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无法像Unsplash里的图片那么赏心悦目,但至少享受到一种心安安和平静,接下来。我会分享衣橱微整理的三个步骤,以及如何在过程中发现自己。第一步是清洁。这一步如果交给家政阿姨,虽也可完成,但不会由主人亲自做那么细致。 第一遍用75%酒精湿巾擦拭,特别是橱柜底部,容易积累灰尘和发丝。还有挂衣杆的上部,也是容易积灰处。 第二遍是把甜橙精油滴在湿抹布上,开始擦第二遍。甜橙是可以让人瞬间产生好心情的精油。我选择它放进衣橱,提醒自己:穿衣是一种滋养,而非消耗。门板内外擦拭完毕后,我拥有了一个想要住进去的衣橱。
衣橱清洁第二步:用甜橙精油第二次擦拭。 第二步是微整理的关键点:择衣归入。 我打算建立一个“一米胶囊衣橱”,收纳所有三月前要穿的衣服。三月会根据天气进行少量薄厚衣物的换季。 经过谨慎挑选,我的衣橱里只有十来件必穿衣。 我意识到,普通人真的不需要太多衣服。 在悬挂区,我选择了一厚一薄两件羽绒服,厚的应对魔都未来一周的低温。薄羽绒服用于每天30分钟户外跑步。 一件优衣库和德国极简设计师Jill Sander合作的黑色大衣,用于工作场合。 七件毛衣,有V领圆领高领,纯白米白条纹和彩色,一周按照不同心情替换穿。
下装只有三件:Acne的蓝色牛仔、Cos的藏青萝卜裤、Adidas的黑色运动裤。它们上面的毛衣,几乎都能相互搭配。
2022年冬季胶囊衣橱整理。下面三个收纳盒,分别收纳家居服两套、内衣内裤贴身睡衣、裤子和腰带。我盯着上面这张图看了蛮久,意识到我喜欢彩色。颜色给我能量。但是,我目前的彩色衣服,太过老气,和我心目中那个健康年轻有活力的自己相差甚远。我没有以断舍离为出发点考虑,而是真正深入自己的心,去思考我需要什么。所以,第二步还有一个关键动作,是分析自己的内在需求,发现更美好的自己。我在网上搜索自己喜欢的颜色衣服的图片。当看到下面这些图片的时候,我的心好比一只平静的放在水流里的手掌,经受着充满生机的湍流的冲刷和嬉戏。我明白,这才是内在向往的自己:一个勇敢去制约化的女人。生活不再只有素色。衣服是自由表达的工具,我可以在衣橱里加入心动的颜色。微整理第三步有些特别:把不心动的衣服悬挂起来,然后分析它们。回看拍下的这张照片,我又产生一个新的意识:原来衣橱整齐不整齐,并非整理成功的关键所在。最重要的,是看清你的内在需求。 如果一个衣橱十分整齐,却都不是你喜欢的衣服,整理又有何意义呢?通过分析这张图里不心动的衣服,我发现它们存在如下特征:2 非常松松垮垮,身体喜欢但已经失了型的羽绒衫、羊毛衫。之所以还没断舍离,主要原因是我与它们相遇的过程,大多是美好的。那件灰色CK带帽大衣,是十年前去美国采访东部顶尖私立寄宿高中时,在波士顿附近的奥特莱斯买的。它陪伴我走过那些年轻的记者时光,后来我又穿着它逛零度的纽约、三度的华盛顿。满满回忆。
黑色大衣是十一年前第一次去伦敦采访时在玛莎百货买的。当时M&S在英国伦敦挺火的,还有许多这个品牌开的便利店;驼色大衣是2015年从《外滩画报》辞职决定去万科工作时买的。它陪伴我度过了在公司工作的职场新鲜人阶段......
对于这些可以带给我美好回忆但没有心动感去穿的衣服,我决定不着急断舍离。我计划对它们进行“灵魂的召唤”,通过熨烫探索旧衣新生的可能。如果恢复了与衣服的心动连接,未来出一期衣物熨烫养护的微整理文章。
2012年在波士顿附近的哈佛预备校Middlesex School采访的我和我的灰色大衣。
最后,聊三个收纳点。
第一是尽量少用塑料。我用买袜子送的印花纸盒当作收纳盒,收纳腰带,发现非常合适,也节省空间。 第二是在挂衣杆上悬挂两个樟木条布兜。这样一来,就可以把白色毛衣、彩色毛衣以及大衣简单区隔,方便回归时不会放错。 第三是我在天马收纳盒上面加贴了明信片。每一张上面都有一行小字:活着是为了讲述。它们提醒我:除了文字外,穿衣服也可以成为一种自我表达。 用蓝丁胶把明信片黏在天马收纳盒正面,遮盖原本丑丑的商标图案。 最最后,分享一句我送给自己的话:身材是最好的衣裳。这是零下九度我在北京五道营胡同逛街时拍的照片。当时光腿穿裙,脸被冻红了,内心依然快乐。那是两年前的我。当时持续健身一整年,状态棒极了!很期待看到大家的微整理,每天一点点带着正念的微整理,让生活更美好,地球更健康。 第1整理术YiOrganizer创始人周一妍以心灵写作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