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2022中考历史记背知识点
2022-02-15 | 阅:  转:  |  分享 
  
中国古代史(先秦—1840年)西周分封制:西周地方行政制度;缺陷:地方诸侯独立性太强,容易造成分裂割据春秋战国(东周)社会大变革时
期1.政治上:新兴地主阶级登上历史舞台,确立封建制度;2.经济:铁器牛耕,封建土地私有制取代井田制。商鞅变法的内容(及考试角度):
①奖励军功(打破世卿世禄制)②奖励生产(实行重农抑商政策)③推行县制(加强中央集权)④承认土地私有(顺应历史潮流)历史作用:为秦统
一全国奠定了基础。3.思想文化上:百家争鸣(1)儒家①孔子:思想核心:“仁”。政治主张:“为政以德”“以礼治国”②孟子:仁政;民
贵君轻(2)道家①老子:道法自然;政治思想:无为而治②庄子:自由(3)墨家:“兼爱”“非攻”尚贤节俭(4)法家:主张改革,法治
,加强中央集权一、秦朝(公元前221年)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措施:1.政治上:①中央:三公九卿制;②地方:郡县制2.文化上:书同
文,统一文字3.经济交通: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统一车轨4.军事上:开凿灵渠,连接长城二、西汉(公元前202年)(一)文景之治:
实行休养生息政策(道家),出现封建社会第一个盛世局面;(二)汉武帝巩固大一统:政治上:汉初推行郡国并行制,后诸侯实力强大威胁中
央,汉武帝颁布推恩令解决;地方:刺史制度;思想文化上: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意义:此后儒学居于主导地位,为历代王朝所
推崇。军事上:派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民族关系上:张骞通西域,为开辟丝绸之路奠定基础。西域(今新疆)归中央管辖的标志:前60年,设立
西域都护三、东汉(公元25年)1、“光武中兴”,光武帝统治期间,经济恢复发展;2、东汉后期,外戚、宦官交替专权,导致政治腐朽,社会
混乱,走向衰亡。四、魏晋南北朝时期1、208年,赤壁之战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基础;2、东晋南朝江南开发,为经济重心南移奠定基础
。3、核心主题: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举例:北魏孝文帝改革五、隋(581隋建立,589隋统一)1.隋朝大运河评价:一分为二的观点
2.制度创新:科举制:隋炀帝设立进士科,科举制诞生。三省六部制:三省既分工合作,又相互牵制。削弱相权,加强皇权。六、唐(618-
-907)(一)两个盛世: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完善科举制和三省六部制)吐蕃:唐太宗-文成公主-松赞干布(二)开明的民族政策
唐中宗-金城公主-尺带珠丹(“两个公主”“两个都护”)唐玄宗:“和同为一家”唐穆宗:《唐蕃会盟碑》西域(
新疆):唐太宗设置安西都护府武则天设置北庭都护府评价:(吐蕃角度)促进了吐蕃的封建化进程;(中央角度)巩固中央集权,开拓了西北
边疆;(双方角度)加强经济与文化交流。玄奘西行(三)开放的对外政策(“两个和尚”)鉴真东渡七、两宋(960-
---1276)(一)政权并立:辽宋夏金元(二)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收精兵,削实权,制钱谷;宋朝实行重文轻武的政策,杜绝武将
跋扈和兵变政移,有利于政权稳固和社会安定;(三)宋朝经济的发展1.经济重心南移⑴原因:①北方人口南迁,带去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经验;
②南方自然条件优越③战乱少(2)过程①魏晋南北朝:出现南移的趋势②唐中期(安史之乱):开始南移③南宋(靖康之变):南移完成
(“苏湖熟,天下足”)2、商品经济发达的表现(1)市的变化:突破时间限制(早市、夜市)和市坊界限;(2)出现最早的纸币——交子(四
川);出现瓦舍(娱乐场所);(3)海外贸易发达:政府鼓励,范围广,种类多、市舶司管理;(4)出现商标、广告意识;(5)市民阶级壮大
:宋词、话本八、元朝(1271)1、1206年,成吉思汗完成蒙古统一,建立蒙古政权;2、元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为主建立的
全国性统一王朝;3、民族大融合的表现:回族4、元朝中书省掌管全国行政事务;山东山西和河北称作“腹里”,地方实行行省制度;5、元朝设
澎湖巡检司管辖台湾,设北庭都元帅府管辖西域。西藏设宣慰使司都元帅府,由宣政院统辖,正式隶属中央管辖;九、明(1368)(一)加强君
主专制的措施朱元璋:废丞相,权分六部;取消行中书省,设三司;朱棣:设内阁(仅供咨询)(二)对外交往:1.郑和下西洋2.戚继
光抗倭十、清(1644年入关)(一)加强皇权的措施:雍正帝设军机处(标志皇权达到顶峰)(二)思想文化上:八股取士和文字狱(三)明
清宫城(紫禁城)建造:以皇城为中心,四四方方,呈轴对称分布,体现皇权独尊(四)民族关系的进一步发展1.对西藏的管辖:(1)顺治帝册
封达赖喇嘛(2)康熙帝册封班禅(3)雍正帝设驻藏大臣(4)乾隆帝制定“金瓶掣签”制度2.对新疆的管理:平定大小和卓叛乱;设置伊犁
将军;左宗棠收复新疆,设新疆行省;(五)维护国家统一:郑成功收复台湾;雅克萨自卫反击战(六)闭关锁国政策:消极影响,清廷固步自封,
闭关自守,使中国逐渐落伍于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中国近代史列强侵略及危害一、鸦片战争1.时间:1840–18422.背景:英国完成
工业革命,开辟海外市场;而中国是小农经济,闭关锁国。3.导火线:林则徐虎门销烟4.结果:中国战败,被迫签订《南京条约》《南京条约
