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教学手法的创新设计 (1)教师提供这首诗的背景资料。 (2)指导朗读吟诵。 (3)请学生对课文进行“艺术性改写”:可从“翻译古诗”的角度写,可从“章法赏析”的角度写,可从“层次分析”的角度写,可从“诗句赏析”的角度写,可从“唐诗素描”的角度写,可从“选点精读”的角度写,可从“诗人内心独白”的角度写,可从“表达技法”的角度写…… 1.教学创意。用联读的手法组织教学。 2.教学内容。品读《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联读欣赏《凉州词》《登鹳雀楼》《使至塞上》《出塞》等“边塞诗”。 3.主要教学过程。 (1)听读王翰的《凉州词》,初步感受“边塞诗”的风格、韵味。 (2)介绍“边塞诗”的特点。 (3)进入联读欣赏。 ①听、读王之涣的《登鹳雀楼》,感受视野的辽阔。 ②听、读王之涣的《凉州词》,感受景物的荒寒。 ③读、听王维的《使至塞上》,感受风光的奇丽。 ④读、听王昌龄的《出塞》,感受征战的悲壮。 (4)进入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的教学。诵读,品析,研讨,感受战友的情怀。主问题:从这首诗的字里行间你体味到了什么?提示:可以从整体的角度说诗的美妙之处,可以从诗句的角度品析其表达作用,可以从字词的角度揣摩其中的意味。你可以进行品味,也可以展开想象 (5)再进入联读欣赏。再欣赏王翰的《凉州词》,读出奔放的情感,感受沙场的豪壮。 (6)教师进行课堂小结。 六、教学细节的创新设计 十四岁那年我读了《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第一次读这首诗时我就知道,我不会忘了这首诗,它将成为我生活的一部分。 我十七岁时最喜欢的普希金诗句是:“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悲伤,不要心急。” 这首诗,已陪我度过许多难过的时刻,我喜欢这首诗,它让我体会到许多人生的哲理。 这是第一首吸引我的诗,初中时读到的,很感动……我算是跟这首诗一起长大的吧。 朗读课文之后,教师说:“同学们,课文中有'平险’一词,请同学们或从'愚公与平险’,或从'智叟与平险’,或从'众人与平险’,或从'天神与平险’的角度详说'愚公移山’的故事。” 在“美美地品析”这个教学步骤中,教师小结了学生的发言,并顺势结合作者笔下的古诗例证,阐释“意境就是景与情的结合”,阐释意境就是意象的精心组合中蕴含着的作者思想感情的艺术境界。比如: 毛泽东的《沁园春·雪》意境崇高壮美,王安石的《登飞来峰》意境开阔,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意境沉郁,李清照的《声声慢》意境凄美,杜甫的《石壕吏》意境深沉,陆游的《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意境悲壮,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意境凄婉,李益的《夜上受降城闻笛》意境苍凉…… 七、学法实践的创新设计 活动一:自读自讲。 活动二:朗读背诵。 活动三:美点品析。 活动一:听读朗读,词义理解。 活动二:各自朗读,自读自译。 活动三:课文背诵,概说主旨。 活动四:评点批注,语言品析。 活动一:提取全文信息,缩写全文内容。 活动二:根据全文结构,阐释课文顺序。 活动三:选取重要片段,尝试选点精读。 活动四:学用段式结构,进行短文写作。 八、教学方案的创新设计 《小石潭记》品读教学方案一 1.反复朗读(约15分钟)。 (1)请学生朗读课文,教师听音。 (2)学生听读课文,跟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3)全班同学朗读课文,每朗读一段停一次,由五位同学概括五个自然段的段意。 (4)教师强调落实一批四字词语,学生朗读,并读课文注释。 2.自由发现(约14分钟)。 (1)学生对“课文美点”进行自由探究,进行发现。 (2)学生以两人小组的形式进行课中探究活动。 (3)全班交流。 (4)教师也向学生交流自己的发现。 3.趣味欣赏(约14分钟)。 (1)教师提问,引出“清”字。 (2)学生自由发言,用带“清”字的形容词品析课文内容。 《小石潭记》品读教学方案二 1.读前铺垫(4分钟左右)。穿插柳宗元的《江雪》,从侧面点示课文写作背景。 2.朗读背诵(13分钟左右)。穿插字词板块的梳理落实。 3.精段品读(10分钟左右)。穿插赏析课文语言的学法介绍。 4.整体欣赏(13分钟左右)。用“资料助读”的方式,穿插精短的赏析短文,引导学生品析、欣赏课文。 《小石潭记》品读教学方案三 1.教师点拨。对课文进行整体赏析,主要方法是对课文进行全面的咀嚼、理解,然后从课文中或找到一个“点”,或发现一条“线”,看其在技法、表达效果上的特点或作用。 2.教师示范。课题“小石潭记”四个字,字字在课文中都有“文章”。就拿“石”来讲吧,“全石”“卷石”是明写石潭,“犬牙差互”是暗写石岸;“如鸣佩环”写出了水击石声的清越,“影布石上”写出了水的清澈;“凄神寒骨”不尽是石的冰凉,还含蓄地表现了作者悲凉的心境…… 3.请学生从“小石潭记”这四个字中任选一个字,结合课文内容,分别用“小”“石”“潭”“记”来说话,说说课文哪些内容能够分别表现这四个字。 4.学生自定内容,自由赏析。 课堂教学艺术的高层次境界是:学生活动充分,课堂积累丰富。 课堂教学的创新与创意表现在:板块式,主问题,诗意手法,一课多案。 教学的创新设计要关注五个字的要求:实,新,美,活,丰。 课堂教学艺术研究的着力点:优化教材处理,强化能力训练,简化教学思路,细化课中活动,美化教学手段,诗化教学语言。 在统编初中语文教材的教学背景下,我们教学设计的创新要格外注意:关注课程标准,关注语言学用,关注技能训练,关注知识渗透,关注集体活动,关注审美教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