 1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荆浩 匡庐图 局部

匡庐图,是居住在太行山的荆浩的作品。居住在山里研习先人画法的荆浩仅用墨汁来描绘自然,故称其为水墨山水。水墨山水经断定诞生于唐朝中期,这是流传至今最古老的一幅作品。以此前的笔画勾勒表现为主再加上水墨渲染的技法,这是荆浩所创造的新技艺。仅靠墨水的浓淡就出色地表现出了雾里若影若现的岩石。荆浩认为要捕捉自然界那些微妙的表情,墨水比起颜料更为适宜。荆浩开垦出一块小田,在每天注视着群山的隐居生活中继续着他的绘画生涯。图画并非自然的表面,而是希望用墨水与笔锋来捕捉画的本质,如此一来山水画就与画家的内心相结合,向人们展示山水画新的一面。

NQJ0108·欢迎您朋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