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漫长的岁月中,朝代更迭,世事变迁; 那遥远的后唐,你以自己的皇室风范,深居苍莽长城下而令人猜度,令人遐思…… ——访“晋王”李克用墓 说起雁门关,无论从历史典籍到诗词乐赋,一本本、一篇篇、一首首的记录中,它都负载了厚重的人文内涵。大概从春秋时期开始,山西代县以西六公里的阳明堡镇就是连接雁门关的要冲,而这个阳明堡镇中有个默默无闻的小村——七里铺村,有一个响当当人物的古墓,文保级别并不高,墓主人却是一位乱世英雄,是他奠定了后唐建国的基础,他就是晋王李克用。 那是依偎着代县周围连绵的群山,碧蓝的滹沱河映照出白云朵朵的苍穹,在很久以前,还有大大小小的支流在地毯一般的田间缓缓穿过。关梁壁垒,草木遥望,厮杀之声似乎刚刚远去,我们用崇敬打磨它的锈蚀,却总能闻到岁月的芬芳。 有资料记载,晋王李克用墓始建于唐末天佑五年(908年),后唐同光三年于墓侧建柏林寺。金天眷年间晋王墓被护墓寺僧首次盗伐,元至正十三年重修。明、清两朝多次被盗后,墓内殉葬珍品及棺木损坏,尸骨乱扔。民国十七年曾重修此墓,全部用石条砌成,并再筑坟垣,至1989年,李克用墓由县文管所牵头,县博物馆配合进行了挖掘考古。 晋王李克用是唐代沙陀族部落首领,后来当了朝廷命官,到唐德宗时,沙陀族迁至甘州(今甘肃张掖一带),在遭遇吐蕃军的侵扰时,厮杀中李克用的曾祖父战亡,其祖父携部落至灵州(今宁夏灵武),后做了阴山府兵马使,此后,其部落逐渐东移至神武川新城(今大同市西南)。李家与朝廷的关系骤然升温是在李克用父亲朱邪赤心掌权时期,那时候,朱邪赤心是沙陀部落的首领,任代北行营使,掌握着一支以沙陀人为骨干的凶悍军队。公元868年,桂州(今桂林)兵变,义军势如破竹,一举攻下徐州,朱邪赤心平息兵变,因功被唐懿宗赐姓,改名李国昌。从此,沙陀族融于汉民族,至李克用之子李存勖自己建国称帝。李克用年少持戈,骁勇绝冠,随父讨庞勋时年仅15岁,平定庞勋后,李克用被封为云中牙将。公元872年,李克用杀云州防御使段文楚,占据云州(今山西大同),公元880年唐僖宗调兵征讨李克用,李氏父子率部逃到鞑靼,过起了游牧生活。唐末黄巢起义给李克用的政治生涯带来了转机,公元881年,黄巢攻陷唐都长安城,唐僖宗下诏赦李国昌父子,并任李克用为代州刺史、雁北行营节度使。李克用率沙陀、鞑靼诸部,招兵两万余人加紧操练,并率军打败黄巢军,唐昭宗授予李克用“忠贞平难功臣”称号,封为晋王。 大唐夕阳西下之时,地方割据,藩镇林立,九州大地山河破碎,落霞与孤鹜齐飞,乱世英雄风起云涌,流水落花春去也。公元907年,朱温通过禅让的形式夺取了帝位,代唐称帝,国号大梁,而晋王李克用始终奉唐年号,讨伐朱温直至终年,李克用死后,李存勖子承父业建立后唐。 风雨飘摇千余年,没没黄尘千余年,如今晋王墓的有形建筑与地面遗迹已所剩无几,步入陵寝地宫,墓室内壁布满石雕,侍卫、侍女、出行依仗、门、窗、斗拱、滴水,无一不采用雕刻手法。 幽深的墓室似隐隐的历史隧道,精雕细刻渗透出一片庄严,黄土埋烈骨沁出一股英雄气息,墓室外的空地上,一砖一石、一草一木带着强烈的历史震撼,引出幽幽的遐思,缅怀一代枭雄。 时间是个巨大的磨盘, 多少物事人非消散在其中。 一切的痴爱与深仇、奋起与隐忍、图治与杀伐、忠诚与背弃都已湮灭于历史长河中。 数风流人物,只在当时,不论今朝。 一代枭雄李克用,时间没有忘记。 走长城 寻古迹 幸好一路有你 全文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