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谢老师说诗词:赋得古原草送别(节选)

 昵称4X6owk9e 2022-02-15

赋得古原草送别(节选)


赋得古原草送别(节选)

·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诗题“赋得古原草送别”看上去有点怪。在隋唐以前,如果是摘取古人现成的句子为题,题目前一般要加“赋得”二字。隋唐开科举以后,因为诗题多取成句,一般诗题前也会加上“赋得”二字。后来也应用于应制之作及诗人集会分题。“古原草送别”是诗题,可能和《楚辞·招隐士》中“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有关,要写出草与离别之意。这里只节选前半部分,后半部分是: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唐朝规矩,考生考前可以把自己的得意作品做成轴卷,拿给当时社会有名望的一些人看,请求他们为自己宣传,向主考官推荐,这叫做行卷。据说16岁的白居易上京,找到了当时文坛领袖,著作郎顾况。顾况看了“白居易”的名字,开玩笑道:“长安米贵,'居’恐怕不'易’”。当他看到白居易的这首《赋得古原草送别》后,大为吃惊,于是改口说:“能写出这样的诗,'居’还是'易’的。”于是顾况就不遗余力地推荐白居易。

首句“离离原上草”,破题。“离离”指春草茂盛的样子。古原上长满了茂密的野草。好的开头只需泛指,不要太深入。

次句“一岁一枯荣”,写草的生长情况,但有了生命与哲学的意味,这是要远远地和“送别”建立起联系。“岁”就是年,一年之中,原上的草枯了又青了。注意这里用“枯荣”而不是“荣枯”,以年岁为单位,本来“荣枯”与四时比较切合,但流于颓废。用“枯荣”则保有希望,充满无限可能。一个16岁的少年,当然对未来、对人生充满渴望,充满豪情。“一岁一枯荣”还有未尽之意,因为一岁接着一岁,年年岁岁草相似,无论经历多少轮回,无论经历多少枯荣,都可以从头再来,可以不断出发。

三四句“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写草的精神。这一句和前面的“枯荣”是对应的。枯荣是自然现象,外力导致的“野火”是无妄之灾,但依然“春风吹又生”。草就是有这样浴火而死,涅槃重生的精神,有着顽强的意志。其实这也是扣着题目“送别”的,如果离情有实物,那就是草。一寸相思一寸灰,唯独她可以春草明年绿。斩不断、烧不绝,长命无绝衰。

这首诗是白居易少年所作,但写得异常成熟。部编版教材只节选这一段,殊不知诗人仍在蓄力,草都是为送别定基调,也许已经足够精彩,我个人觉得还是应该窥全豹为好。

小贴士:

说两则行卷的故事。据说,王维20岁赴长安,他拿着自己的行卷先投到唐玄宗的弟弟岐王的门下。却得知太平公主已经将状元的头衔给了另一个文人张九皋。岐王就给王维出了一个主意,让他在太平公主举行的宴会上取得公主的赏识。觥筹交错之间,太平公主留意到了清秀文雅的王维,岐王顺势建议王维琵琶独奏。王维一曲弹罢,技惊四座,太平公主连连夸赞王维。岐王趁热打铁,就向姑姑推荐说,这个少年诗词文章同样是一绝,是少有的天才。王维于是把怀里的文章呈献给公主。太平公主读了王维的诗文,为他的才华所折服,将他请到了宾客的首席。岐王又乘机举荐王维科举一事。太平公主就直接把主考官叫到公主府,说王维是当世奇才。于是,王维顺利夺魁。

    朱庆馀之前已经得到水部员外郎张籍的赏识,张籍也大力推荐他。但临到要考试了,朱庆馀还是很忐忑,想探询下自己的作品是否符合主考官的心意。于是写了一首诗《近试上张水部》: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张籍收到朱庆馀的诗,写了一首诗回答,即《酬朱庆馀》:越女新妆出镜心,自知明艳更沉吟。齐纨未足时人贵,一曲菱歌敌万金。这两首诗就是暗语。用现在的话来说,朱庆馀问:行不行?张籍答:稳了。



END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