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2岁的平凡冠军:这个付不起教练费的家庭凭什么养出精英子女?

 优家教育 2022-02-14
文丨 优宝

在我们都在疯狂追捧谷爱凌、羽生结弦时,大洋彼岸的美国人也在为一个华裔小哥疯狂。
 
他就是22岁的花滑奥运冠军Nathan Chen(陈巍)。


如果说前两者都太过不凡,那么陈巍被追捧的原因竟是因为他的平凡。
 
父母不是学霸,家里也不富裕,每天驱车千里学艺却住不起旅馆,更付不起教练费。
 
但就是这样一个几近贫困的家庭,却养出了5个精英子女。
 

在“三无”环境中长大
 
陈巍是家里最小的孩子,上面还有两个姐姐,两个哥哥。
 
大姐Alice是硅谷的技术高手,在苹果公司工作;
 
二姐Janice毕业于名校伯克利,目前是一家生物公司的联合创始人;
 
两个哥哥Tony和Colin如今分别从事金融和航空航天方面的工作。


别人都以为他们家是典型的中国精英家庭,但其实他们的父母是第一代华裔移民,是借助学生签证来到美国的。
 
所以他们家最开始是典型的三无移民家庭——没有钱,没有认识人,除了父亲全家都不会说英语。
 
可夫妻俩愣是边读书学习边养育5个孩子,还把他们一个个都培养得出人头地。
 
和很多家庭一样,爸爸为了家庭生计,将全部精力都放在了事业上,从一个什么都没有的农村穷学生,一点点建立起自己的小型生物技术公司。
 
持家育儿的重担全部落在了妈妈身上,而妈妈自己还要“从零开始”学英语。


陈巍回忆说:“我的父母很少谈到自己的挣扎,但当时他们的处境肯定相当艰难。”
 
而当陈巍出生后,家里变得更加艰难。
 
哥哥姐姐们已经长大,爸爸开始兼顾着去照顾他们,妈妈则变成了陈巍的专职司机、保姆、营养师,和半个教练……
 
这一切都是因为3岁的他爱上了滑冰。
 
两个哥哥很喜欢运动,他们都是学校冰上曲棍球队的成员。
 
一次陈巍被父母抱着去看哥哥们的学校比赛,结果比赛结束了他却说什么都不肯走,他爱上了那种滑来滑去的感觉。


孩子从小就找到了自己兴趣所在本是好事,但理想和现实是有差距的,因为滑冰是项很烧钱的爱好,而他们家没钱。
 
美国有项统计,滑冰项目,尤其是花样滑冰,真想出点成绩,孩子每天都要接受系统训练,还必须是私教课。
 
私人教练包括基本功老师和舞蹈设计老师,这意味着孩子还要学习体操、芭蕾。
 
比赛期间教练全程跟随,机票、食宿、训练费用……全靠家长自掏腰包。
 

这样算下来,一个水平不错的冰童,每年开销在6万到8万美元以上。

几年前,美国一个中产阶级的家庭收入也不过是4万美元到12万美元左右,陈巍家勒紧了裤腰带都不一定够。

对其他孩子,妈妈也曾“推”他们去参加一些“妈妈觉得好”的课外活动,但总会遭到孩子们的抵抗,因此她不再勉强孩子选择兴趣,这样一来对陈巍也不能例外。
 
那滑冰的高额费用怎么办呢?她的“招数”多着呢。
 

办法总比困难多
 
即使东拼西凑,紧衣缩食,陈巍家里经济条件也只够负担每周一次甚至是两周一次的教练费用。
 
后来,他离开家去南加州的俱乐部训练,妈妈更需要开车频繁两地往返,每一次都是12到15个小时的车程。
 
住不起旅馆他们就睡在车上,付不起教练费妈妈就亲自教他。
 
为了达到高效,每次上课时,妈妈都在一边做笔记,之后再自己训练孩子。
 
担心孩子训练太无聊,妈妈还发明了一些冰上小游戏,什么滑冰捡东西、钻圈圈啊……带着孩子玩耍。
 
总之,一定要让他从又艰苦、又枯燥的训练里找点儿“乐子”。


她和儿子说:“要从喜欢做的事情中找到快乐,如果对你来说值得,那就坚持下去。”
 