》的内容①割地:香港岛②赔款③通商:广夏福宁上(都在东南沿海)④关税协商:(破坏我国关税自主权)5.影响: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
场,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中国近代史开端。太平天国运动(1851--1864):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运动二、第二次鸦片战争1
.时间:1856–18602.罪行: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3.目的: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4.俄国趁火打劫:通过《瑷珲条约》等条约,共割占
中国北方150多万平方千米领土5.影响:使中国丧失更多主权,侵略势力深入到长江中下游地区,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三、甲午中日战
争1.时间:1894—18952.条约《马关条约》3.内容及(危害)①割地:台湾、澎湖列岛等(包括钓鱼岛)②赔款:白银2亿两③通商
:沙市、重庆、苏州、杭州(标志着列强的侵略从沿海深入内地)④开设工厂:(标志着侵略从商品输出变为资本输出)4.影响:大大加深了中国
半殖民地化程度;掀起了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四、八国联军侵华1.时间:1900到19012.条约:《辛丑条约》3.内容及(危害)①赔
款:白银4.5亿两②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使馆界成为“国中之国”)③清政府禁止人民反帝(标志着清政府沦为洋人的朝廷和工具)④拆
毁炮台,允许列强驻军4.影响: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近代化的探索一、洋务运动1.时间:19世纪60——90年代2.代表人
物:李鸿章曾国藩左宗棠张之洞3.根本目的:维护封建统治4.内容:①自强的口号下创办中国第一批近代工业;求富口号下创办民用工业
;②创建海军:北洋舰队③创办新式学堂:京师同文馆④派遣留学生:詹天佑5.性质:是一场失败的封建地主阶级的自救运动6.意义:使中国出
现了近代工业,促进民族资本主义产生,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7、失败原因:单纯学习西方技术而不改变封建制度;二、戊戌变法1.时间:18
982.代表人物: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3.学习西方制度:君主立宪制4.性质:是一次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5、作用:思想启蒙
,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广泛而持久的影响三、辛亥革命1.政党:同盟会2.旗帜:三民主义3.时间和事件:1911年武昌起义4.政府:19
12.1.1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5.法律:1912.3,《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6.学习西方制度:美国民主共
和制7.意义:宣告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推动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四、新文化运动1.开始标志:1915年
,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2.代表人物:陈独秀、胡适、鲁迅、李大钊3.旗帜:民主和科学(德先生和赛先生)4.性质:一次空前的
思想解放运动三、民族工商业的发展历程阶段时间原因产生19世纪六七十年代1、列强入侵,瓦解自然经济2、外资企业丰厚利润的刺激3、洋务
企业的诱导初步发展甲午战争以后(1895年后)1、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2、实业救国思潮推动短暂春天1912-19191、一战
(1914-1918)期间列强暂时放松了经济侵略(外因);2辛亥革命扫清了障碍;3、群众性提倡国货运动新民主主义革命(1919—1
949)一、五四运动1.时间:1919年2.主力:前期是学生,后期是工人3.性质: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4.意义:无产阶级登上
历史舞台,促进马克思主义传播,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二、中共一大1.时间:1921年7月23日2.地点:从上海转移到浙江嘉兴
南湖红船3.意义: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4.中共诞生的意义: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她,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三、国共
第一次合作(国民大革命)1.时间:1924—19272.高潮:北伐战争,1926年3.失败: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
变,后成立南京国民政府4.作用:基本结束北洋军阀统治,四、国共十年对峙(1927—1937)1.南昌起义:1927年,打响了武装反
