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唐往事(325):历史中的一个黑箱

 金色年华554 2022-02-14

第二篇 盛世欢筵:权杖的游戏(117)

魏元忠明知搞不赢,为啥还要和张氏兄弟死磕?除了工作上的矛盾,主要是个立场问题。

他的态度,其实代表了人们一种常见人观点:要照规矩办事,不能凭侥幸。张易之兄弟明显凭侥幸上来的,在魏元忠眼里,根本就不是一路人。

再加上,武则天有意打造张氏集团做'看门人’,等于给太子接班平添一份不稳定因素,这就更加不可容忍。

武则天懂他的心思,因此,最终把魏元忠打发出京城。这也就表明:她对生前的权力格局,已作出最后的安排。

要讲第二个宰相姚元崇,态度和魏元忠差不多。

姚元崇后改名叫姚崇,以避唐玄宗'开元’年号的讳。唐朝四大贤相,'前有房杜、后有姚宋’,他就是里面那个'姚’。

姚元崇出名最初因为一场战争。当时唐朝和契丹打仗,他正好在国防部当司长(夏官郎中),'时兵机填委,元崇剖析若流,皆有条贯。则天甚奇之,超迁夏官侍郎。

前方战报如雪片般飞来,作为牵头司的司长,姚元崇业务熟情况明,思路清反应快,各项军机三下五除二处理完毕。武则天一看,国防部还有这人才!立马破格提拔,做了副部长,进入高官行列。两年后,又被任命为宰相。

他在宰相位置上也跟张氏兄弟不对付,据说张易之找他办个什么事,没给面子。但他这个人,处理关系相对圆滑,不像魏元忠那么刚,另外他大概看形势比较复杂,时不时还请个假、辞个官什么的,因此没和对方撕破脸,也没闹到贬官的地步。

但官场讲究的是站队,既然不是一个圈子的,早晚要把他排挤出去。长安四年(704年)九月,以防备突厥的名义,任命他为特命全权代表兼兵团总指挥(安抚大使兼大总管),派往北方灵武(宁夏灵武)前线。

大唐往事(325):历史中的一个黑箱

长安-灵武

离开长安前,姚元崇办了件事:

“元之将行,太后令举外司堪为宰相者。对曰:'张柬之沉厚有谋,能断大事,且其人已老,惟陛下急用之。’冬,十月,以秋官侍郎张柬之同平章事,时年且八十矣。”

前有狄仁杰大力推荐,后有姚元崇这个'二传手’的接力,年近八十的张柬之,终于跨入人生的高光时刻。

为什么是张柬之?

我们读历史,会发现很多黑箱:一些人、一些事,你只知道结果,不知道过程。而决定性因素,往往又在过程细节当中。张柬之的任用,就是这样一个黑箱。

说它是黑箱,因为狄仁杰、姚元崇如此卖力地推荐张柬之,显然拿他做力挽狂澜、或者定海神针式的人物,但之前,也没看到他和这些人有啥深交啊。

当然你也可以采信狄仁杰的说法:'荐贤为国,非为私也。’我就纯粹看他是个人才,所以推荐。但是,政治终究是讲派性的,武家班心目中的'国’、张氏兄弟心目中的'国’、狄仁杰姚元崇心目中的'国’,肯定都不一样。那狄姚二人凭什么认为:张柬之就和自己目标一致?又凭什么相信,张柬之有本事实现那个目标?

官场人物,本身善于伪装。如此重大的问题,不通过面对面的沟通,不经过深入反复的考核,恐怕谁也无法得出放心答案。

然而,从史料中我们看不到这种交流和互动。

看不到,不等于没有。从这个黑箱里,还是走漏了一点微光,让我们窥见幕后活动的一些掠影。

搞政变少不了兵,张柬之后来拉了两个人,一个叫李多祚,一个叫杨元琰,史书记载了他们交流的一些细节。

李多祚是最重要的禁军'羽林军’的司令(大将军),羽林军重要,因为驻扎在皇城北门——玄武门,这个地方的特殊性无需多说。

柬之谓右羽林卫大将军李多祚曰:'将军今日富贵,谁所致也?’多祚泣曰:'大帝也。’柬之曰:'今大帝之子为二竖所危,将军不思报大帝之德乎!’多祚曰:'苟利国家,惟相公处分,不敢顾身及妻子。’因指天地以自誓。遂与定谋。

杨元琰则作为内应,被张柬之派到羽林军做将军:

初,柬之与荆府长史乡杨元琰相代,同泛江,至中流,语及太后革命事,元琰慨然有匡复之志。及柬之为相,引元琰为右羽林将军,谓曰:'君颇记江中之言乎?今日非轻授也。’

从这些谈话可以看出:第一,谈得很深,犯忌讳的话讲了不少。办大事,交心都是直截了当、甚至赤裸裸的,因为不如此交不了心。第二,准备工作时间很长。一些人是故交,一些谈话甚至在好几年前。

张柬之找人的时候这么干,那找他的狄仁杰、姚元崇会怎么干?我想八九不离十、跑不脱这个套路。只不过,他们之间的精彩交流,后人就再也无从得知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