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他被誉为是世界上第一个觉悟的人,释迦牟尼是怎么成佛的

 刘国强zsw9xycm 2022-02-15

他是世界上第一个觉者,也是第一个觉悟的人。他所创立的教派已经存在了两千五百余年,至今仍绵延不绝。

他也常被世人误解,虽然名声已传至四海,但关于他的故事却很少人知晓。这一周我们人文篇给大家带来的是释迦牟尼。

释迦牟尼原名为乔达摩悉达多,是古印度的释迦族人。我们今天所听到的释迦牟尼是音译,也是后人对他的尊称。

在各类经文中,也有人称他为佛陀,可以理解为是觉悟的人。大家可能都有一些误解,原本的佛教虽然没有否认鬼神的存在,但从根本上来说是不信神的。他们只信觉悟的人。

乔达摩悉达多出生于公元前623年,出生地是古印度的迦毗罗卫城,时间大约相当于我们的春秋时期。迦毗罗卫城也就是今天的尼泊尔地区,在喜马拉雅山脚下

乔达摩西达多是迦毗罗卫国的王子,从小便接受着婆罗门教的熏陶,学习着婆罗门教的经典,过着养尊处优的生活。

我们之前说到过,当一个人经历了荣华富贵之后,他就已经在这个红尘中洒脱的走过一圈了。这个时候摆在他面前的就只有两条路,不然就是被利益通通头脑不断的往上攀爬,或者是巩固自己的地位,不然就是放弃一切寻找人生的真谛。

这件事说起来简单,但一般人都抵挡不了物欲的诱惑。而释迦牟尼选择的就是后者。

乔达摩悉达多之所以选择修行的原因,就是因为四个字众生皆苦。虽然他贵为王子,但每次出游时都能看到最底层人民的生活,他发现人们会被七情六欲折磨,会被生老病死。利益驱使着人们互相残杀,动物之间也只能秉持着弱肉强食的法则。

虽然在今天看来,这个就是自然界的选择使然。但在乔达摩悉达多看来,苦才是生命的真相。

所以为了探索这个真相,他毅然决然的迈入了修行之门,开始寻找解脱众生的方法。

那我们也不妨跟着这个思路来斟酌一下,他该去哪里寻找这种解脱众生的方法呢?假如我们身份互换的话,我们会去到哪里呢?在他二十九岁的这一晚,他放弃了王子的生活,决定去亲自体验一下人生的苦。

乔达摩悉达多出宫之后,开始过起了挨家挨户乞讨的生活,想要从苦中解脱,自然先要体验人生的苦。

不久之后,他又去拜访了几位勇者,在勇者那里学习了禅定。

这个禅定和冥想是不一样的。冥想就相当于打坐属于一种静心的方法。禅定就类似于我们的内丹术转而变成了一种修炼方法了。

禅定可以理解为是聚精会神,心无旁骛,将自己的想法专注在一物上,这样更容易看透一些事情。

其实仔细翻看乔达摩悉达多的修行之路,就会发现他与我们古代贤者的思路是相同的。

禅定就相当于庄子的作忘,也相当于列子的致虚,翻越那个时代的经典就会发现春秋时期的老子,古印度的释迦牟尼,古希腊的柏拉图。他们的思想其实是相通的,而且他们生活的时代也大体相同。

所以有很多人说修行这件事是相通的,他不分门派,不分种族。在我们今天看来算作是一类哲学思考的方式吧。

学习完禅定之后,乔达摩悉达多准备开始严格的苦行,并且希望从苦中寻找解脱的真理。

这个苦行和苦行僧不一样,而希望从质苦中寻找人生的真谛。怎么苦行呢?他认为五谷是克制人们智慧的源头,人类需要苦行,需要放弃五谷的侵蚀,这样才能寻得人生的真谛。

大家听起来有没有觉得耳熟啊?这个就是辟谷,早在《山海经》中就有一个叫做“食气者神明而寿”的记载。

后来庄子在《逍遥游》中又添加了“姑射之山,神人不食五谷,吸风饮露”的记载。春秋时期的思想家也认为,五谷是禁锢人类智慧的食物,减少对五谷的食用,就可以窥得人生的真谛。

当然,我们不评价对错,这是一个时代的结果,即算是我们现在奉行的定律,在时代这条大河面前也会变得脆弱不堪。

每个时代的对与错都是在不断更迭的。我们真正需要探索的就是这个更迭到底是进步还是循环。

自从乔达摩悉达多苦行之后,他每天开始减少饮食,每天只吃一粒米或者是七天只吃一餐。

他的穿着就像是原始人一样,睡在动物旁边,有的时候甚至故意睡在荆棘之上。就这样的苦行持续了六年的时间。

六年后,他身形消瘦,却依旧没有发现什么真理。他开始反思极端的苦行就可以寻求真理吗?让自己难受就可以对抗欲望吗?显然并不能。

这个时候他正好听到了远处琴的弹奏。弹琴时如果琴弦太紧,声音就会变得精锐刺耳,如果琴弦太松,就会找不到音调。

对的,过分的贪图享乐,就会深陷在利益的抉择之中,过分的追求苦行就会止步在得失的对抗之中。只有偏离极端,才更容易知晓某些真谛。

于是他放弃了苦行,开始净身进食,重新寻找解脱之法。在古印度的苦行是一个非常热门的修行方法。乔达摩悉达多在苦行时,身边有五位同伴。

这五位同伴看到这位王子放弃了苦行,纷纷感到失望,随后离他而去。通过这七年的经历,王子意识到了宗教之中的哲学理论和玄妙无比的禅定,都没有让他得知生命的真谛,他开始感到困惑。