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2.秋收起义:攻打大城市:长沙失败。3.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
取政权"(工农武装割据)这一革命道路的开始。五、长征(战略转移)1.时间:1934.10—1936.102.遵义会议:内容:①纠正
左倾错误;②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评价:①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②标志着党从幼稚走向成熟。3.红军长
征的意义: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的关键。六、九一八事变1.日本侵略中国东北2.时间:1931年3.结果:东三省全部沦陷4.标志:标志着日
本局部侵华、中国局部抗日的开始;14年抗战的开始。七、西安事变1.时间:1936年12月12日2.事件:张学良和杨虎城在西安扣压蒋
介石逼蒋将抗日。3.结果:和平解决。4.意义:揭开国共由内战到联合抗日的序幕,也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八、卢沟桥事变1.时
间:1937年7月7日2.地点:北平卢沟桥3.意义:①标志着日本开始全面侵华②标志中国全国性抗战开始4.日本罪行:南京大屠杀九、两
个战场和抗日战争的胜利1.正面战场:国民党,台儿庄战役(李宗仁);抗战以来正面战场最大胜利;淞沪会战;武汉会战;第三次长沙会战2.
敌后战场:共产党,百团大战(彭德怀);主动出击;规模最大3.抗日战争的时间:1931.9.18-1945.9.2(14年)4.胜利
: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宣布投降,9月2日在投降书上签字。胜利原因: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实行全民族抗战(根本保障)②
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支持(这说明中国是反法西斯的重要战场)十、解放战争(1945-1949)过程1.毛泽东转战陕北2.刘邓大军千里跃
进大别山(1947),揭开全国性战略反攻的序幕3.三大战役(决战):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4.渡江战役:1949.4.23占
领南京,标志着统治中国22年的南京国民政府的垮台(一)过渡时期(1949-1956)1.土地改革(1950-1952):变封建土地
私有制为农民土地私有制2.抗美援朝战争(1950—1953)中国现代史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3新中国三大民主政治制度2、民族区域自
治制度3、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4、社会主义工业化:—五计划1953——1957(优先重工业)4、三大改造(195
3-1956):农业、手工业(合作社)资本主义工商业(公私合营),和平赎买是创举;实质是生产资料私有制变为公有制,三大改造
基本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主义制度确立。5、外交:(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3年中印缅三国标志着新中国外交的成熟,成为处理国与
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2)1955年万隆会议: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二)十年探索时期(1956--1966)→1、中共八
大:1956北京正确分析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良好开端,但未坚持(1)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2、失误
挫折(2)大跃进(1958)(3)人民公社化运动教训:尊重客观经济规律;依据国情;实事求是;农轻重协调发展;→3、三年困难:
①左倾错误②中苏开始关系恶化③自然灾害(1959-1961)→4、国民经济调整(对生产关系的调整):“八字方针”七千人大会(
1961-1965)(三)文化大革命(1966-1976)1、科技成就:两弹一星2、外交成就:1.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1971年)
原因:①综合国力增强(主要原因)②亚非国家支持③美苏争霸中,美国处于劣势2.中美关系①1971年,基辛格秘密访华和乒乓外交②19
72年,尼克松访华,签署《上海联合公报》,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③1979年,正式建交3.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中日建交(
建国初,追随美国,敌视中国)70年代建交高潮的核心是美国(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1978----今)(1)思想上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2)领导集体: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1、十一届三中全会:(3)工作中心:从阶级斗争转到经济建设
(4)决策:改革开放2、对内改革:(1)农村(1978):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2)城市(1984):国有企业,股份制等(增强企业
