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德州要想发展,中心城区需要外延,这几个县撤县划区很有必要!

 颖瑞生活馆 2022-02-15

2014年陵县划区后,还计划将宁津、平原、武城三县划区,当年也是做好了准备,但后来听说由于什么政策原因不能再设区,没办法,国家大政方针在那里,我们应该支持。
但今天看到洛阳孟津、偃师撤县划区消息,感觉划区还是允许的。
这事就有点奇怪了,是不是划区的政策放宽了?
不过德州后来不划区或许与区域发展有关,近年来重点发展省会济南是省重点方向,做为紧临济南的城市一一德州,若多县划区其规模很大的,这样有喧宾夺主之嫌,所以德州不划区也是适当控制德州的城市规模,不易过大。
因此定位很关键,你是皇后,还是贵妃,嫔妃,贵人,这个决定了你的地位,城市也一样,每个城市都应该定好自己的位置。通俗讲要知道自己扒几碗干饭,心里有个数,别不知好歹。
城市发展非要做大吗?这个不完全是这样,但目前看这是比较快捷的一种方式,而且是比较有效的方式,像郑州,杭州都是如此,作为地级三四线城市,道理相通,但目前看政策资源很难过多的倾斜。
想发展自己找出路!

新河路岔河桥

昨上面主要从大的方面来认识7年前将陵县划区后,德州为什么撤县划区按下了暂停键,有网友可能对此提出质疑划区的意义,认为划区大而不实,意义不大,我们就谈谈这一方面。

早期的撤县划区,更多的是吸走资金资源

这其实跟中心城区的规模有密切关系。早些年的时候,中国经济还没有如此快速的发展,因此大多数地级市、副省会、省会城市的中心城区规模小,东西南北四个方向一个人骑自行车多则一个多小时,少则半个小时就能转一圈。那时候把县、县级市改为区,算是利空,因为城市经济规模总量小,对于县、县级市来讲,它们是相对独立的一级行政区划,而区则不是,地级市(省会城市)很容易调配下属区里的资源,但不太容易调辖区县、县级市的资源。

划区后市里将会把这些地方的资金集中起来去建设中心城区。所以那个年代撤县划区对于县级行政区域是不利的,我们也就会看到城市周边围着一圈的贫困县、县级市,越大的城市越严重。

如今撤县划区,是互惠互利,双向共赢

随着经济的发展,很多地级市、省会城市的中心城区建设已经趋于饱和,可利用土地很少,发展严重受到制约,这是就由原来的内生性发展,开始逐渐需要向周边推动外延式发展。由于县、县级市财政、规划权限相对完整,改为区就更好由地级市(或省会城市)来规划。在目前这个阶段,改县、县级市为区之后,更容易获得增量资源,而不是被“调走资源”。

对于改为区的县、县级市来说,不动产的价格也会上涨。甚至还有机会成为地级市(或省会城市)重点发展的新区,获得比传统老城区更优惠的、更好的发展机遇。

所以目前撤县划区双向互利,即扩大了中心城区区划规模,实现经济规模以及城市规模双重增加,提升城市竞争力。县城划区后不仅公共资源倾斜,其城镇化加速,而且随着城市中心外延,承接很大一部分工业企业落地,加速的县域的工业规模发展。

像北上广深等大城市撤县划区我们不说了, 单就德州的陵县划区后的发展有目共睹,其城市化发展速度相对于宁津、平原、武城要快很多,今年又提出四区同步发展,也就是将陵城区同步划分中心城区的一部分,从公共设施,比如公交一体化,其便捷性比其他县明显改善很多,同时,德州中心城区东延,交通先行,据了解未来德州东外环向东移,那么相应的北外环以及南外环也将同步进行,目前陵城区南外环正在施工中,这也就意味着陵城区已完全划入德州中心城区范围,其所获得的发展机会是显而易见的,这是对撤县划区的县的意义而言的。

那么对于地级市而言也是有诸多意义,首先行政区域扩大,中心城区人口和城市规模扩大,整体提升地级市的城市对外形象以及城市的发展厚度。如今盛行全国城市各种各样的排名,排名的意义其实最关键的是起到一种无形的广告宣传作用,提升了在全国人民心目中的认知度。如果一个城市的名字总在媒体上看到,时间久了自然而然有一种认同感和亲近感,也有一种向往的欲望。也就可以吸引人来发展或者企业来投资。

若是一个小城市,发展的机会自然就相对要少很多,又想来创业或者回家乡发展的,但机会太少,甚至有的因为发展空间有限,回来两年后又不得不返回大城市,就是因为小城市的就业机会小原因造成。

因此从上面这个意义上讲,撤县划区对于一般地级城市来讲意义非同寻常。对于德州而言,包括平原在内的宁津、武城三县划区还是很有必要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