荣华富贵他已经经历过了,自我毁灭的苦行,也已经履行过了。真相到底在哪里呢?走着走着,他来到了一棵菩提树下,他放弃了一切思绪,就此席地而坐,盘膝合掌。

他开始独自思考生命到底是什么。我们来到这个世界的目的是什么?人类的真实本性是什么?

他开始疑惑,对很多人来说,这是一个非常无聊的举动。但对一位哲学家来说,这将是一个壮举。我是谁?我在哪?我要去往何方?这是困扰世人千年的哲学三问,一天、两天、三天……直到第七天,王子猛然抬头,他好像就此顿悟了。

顿悟之后,王子找到了离他而去的五人,向他们诉说了自己所谓佛法的真谛。

这五人听完之后,心悦诚服。他们皈依了王子,成为了王子最初的五名弟子。从此之后,王子就化身成为了佛陀,也就是Buddha这指的不是神,而是觉悟的人。

所以严格意义上来说,释迦摩尼和老庄是同出而异名的,并没有化身为神,而是更偏向于哲学一脉。

最初的五名弟子也被称为是五比丘。比丘的意思就是出家的男人,也就从这个时候开始,佛教正式成立,佛陀就是领袖,也就是后来的释迦牟尼。

五比丘是参加人员,释迦牟尼所参悟的道理就是佛法。这也就是后来我们常听的佛法僧三宝。那么释迦牟尼当初在菩提树下到底悟出了什么真理呢?我们大体来看一下这个理论体系。

首先第一个理论就是苦谛,也就是众生皆苦。这一点我们刚才说到了

第二个理论叫做无常。无常其实就是“道可道也,非恒道也”。世间万物都是在不断变化的,没有永恒不变的事物,人不可能一直开心,也不可能一直难过。任何的道理都分为正反两面,有人觉得遁世好,有人觉得入时好,有人觉得善良不好,有人觉得生活需要善意的谎言。因为世间万物在不断的变化,所以规律也不是永恒不变的。

第三个理论叫做六道轮回,也就是天道、人道、阿修罗道、畜生道、恶鬼道和地狱道,可以将其理解为是六个空间。

其中天道就是快乐最多,烦恼最少的一道,也就是我们常讲的天庭或者是叫做天堂,属于神话传说中的仙境。

而人道就是我们所处的一道,我们所处的一个空间,可以说是苦乐参半。

再往后是阿修罗道,一个充满争斗,处处勾心斗角的空间。

再往后是畜生道,也就是动物世界。他们饱受高级生命的压迫

再一个就是恶鬼道,他们的欲望很高,但是得到的却很少,属于是磨练。

最后是地狱道,这个就纯粹的惩罚了,属于一个惩罚空间。身体是人道的特殊物品,而意识则需要不断的参加六道轮回。

第四个理论就是我们常听的因果业报。

像我们刚才说的,天道、人道、阿修罗道就属于三善道,而畜生道,恶鬼道,地狱道就属于三恶道。

在这个理论中认为也是构成因果关系的基本元素。

这个世界自然运转,没有人为的控制,所以因果循环的走向,完全就是根据我们自己的所作所为来决定的。

这个一般都能理解。总的来说就是劝人为善不为恶。但现实情况是,很多人分不清楚善恶,就拿放生这事来说,一群人去买鱼放生,这个就善吗?好像并不是。

就拿买鱼放生这个事来说,谁才是善,鱼才是善,让放生的人感觉自己做了好事,又让钓鱼的人赚了一笔,可能这个就善吧

也就是说真正的善不是大声吆喝着善。当然这只代表着我个人观点。

根据印度剧《佛陀》的演绎来看,释迦牟尼在八十岁涅盘,涅盘是佛独有的超脱方式,而圆寂指的就一般的僧人,故事到这里就结束了。

根据考古研究来看,释迦牟尼是真实存在的历史人物,但至于他真实的经历,那就没有人能够说得清楚了。

就拿变化情况来看,释迦牟尼的理论与今天就像是道家和道教的关系一样。

最早他只是哲学理论,属于是一种哲学思想。

但不管怎么说,以上内容只代表我个人看法,如同神话研究一样。那么今天的内容就到这里了,咱们下期再见。

(内容未经证实,请理性观看或当故事欣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