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哪些朝代的都城在长江以北,哪些朝代的都城在长江以南?为何如此

 一国之君历史 2022-02-14

《史记 五帝本纪》:东至于海,登丸山,及岱宗。西至于空桐,登鸡头。南至于江,登熊、湘。北逐荤粥,合符釜山,而邑于涿鹿之阿。

中国人自称为炎黄子孙,其根本原因来自史书的记载,《史记》中的第一篇传记就是《五帝本纪》,五帝之首就是黄帝,这里说的是黄帝南征北战、东征西伐的故事,黄帝往东到达东海,登上了丸山和泰山。往西到了空桐,登上了鸡头山。往南到过长江,登上了熊山、湘山。往北驱逐了荤粥部族,来到釜山与诸侯合验了符契,并在涿鹿山的山脚下建起了都城

黄帝建立的都城应该是炎黄子孙、华夏子民最早的都城了,涿鹿山在今河北省张家口市涿鹿县,位于北京市的西边,太行山的北边,涿鹿县北部不远处就是后世修建的长城,黄帝建立的第一个都城是在黄河以北,长城以南的地方。

黄帝在涿鹿山的山脚下建起了都城

从史书的记载来看,黄帝的势力范围是:东至大海、西到空桐(甘肃平凉市)、南到长江以南的湘山(湖南岳阳),北到涿鹿,这是华夏族最早的势力范围,随着时间的发展,华夏的传统地域在不断扩大,其中最为核心的地区就是长江流域、黄河流域与中原地区。

从华夏五千年的历史来看,绝大多数朝代的都城是在长江以北,只有少数朝代的都城是在长江以南,一方面是因为长江以南开发较晚,一直到宋朝才真正开发出来,另一方面华夏的政治、军事重心一直在长江以北。

一、都城在长江以北的朝代

1、夏朝

夏朝的始封地在河南阳翟,也就是今河南禹州,这是大禹的始封地,这是夏朝的第一个都城,河南禹州位于长江以北,黄河以南,也就是传统的中原地区。

夏朝疆域图

夏朝的第二个都城是阳城,大禹在即位之前,为了躲避舜的儿子商均,曾迁都阳城,阳城就是今天河南省登封市告城镇,同样是长江与黄河之间的传统中原地区。

夏朝的第三个都城是平阳,史书上说平阳有可能在安邑,也有可能在晋阳,安邑是今天的山西省运城市夏县,晋阳是今天山西省的临汾市,这两个地方都在黄河以北,当然也是长江以北了。20世纪70~80年代在山西临汾市襄汾县发现了规模宏大的陶寺遗址,其绝对年代在公元前2300~公元前1900年之间,很有可能也是夏朝的都城之一。

夏朝的第四个都城是斟鄩(zhēn xún),夏朝的第三位君主太康迁都斟鄩,斟鄩的具体位置一直有争议,有说是在河南巩义县、洛阳偃师区一带,也就是洛阳与郑州之间的地方,还有一种说法是说斟鄩在青州北海县,也就是今山东省潍坊市,这两个地方都在黄河以南、长江以北。

夏都斟鄩

斟鄩还是夏朝末代君主夏桀的都城,夏桀被商汤打败,从斟鄩逃到鸣条,仍然被商汤打败并俘虏,被流放到南巢,不久死去。20世纪50年代末,考古人员在洛阳市偃师区发现了二里头遗址,其绝对年代为公元前1750年~公元前1500年,被著名考古学家邹衡认定为夏朝的都城,这与史书的记载差不多是吻合的。

2、商朝

商朝的祖先叫契,契生活在大禹时代,帮助过大禹治水,因为有功被封在商地,商地就是河南省商丘市,商汤灭亡夏朝后,在亳建立了都城,亳在当时是都城的意思,商汤定都哪里,就把哪里称为亳,亳最初是在今河南省商丘市虞城县谷熟镇,后来迁到了洛阳市偃师区。

不管是商丘还是偃师都在黄河以南、长江以北,偃师区曾经发现了著名的偃师商城遗址,占地约2平方公里,这有可能就是商汤时期的都城。

商都殷墟

商朝与夏朝一样,也是多次迁都,作为商朝都城的还有:隞(今河南郑州)、相(今河南濮阳北、内黄南)、耿(今山西河津)、邢(今河南温县)、庇(今山东郓城北、范县东南)、奄(今山东曲阜),然而商朝最著名的都城却是:殷(今河南安阳),殷作为商朝的都城长达300余年,一直到商朝灭亡。

