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6年早申回顾

 旺妈聊留学 2022-02-15
去年写过“2025年早申回顾”和早申回顾分析(2026届早申)早申回顾分析(2026届早申),再延续整理下2026年的数据,希望能给到大家比较客观的感受。总体上来说,今年中国早申基本是哀嚎一片,我感觉应该不是统计完整性的问题,可能的确是因为录取人数的减少。但是,从早申总体的数据看,好像并没有什么特别大的变化哦。大家可以看到,布朗,哥大,宾大,杜克,埃默里,约翰霍普金斯,圣母和莱斯的绝对录取人数都是大于或者说至少等于去年的。


 
当然,大家可能会关心,是不是盘子大了,因为今年总体的申请人数多了。但是在早申阶段,因为这种学校基本每人只能申一所,所以并非每所学校都增加的,杜克竟然下降了20%,是不是和在ED申请阶段,北卡疫情特别严重有关,我瞎猜啊。就下图看来,杜克,耶鲁,宾大,哈佛,哥大和MIT以及达特茅斯的申请人数都有下降。乔治城,莱斯,康奈尔,布朗,埃默里,弗吉尼亚,圣母的人数都增加不少,布朗增加了11%,康奈尔增加了5%,文理学院威廉姆斯竟然增加接近30%,当然威廉姆斯申请人数基数低,可能小数量的变动,就会影响比例比较大。
 


 
光有绝对录取人数和申请人数还不够,我们再来看看录取率:
 

 
基本上录取率也是一半下降一半上升,情况也算正常,杜克申请人数减少,录取率明显上升了。谁要是今年早申杜克,没准就赚到了。圣母今年早申的人数大大上升,录取难度明显增加,这在录取率上也能看出来。排排序,今年的录取难度是这样的。大家可以参考!
 
在国外的学校招生官和分析员中,主要对今年的录取有下面几个评论。
 
一、录取谁?
 
光看成绩好坏是不够的,JHU表示,他们还关注课题之外的各项活动,以及对他们学校和社区产生的影响。埃默里的招生官强调申请人的创造力和同情心,特别考虑到疫情大流行期间。布朗大学指出疫情期间申请人应该有能力在疫情期间,帮助社区重建各类联络。MIT则强调用科学和技术以及艺术让世界更美好。这里最后总结一下,每个学校的取向是不一样的,所以大家一定要掌握这些信息,保证自己呈现给学校看的特质是他们喜欢的。
 
当然,今年还有一个趋势就是所谓的“白左”倾向明显,莱斯,UVA和JHU都明确表示他们大大增加了有色人种,低收入人群,第一代大学生的录取比例。UVA增加了68%,从76人增加到128人。圣母也是两位数的增加。宾大宣布早申中52%的学生是有色人种,14%是第一代大学生。布朗是51%的有色人种,达特茅斯40%的有色人种,17%的第一代大学生,同时强调54%学生来源于公立大学。
 
二、早申有用吗?
 
一般来说早申肯定是有用的。根据历史数据,一般早申的录取率是常规录取率的2-3倍。当然,对于只有EA和REA的学校,比如MIT,比如乔治城大学,这种差别就不大了。
 
三、标化考试有用吗?
 
UC今年明确表示,不看标化成绩,也有不少学校实行Test blind,总体来看,递交成绩的学生录取率貌似略高,圣母有54%的人递交成绩, 录取的学生当中有70%的人有成绩。宾大虽然没有公布递交成绩的人数,但是表示SAT的成绩范围在1500-1560,ACT为34-35。当然,这么分析有点断章取义,因为肯定是成绩好,分数高才递交,不高的分数就不递交了。所以,很难说,成绩是否一定有用。对于国际生而言,语言成绩,倒是一个必须品,可能更重要一些,因为目前来看,从任何学校都能发现有没标化成绩录取的学生。

基本这些就是能看到的信息了,后续RD出来才会有全貌了,去年录取某种意义上不算好,今年早申从全美的数据看人数上没有问题,但是录取上中国依旧不好,难啊。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