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鸿章孙婿私宅——林鸿赉旧居(国保档案/天津篇)

 无愧我心 2022-02-14

李鸿章孙婿私宅——林鸿赉旧居(国保档案/天津篇)

在天津五大道文化旅游区,“马睦大常重”五大道中最短的一条是常德道。东起民园体育场,西抵西康路,全长只有1.2公里。南侧为大理道,北侧是重庆道。修筑于1929年,当时名为科伦坡道,中国政府接收天津租界后,将其改为常德道。

常德道东端与衡阳路相接的丁字路口的北侧,常德道2号是一处宽大的院落,铁门侧的围墙上挂着铭牌为林鸿赉旧居。林鸿赉,浙江宁波人。父亲是个游医,林鸿赉幼时跟随父亲北上行医,就读于天津新学书院。毕业后考入清华大学经济系。20岁时被选为公派留学生保送到美国霍金斯大学攻读三年,回国后分配到国民党政府财政部关务署任科长,后调天津任统税管理所主任。宋子文任中国银行董事长时,选调一批留美的财政部系统工作人员进入中国银行,林鸿赉也在此列,被派至家乡浙江任杭州中国银行襄理。抗战时期天津中国银行经理空缺,香港总管理处考虑到林鸿赉曾在天津工作过,而且他的几位兄长皆在北方任职,有一定的社会关系,于是林鸿赉临危受命,出任天津中国银行副经理,次年升任经理。

林鸿赉作为中国第一批具有国际金融管理经验的职业银行经理人,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可说是尽职尽责,接手中国银行天津分行时,险些被日本宪兵队迫害,但仍冒险掩护中共地下党联系人。后来新中国成立,林鸿赉被安排到天津外贸局干部学校培训中层干部,讲授英语、外贸、金融知识等,后来又调入河北财经学院国际贸易系任教,十余年如一日兢兢业业工作,光荣退休时,全系师生赠送给他“为人师表”的匾额,对他的为人和教学生涯给予了高度的评价。

奇怪的是,林鸿赉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职业经理人,却为何能在寸土寸金的五大道内拥有这样一处宽大的院落呢?后来查阅相关资料才发现,其实这处院落原本不是林鸿赉的产业,而是他的好友张福运的私宅。张福运,现代法学家、政治家,中国第一个留学哈佛的学者,曾经担任民国政府海关总署署长、税务总署署长等重要职务。他的妻子身份更加特别,是晚清重臣李鸿章的孙女。在建国前夕,张福运将这所房产赠送给了林鸿赉,所以产权证上更换成林鸿赉的名字,所以现在顺其自然地将它称为林鸿赉旧居。据说林鸿赉在这处院落里几乎没住过一天,而他真正的住所在如今的大理道42号。

林鸿赉旧居建于上世纪三十年代,是一所具有欧洲庭院式建筑风格的三层别墅楼,外立面为红砖清水墙面,南面两侧为明廊,中间设有露台。明廊上设饰有铁栏杆的阳台,挑梁支托的大挑檐筒瓦多坡屋顶,下面有水泥砂浆断块饰面的台基。正门门厅的入口处设有两根水刷石饰面的圆柱,圆柱承托着梳形拱券井字格式筒顶。门庭地面铺有彩色大理石,两侧设有穿衣镜和衣帽龛。一楼客厅的墙身设有四组双柱双梁的附墙西洋古典柱。过道和各房间均用人字形地板,另外设有筒子板、三槽窗和镶板木门。房间内部各装饰和镶嵌有不同式样的花饰,还设有不同风格的壁炉。二楼有带阳台和卫生间的卧室,有的房间顶部为小井字梁顶棚,墙壁装饰有罗马塔司干式壁柱。

    整个建筑各部位比例匀称、尺度合宜,上面的装饰物雕刻精致。外部筑有围墙,院内树木成荫。该建筑保存完整,现状良好。作为天津五大道近代建筑之一,2013年由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