河南安阳出土了最为著名的遗址,也就是殷墟遗址,占地面积36平方公里,这里出土了大量的青铜器与甲骨文,从考古与文献两方面双重论证这里是商朝晚期的都城,商朝所有的都城都在长江以北,只不过有的在黄河以南,有的在黄河以北,基本上是沿着黄河两岸分布的。

3、周朝(西周与东周)

周人发源于陕西渭水流域一带,周人的祖先弃与商人的祖先契是同一时代的人,周人也是商人的一个方国,商朝末年,周人强大起来,在周武王的率领下,灭亡了商朝,周朝最初的都城是在丰镐,也就是丰京与镐京,是两个相距很近的都城的合称,也就是今天陕西省西安市境内。

西安丰镐二京遗址

西安位于关中平原的正中,河套以南,秦岭、长江以北,20世纪50年代,西周都城丰镐遗址开始发掘,其面积达到18万平方米,充分证明了丰镐是西周的早期都城。

西周到了周幽王时期,因为废长立幼,引发了叛乱,周幽王的儿子姬宜臼联合外公申侯及戎人一起攻破了丰镐,杀死了周幽王,随后姬宜臼即位为周天子,他就是周平王,因为担心犬戎人的威胁,把都城从丰镐迁到了洛邑(河南洛阳),之后的周朝就被称为东周。

然后一直到周朝灭亡,东周的都城都在洛阳,不管是西安还是洛阳,周朝的都城都在黄河以南、长江以北,河南洛阳也出土了东周都城遗址,遗址周长达到10公里左右。

秦都西安咸阳宫

4、秦朝

秦朝的前身是秦国,秦人发源于陕甘一带,经过与戎人数百年的战争,秦人逐渐发展壮大,到东周初期,秦襄公因为护驾周平王有功,正式被封为诸侯,又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到秦孝公变法开始强大,经过六七位国君的努力,终于在秦始皇手中灭亡了六国,建立了真正大一统的秦朝。

秦朝的都城设在咸阳,也就是今陕西省咸阳市以东,秦都咸阳城位于渭河南北两岸,当然也是黄河以南、长江以北了,秦朝只存在了15年,刘邦首先攻入咸阳城,灭亡了秦朝。

5、西汉、新朝

秦朝灭亡后,项羽一把火烧毁了咸阳城,楚汉战争中,刘邦打败了项羽,刘邦称帝建立了西汉政权,刘邦最初定都洛阳,后来在刘敬和张良的劝说下,定都关中,并让萧何重新修建了都城,被命名为长安城,也就是今天的陕西省西安市。

西汉都城长安未央宫

西汉长安城在秦都咸阳城以南,是重新修建起来的一座都城,同样是在黄河以南、长江以北,西汉末年,王莽篡位建立了新朝,新朝仍然以长安为都城,只不过把名字改了常安了,20世纪50年代后,汉长安城遗址被发掘,占地面积达36平方公里。

6、东汉

东汉由刘秀建立,都城定在洛阳,到了东汉东年,董卓控制了朝廷,为了远离关东诸侯的威胁,董卓一把火烧了洛阳城,把都城迁到了长安城,仅仅2年后,董卓被杀,汉献帝逃回了洛阳,但当时的洛阳是一片废墟,曹操于是把汉献帝迎到许都,也就是今天的河南许昌,因为许昌是东汉末年的都城,从公元196年到220年。不管是洛阳还是许昌,都在黄河以南、长江以北。

东汉都城在洛阳

7、曹魏、蜀汉

历史进入三国时期,曹丕代汉建立了魏朝,这是三国的第一个政权,曹丕原来的魏王国都城是在邺城(今河北省临漳县)的,称帝后把都城设在了洛阳,直到曹魏灭亡,都城都在洛阳。

刘备在曹丕称帝后几个月也称帝了,建立了汉政权,史称“蜀汉”,都城设在了四川成都,成都位于四川盆地的成都平原,同样是黄河以南、长江以北的地区。

8、西晋

公元256年,司马炎取代了曹魏政权,建立了西晋政权,西晋的都城设在了洛阳,司马炎去世后,晋惠帝司马衷即位,随后就是贾南风乱政和八王之乱,引发了五胡乱华,公元311年,汉赵军队攻陷了洛阳,俘虏了晋怀帝,2年后杀死了晋怀帝。

西晋都城也在洛阳

身在长安的司马邺见洛阳失守后,在长安称帝,司马邺就是晋愍帝,长安算是西晋末年的都城,只存在了几年时间,316年汉赵军队攻陷长安,俘虏了晋愍帝,西晋正式灭亡,算起来洛阳和长安都是西晋的都城。