哪怕是再小的比赛,爸妈也会拉上全家所有人去给他加油助威。不论输赢,一家人都热热闹闹,像聚会一样开心。
 
这让陈巍觉得——所有对我最重要的人都在关心我、支持我。
 
他曾因为严重的伤势离开冰场整整6个月,也曾因为太在意胜负而比赛失利,一蹶不振。但每次都在家人的支持与鼓励下坚持了下去。
 
美国NBC曾采访他,问:“父母给过你最好的建议是什么?”


陈巍答:“爸妈把一个理念深植在我们每一个孩子的心里——永远都不应该放弃!”
 
“他们一直想让我们明白,成功的背后是需要付出很多努力的。”陈巍说,“所以,不只是我,我的哥哥和姐姐们也都在各自领域取得了成绩。”
 
不错的天赋,永不言败的精神,让陈巍打动了他的教练愿意减免训练费用,也打动了社会机构慷慨解囊,赞助他比赛服与奖学金。
 
虎妈常有,像陈巍妈妈一样的虎妈也不少见,可为什么放在自己孩子身上就不是那么回事呢?因为除了运气,还有独特的家庭氛围。
 

身教之于言传
 
不仅哥哥姐姐们是陈巍学习的榜样,父母的奋斗史也深深影响着每一个孩子,但要说影响最大的还是父母的心态与格局。
 
别看父母为陈巍滑冰付出了这么多,其实他们还是很想得开的。
 
妈妈告诉儿子:“花滑并不是你的全部,你的最终目标也不是拿多少冠军,而是要成为一个最好的自己。”
 
爸爸则表示,自己家庭的重点一直是教育而不是运动:“运动员的身份只能停留很短的时间。教育可以持续一生。”


他们是这样说的,自己也是这样做的,尤其是妈妈,不光带大了5个孩子,还取得了医学翻译的执照。
 
他们真的不在乎结果好坏,只专心享受着整个过程。
 
孩子们自然会有样学样,18岁那年,陈巍以SAT数学满分的成绩成为耶鲁统计学和数据科学专业的学生。
 
这让他找到滑冰以外的世界。
 
在这里,他认识了耶鲁大学的其他运动员,在冰球队中结识了朋友,学会了如何学习并跟上学生的步伐,他说:


"他们都是各自领域中的高手。这太疯狂了。这里有这么多优秀的学生。我周围都是一些非常了不起的人......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专长,我认为能够与其他人共度时光并倾听他们的想法很有趣,尤其是花样滑冰世界之外的人。”
 
他有了更多的爱好,摄影、吉他、钢琴……他在同学的眼中也不再只是一个年轻的花滑冠军、学霸,更是一个好相处、阳光开朗且有趣的男孩。
 
其实,如果你再去了解一下周知方(下图右一,左一为羽生结弦),刘美贤(13岁获得全美花样滑冰锦标赛女单金牌)。


这些优秀且年轻的孩子成长轨迹十分相似,“二代移民”、“一般家庭”、“自我塑造”,是大家共有的标签。
 
他们的父母同样为了孩子的教育,从金钱到精力,倾尽所有。
 
但同样的,这些父母的格局也都不仅仅在于赢得比赛,借用谷爱凌的教练普罗塞尔的一句话来诠释:
 
“如果你过分在意结果,那这个结果往往不会到来。但是如果你关注过程,结果最终会到来。”
 
这个道理无论是教育孩子,还是过好一生,都是一样的。
 
愿每个孩子都可以得到善意的对待!
 


- 课程购买 -


-  -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