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油画百年历程4

 惠训书院 2022-02-15

罗中立《父亲》

    1980年,由文化部、共青团中央和中国美协三家共同主办的第二届全国青年美展,将通知下达到四川美术学院。就在美展通知下达的前一年,四川美术学院的学生高晓华和程丛林,以充满反思意识的笔触将文革十年那段记忆犹新的创痛,呈现在画布之上。他们的作品在庆祝建国30周年的全国美展上获奖,使得山城中的美院在油画界的地位得到充分地肯定。这一次,为迎接第二届青年美展,整个学院都被动员起来进行创作。那个时候没有一个年轻人不想自己的画选上,但是没有一个年轻人会非常确信我这个画一定能选上。

    三十七、八度的夏天,四川美术学院的油画系一个名叫罗中立的学生,在一间6平方米的阁楼里,准备画一幅《收粪的老人》参加美展。罗中立当时很激动,就说我们就画一张大的,原话是说我要画一张大的,画一张像毛主席像一样大的,一张作品,一张大头像,肯定太棒了,说完了以后,罗中立当时是很活泼的一个人,说完了以后,就拿了一个碗在那跳,劈叉大跳,再过一段时间,就开始我们就看到他构的图。

    但后来罗中立想画一张关于农民的,又非常有份量的,要跟班上任何同学不一样的题材。因为那个时候大家都是装着一个重大题材,一定要有重大题材。每天都在选,就怎么画这个人,怎么画这个人,每天都是这个问号,吃饭睡觉都是这个问号。罗中立最终采用的照相写实主义手法,是二十世纪70年代兴起于美国的艺术流派,在当时的中国并不多见。

    为了表明画中的农民来自新社会,他听从建议在农民的耳后加上一只不显眼的圆珠笔。这个细小的改动,使《收粪老人》顺利通过了四川美协的审查。

    几个月后,这幅画被命名为《我的父亲》,摆在第二届青年美展展厅中央。这幅画引起了当时任评委的吴冠中的注意:'大家都在一起看,一看题目它叫《我的父亲》。我一看,因为他这个表现的人物,完全是我们一代的父亲,上一代的父亲。这个一代父亲的形象概括。何必'我的'太小了, 把'我的'拿掉,就是父亲。就代表父亲那一代。所有的评委都同意,说好。'

    一个普通的中国农民,以它咄咄逼人的力量,震撼了观众的心灵。美展最终采取观众投票的方式,《父亲》获得了一等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