9、五胡十六国

五胡十六国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大乱世,长达数百年的战争导致政权更迭频繁,成汉是第一个建立的政权,是氐人建立的政权,位于四川一带,都城在成都。

前赵也称汉赵,是匈奴人刘渊建立的政权,最初都城在左国都,今山西方山县,后来迁到山西平阳,后又迁到长安。后赵是羯人石勒建立的,最初都城在襄国(今河北邢台),后迁到邺城(今河南安阳北至河北临漳南一带)。

东晋十六国是一段混乱期

前凉是汉人凉州张氏家族建立的,其都城在姑臧,今甘肃省武威市。后凉由吕光建立,都城也在姑臧。南凉由鲜卑人秃发乌孤建立,都城在乐都(今青海海东)。西凉由汉人李暠建立,都城在今甘肃敦煌。北凉由汉人段业和卢水胡人沮渠蒙逊建立,都城在姑臧。

前燕是鲜卑人慕容儁所建立的政权,其都城先在龙城(今辽宁朝阳),后迁到邺城。后燕由鲜卑人慕容垂建立,最初定都中山(今河北定州),后迁往龙城(今辽宁朝阳)。南燕由鲜卑人慕容德建立,都城在滑台(今河南滑县)。北燕由鲜卑人慕容云与汉人冯跋建立,都城在龙城(今辽宁省朝阳市)。

前秦由氐族人苻洪创立,都城在长安(今陕西西安)。后秦由羌人姚苌建立,都城也在长安。西秦由鲜卑人乞伏国仁所建立,都城最初为苑川(今甘肃兰州西固),后迁到了袍罕(今甘肃临夏市)。胡夏由南匈奴铁弗人赫连勃勃建立,最初都城在统万城(今陕西榆林靖边县),后迁到长安。

前秦都城在西安,东晋都城在南京

由此可以看出,这些五胡十六国的政权全部在长江以北的广大地区,最北边到辽宁朝阳,最南边在河南一带,最西边到达甘肃敦煌,最东边直达大海。

10、北魏

北魏是鲜卑拓跋氏建立的政权,统一了整个中国北方长达百年时间,先后有三个都城,最初都城是盛乐(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和林格尔县),中期迁到平城,今山西大同,到孝文帝时期迁到了洛阳,然后一直到北魏灭亡,其都城都在洛阳。

11、东魏、西魏

北魏晚期分裂为东魏与西魏,东魏由鲜卑化的汉人高欢挟制北魏皇室建立,其都城最初在洛阳,后迁都到邺城(今河南安阳北至河北临漳南),而高欢本人则坐镇别都晋阳(今山西太原西南)以控制朝廷。西魏由权臣宇文泰挟制北魏孝武帝元修建立,其都城在长安,也就是今西安。

北周都城在西安,北齐都城在河南安阳北、河北临漳南

12、北齐、北周

高欢去世后,他的儿子高洋篡位,取代了东魏建立了北齐政权,其都城仍然在邺城。宇文泰去世后,其侄子宇文护拥立宇文泰嫡子宇文觉为帝,取代了西魏政权,建立了北周政权,定都长安,北周晚期灭亡了北齐政权,统一了中国北方。

13、隋朝、唐朝

北周晚期,北周外戚、权臣杨坚篡位,逼迫北周静帝宇文阐禅让帝位,杨坚建立了隋朝,定都长安。隋文帝去世后,杨广即位,他就是隋炀帝,隋炀帝修建了东都洛阳,并迁都洛阳,到了隋炀帝晚期,到江都(今江苏扬州)居住,并准备迁都丹阳(今江苏南京),可惜不久天下大乱,隋炀帝也被宇文化及等人杀死。

隋朝晚期,天下大乱,引发了农民大起义,李渊在晋阳起兵,后攻入关中占领了长安,李渊拥立杨广的孙子杨侑为帝,杨侑就是隋恭帝,定都长安,不久逼迫杨侑禅让帝位,李渊称帝,建立唐朝,都城一直在长安。

  隋朝与唐朝都城都在西安

武周时期,武则天定都神都,也就是洛阳,武周王朝结束后又恢复了唐朝,洛阳成为唐朝的别都。

14、五代及十国中的北汉

五代是后梁、 后唐、 后晋、 后汉、后周,后梁是汉人朱温建立的,定都开封,今河南开封,开封是后梁的东都,同时以洛阳为西都,不久之后,朱温又迁都洛阳。

后唐是沙陀人李存勖建立的,定都洛京,今河南洛阳。后晋是沙陀人石敬瑭建立的,定都洛阳,两年后迁都汴州,今河南开封。后汉是沙陀人刘知远建立的,定都开封府,今河南开封。后周是汉人郭威建立的,定都开封府,今河南开封。

