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交流】基层科普示范创建工作有梗阻亟待打通

 昵称31830743 2022-02-14
图片

江苏省扬州市宝应县科协反映,通过实施基层科普示范创建,科普阵地进一步丰富,创建力量进一步加强,周边群众的科学素质进一步提升,但在实践中仍存在缺乏长效管理机制,人均科普经费保障不足等问题。

01

人均科普经费保障不足,地区差异太大。根据全国科普示范县(市、区)标准:“科普专项经费列入本级政府财政预算,且明显高于同等地区的平均水平并逐年增加;苏南、苏中和苏北地区年度人均科普专项经费标准分别不低于3.0元、2.0元和1.0元,且年度科普总经费分别不低于80万元、60万元和40万元;全国科普日、科技活动周等重大主题科普活动另有专项财政经费保障。”从江苏省的情况来看,苏南地区县一级的行政区域人均科普经费已经达到了十几元/人,而苏中、苏北不少地区尚未达到1元/人。属于苏北地区的宝应县人均科普经费同样不足1元,“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加大了科普示范创建难度。

02

科普示范创建缺乏长效管理机制。对于科普示范创建,极个别创建主体存在主动性不强,对创建的重视程度和意义认识不足的现象。部分基层单位出现“形式主义”的不良风气。科普示范创建呈现“一阵风”的态势,来文要创建了,来领导要现场验收了,基层就赶紧做科普台账,布置科普示范点,加紧开展科普活动,往往创建一结束,就搁置一旁。加上科协系统在乡镇、村(社区)一级基层单位没有专职人员,全县14个镇(区)、283个村(社区)的科协主席、副主席、“四长”(农技站站长、卫生院院长、学校校长、企业董事长)、“四长”科技小组成员和科普信息员均属兼职。县级科协对于基层科协的工作更多的只是进行业务指导、提醒督促,没有实质性的考核评价手段,更没有相应的物质奖励激励政策,对科普示范阵地的日常管理、活动开展尚未做到常态化、持续化、系统化,也给基层科普示范创建长效化管理增加了难度。

03

基层的科普示范创建尚不能满足群众的科普需求,服务精准度稍有缺乏。越到基层,群众对科技、科普的需求越旺盛。但是,目前更多的科普示范创建还只停留在浅层工作上,还未能真正精准化地满足基层群众的实际科普需求。对基层群众急需的防疫科普、健康保健、科学育儿、青少年科普、心理卫生等方面的科普活动精准性尚显缺乏,针对性不足,特别是农村老年人和青少年儿童群体的精准化科普服务不够,与他们实际的科普需求不对称。

《站点信息》2021年第133期

供稿:江苏省宝应县科协调查站点

编辑:中国科协创新战略研究院 胡林元 刘伊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