活力)①1992年初,邓小平“南方谈话”(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②1992中共十四大,经济体制目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③21
世纪初,基本确立3、对外开放:①1980年,开放深圳、珠海、汕头、厦门+1988年,海南省②1984年,14个沿海开放城市③1
985年,四个经济开放区: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闽东南④1990年,上海浦东⑤90年代中期,逐渐开放内地⑥2001年底,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4、外交(1)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外交原则: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2)积极参与地区合作,开展区域外交:如
上海合作组织5、祖国统一大业(1)构想:一国两制(80年代邓小平)(2)针对台湾提出,首先解决了港(1997)澳(1999)问题问
题性质:港澳属于外交问题,台湾问题属于内政问题世界古代史一、古代亚非文明古埃及——尼罗河流域——金字塔古代两河流域文明——《汉莫拉
比法典》古印度——印度河、恒河——种姓制度;佛教二、古代欧洲文明1、希腊城邦:小国寡民2、雅典城邦的民主政治(1)原因:平民斗争
贵族(2)代表人物:梭伦(奠基)伯利克里(顶峰)(3)表现:公民大会轮值主席抽签选举津贴制度(4)评价:积极:西方文明的
源头消极:①仅是成年男性公民的民主,妇女、奴隶、外邦人没有任何政治权力。②直接民主过于泛滥;3、亚历山大大帝东征(前334——
前324)概况:灭亡埃及,一直打到印度(亚洲)影响:给东方人民带来巨大灾难;以暴力方式促进东西方文化的大交汇。和平交往:马可·波
罗来华《马可·波罗行纪》;阿拉伯数字的发明(印度人)与传播知识拓展:文明交流的方式暴力冲突4、罗马征服地中海1.前509年,
建立罗马共和国;2.罗马布匿战争迦太基,控制西地中海;3.前27年,屋大维建立罗马帝国,2世纪,地跨欧亚非,地中海成了它的内湖
。三、封建时代的欧洲1、1世纪,基督教产生,4世纪,罗马皇帝讲基督教定位国教;2、克洛维建立法兰克王国,政治上封君封臣制,以土地封
赐为纽带形成封建制度。3、中世纪乡村的典型形式是庄园,是独立的自给自足的经济和政治单位;庄园居民为领主和佃户;土地分为自营地(领主
),份地(佃户)共用地。庄园法庭既维护了庄园公共秩序和领主的利益,也一定程度限制了领主的特权。4、城市的特点是自由和自治;取得自由
和自治的形式是“特许状;随着城市的发展,市民阶层形成,分化出早期资产阶级。四、封建时代的亚洲1、日本大化改新:646年,仿效唐朝
的典章制度进行改革,使日本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12世纪,镰仓幕府建立,有独立于朝廷的政治军事权力,日本进入近700年的幕
府统治时期。2、7世纪初,穆罕默德创建伊斯兰教;622年,建立穆斯林公社,阿拉伯国家的雏形诞生;630占领麦加;8世纪中期,阿拉伯
帝国版图横跨亚非欧三大洲;1、思想上:文明代替愚昧2、政治上:民主代替专制世界近代史3、经济上:工商业代替农业(主题:资
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4、阶级上:资产阶级取代地主阶级5、社会性质:各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新的生产和经营方式农村出现租地农场;手
工业出现手工工场,推动农业和手工业逐渐资本主义化,开始改变中世纪欧洲社会的政体面貌。思想上:人文主义(一)文艺复兴(14-16世纪
)1.核心:人文主义(神——人):强调人的价值和尊严,而非神。2.代表:但丁:《神曲》达芬奇:《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
莎士比亚《哈姆雷特》3、实质:是一场资产阶级的思想解放运动政治上:资产阶级革命(一)英国: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光荣革命——
《权利法案》——君主立宪制(1640——1688)(1688)(1689)(形成的制度)(二)北美独立战争:(1775-1
783)1、1776年《独立宣言》:宣告北美13个殖民地独立,美国诞生2、美国1787年宪法,确立美国为联邦制共和国,特点是三权
分立,相互制衡;是世界上第一个资产阶级成文宪法通过三权分立确立了民主共和制(三)法国大革命(1789—1794):(曲折性、彻底
性)1、《人权宣言》:人权法治自由保护私有财产2、拿破仑颁布《拿破仑法典》,巩固法国大革命成果,体现自由平等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原则;3、1804年,加冕称帝,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1、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2、美国南北战争(1861---1865)1862
林肯颁布《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宅地法》资产阶级统治的巩固与扩大3、1868年日本明治维新经济上: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
(一)新航路开辟根本原因:商品经济的发展代表人物:迪亚士:好望角达伽马:好望角——印度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麦哲伦(船队):环