北汉是十国中唯一在北方建立的政权,由刘知远的弟弟刘崇建立,其都城在晋阳城,也就是今山西太原。

15、北宋

北周晚期,后周大将赵匡胤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取代了后周政权,建立了北宋政权,北宋定都东京开封府,今河南开封。

北宋都城在河南开封

16、元朝、明朝、清朝

元朝、明朝(除朱元璋与朱允炆外)、清朝三个朝代的都城都在北京。

二、都城在长江以南的政权及朝代

1、楚国

楚国人祖先南迁后最初生活在丹阳,丹阳这个地方一直是有争议的,有说河南淅川、湖北丹江口,还有说在湖北南漳、秭归、枝江等地,到楚文王时期,迁都到郢都,即今天的湖北省荆州市纪南城。

纪南城虽然在长江北岸,但这里已经是长江流域的范围,荆州纪南城作为楚国都城长达300多年,直到秦将白起攻破了郢都,楚国都被迫迁都到陈都,今河南淮阳,这里属于长江以北的中原地区了。

此外,楚国还有一个郢都在寿春,今安徽寿县,楚国直到灭亡前,寿春都是楚都,这里已经属于江淮地区,同样是在长江以北。但是楚国有一大半的国土位于长江以南,长江流域是楚国的命脉所在。

楚国都城在湖北荆州纪南城

2、东吴

东吴是三国政权之一,由孙权在公元229年建立,最初的都城在武昌,不是今天的武昌,而是今天的鄂州,不久,孙权迁都建康,今江苏南京,东吴是第一个真正把都城设置在长江以南的政权,因为长江是东吴政权的天险。

3、东晋

西晋灭亡后,晋宗室司马睿在中原士族的支持下,南渡长江来到建康(今江苏南京)建立了政权,史称东晋,整个五胡十六国时期,东晋一直蜗居长江以南,并以长江为天险。

4、南朝宋、齐、梁、陈

东晋晚期,刘裕代晋建立了刘宋政权,也称为南朝宋,其都城也在建康,南朝齐由萧道成建立,其都城仍然在建康,南朝梁由萧衍建立,都城还是在建康,南朝陈由陈霸先建立,都城也是在建康,今江苏南京,位于长江以南。

东吴、东晋、南朝宋、齐、梁、陈都城均在南京

5、十国中除北汉之外的政权

十国分别是:南吴、南唐、吴越、 闽国、荆南、 南楚、 南汉、前蜀、 后蜀、北汉。除了北汉之外,其他政权都在南方,南吴由杨行密建立,都城在广陵,今江苏扬州,后迁都金陵府,今江苏南京。

南唐是李昪建立的,都城在江宁府,今江苏南京。吴越是钱镠建立的政权,都城在今浙江省杭州市,这是杭州第一次作为都城。闽国是由王审知王潮兄弟建立的,势力范围在今福建省一带,都城在长乐府,今福建省福州市。

荆南是高季兴建立的,都城在江陵,今湖北荆州江陵县。南楚是马殷建立的,其势力范围在今湖南一带,都城在长沙府,今湖南长沙。南汉是刘隐在岭南建立的政权,势力范围在今两广一带,都城在兴王府,今广东广州。

五代及北汉在北方,十国中的九国在南方

前蜀是王建在四川建立的政权,都城在成都。后蜀是孟知祥建立的,代替了前蜀,都城仍然在成都。十国中除了北汉之外,其他政权的都城都在长江以南。

4、南宋

北宋末年,发生了靖康之耻,金兵南下灭亡了北宋,并俘虏了北宋的宋钦宗、宋徽宗二帝,北宋灭亡,北宋宗室赵构南渡长江,建立了南宋政权,定都临安,今浙江杭州,杭州在长江以南。

5、明朝朱元璋及朱允文时期

朱元璋建立明朝后,定都南京,朱允炆继承了朱元璋的帝位,都城也在南京,直到靖难之役后,朱棣打败了朱允炆,攻入了南京城,不久朱棣称帝,把都城从南京迁到了北京,不过南京仍然是明朝的陪都。北京在黄河以北, 但是南京却在长江以南,明朝曾经短暂定都在长江以南。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