莲花尊,取碗式,今多称为莲花碗,宋代器型。广口,圈足,身鼓圆,口呈莲花叶瓣纹。台北故宫馆藏汝窑莲花尊被命名为莲花碗。《宝丰清凉寺汝窑》窑址考古报告也称该类器为莲花碗。景德镇出的宋代青白釉执壶和承托碗,则称之为温碗。该温碗与莲花尊相近,只是莲花尊尺寸比温碗略小。据《秘阁闲谈》谓:“巴东下岩僧得一青瓷碗,折花供佛也”,彼花应是夏日莲花,取其清净之意。另,清朱琰《陶说》论及洗时有“葵洗”之说,认为洗是古礼器,后演变为“以洗笔之器,亦名洗也”,显然“葵洗”也是指口沿呈花口。另据朱琰考:按《法华经》有:“是人甚稀有,过于优昙华。”其中“昙”为钵名,曰昙钵。可见在古人眼中,碗、洗、钵虽有别,但其界限并不严格,全凭心判也。总体看,笔者以为身浅者为碗、为洗、为盘,而口广而深者为钵、为尊。特以此文记之,若不当,权当一笑耳。以下为三件宋代莲花尊实例,供欣赏。 钧窑莲花尊。外紫罗兰色釉,内月白色釉,外底圈足施芝麻酱釉。内外釉皆有蚯蚓走泥纹。外底有“蔡”体手书款。 汝窑莲花尊。隐碎裂开片纹,外底有三支钉痕,釉面有碎裂开片纹。肉眼可见稀疏蟹爪纹和隐若蟹爪纹。釉色为卵青色,不排除其为钧窑烧制。 官窑莲花尊。釉色为月白色,有碎裂开片,表面有沁。圈足无釉成铁足,口呈紫口色,“紫口铁足”特征典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