球航行意义:世界开始联系为一个整体,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雏形”开始出现(二)殖民扩张——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进一步拓展1、最早:葡萄牙
西班牙3、最大:英国,最终战胜西班牙,荷兰,法国,夺取大片殖民地,自诩为“日不落帝国”4、三角贸易,贩卖黑奴为中心(三)工业革命
(1765---19世纪中期)开始标志:1765年,珍妮纺纱机的发明其他发明:瓦特改良蒸汽机(动力机)——人类进入蒸汽时代蒸汽机
车(火车)、蒸汽汽船影响:促进生产力飞速发展;英国成为“世界工厂”;西强东弱的格局形成;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推动城市化进程;
消极:环境污染(四)第二次工业革命(19世纪60——70年代开始)代表:电力:电灯、电话、电报等-------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内燃机(动力机):汽车、飞机、石油化学化工:现代炸药等影响:促进生产力发展,极大改善人们的生活,资本主义国家成为工业强国,世界
市场最终形成;消极:环境污染严重,贫富分化加剧;马克思主义的产生与发展1848年《共产党宣言》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理
论的诞生补充: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达尔文的进化论;巴尔扎克《人间喜剧》;列夫?托尔斯泰《战争与和平》;贝多芬的《英雄交响曲》;梵高
《向日葵》世界现代史一战(1914-1918)1.爆发的根本原因:第二次工业革命,帝国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导火索:萨拉
热窝事件2.重要战役:凡尔登战役(最残酷、转折点)3.结果:协约国取得胜利4.性质:帝国主义战争5.影响:深重灾难;削弱欧洲和
帝国主义殖民力量。二、一战后体系: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巴黎和会:1919年签订《凡尔赛和约》(引发中国的五四运动)华盛顿会议:《九国
公约》(把中国回复到列强共同支配的局面)评价:暂时调整了帝国主义的矛盾,带来短暂和平,但不可能消除矛盾,德日不满,为二战埋下隐患
。三、俄国和苏联的探索二月革命:推翻沙皇,建立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俄国农奴制改革------俄国革命(1917)十月革命:建
立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列宁对社会主义的探索新经济政策(1921年)(粮食税)1、社会主义工业化:优先发展重工业苏联模式
两个“五年计划”(1928--1937),快速实现工业化,2.农业集体化:集体农庄(1936年新宪法的公布)3.
经济体制:计划经济、单一公有制特点: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和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评价:一分为二积极:促进苏联社会快速发展,为
夺取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发挥重要作用;。消极:没有尊重经济规律,弊端日益暴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严重体制障碍。弊端:农轻重比例严重失
调;启示:尊重经济规律,实事求是,依据国情,维护人民利益。1、赫鲁晓夫改革(农业)苏联改革2、勃列日涅夫(重工业)都冲击
了斯大林模式,但没突破3、戈尔巴乔夫先经济:“加速发展战略”(1985)后政治:“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多党制结果:
1991年苏联解体四、资本主义的美国(一)1929-1933年经济危机(实质:生产相对过剩)原因:(1)生产资料私人占有同社会化
大生产之间的矛盾(根本原因)(2)全国性股票投机活动(直接原因)表现:工厂倒闭,工人失业,农产品价格下跌;特点:时间长、范围广、破
坏性大通过战争转嫁经济危机:德、日解决方式罗斯福新政,国家干预经济:美国(二)罗斯福新政(1933)措施:(1)核心:颁布《全
国工业复兴法》(2)以工代赈,兴建大量公共工程,增加就业;代表:田纳西水利工程作用:美国经济开始复苏,就业人数增加;增强了美国政府
的宏观调控能力;对资本主义世界产生深远影响。五、二战(1939-1945)(一)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意大利:1922年,墨索里
尼,法西斯党徒进军罗马,吞并埃塞俄比亚;德国:1933年,纳粹党希特勒,出任德国总理,建立法西斯政权,标志欧洲战争策源地形成;残酷
迫害犹太人,吞并奥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日本:1936年,军部控制的广田弘毅组阁,标志亚州战争策源地形成。九一八事变。(二)原因根因:帝国主义各国间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直因: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的冲击历史原因: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德日不满;客观原因:西方大国推行绥靖政策(三)过程1.1939.9闪击波兰:全面爆发2.1940.7空袭英国:未占领3.1941.6突然进攻苏联——莫斯科保卫战,打破神话4.1941.12.7日本偷袭珍珠港:最大规模5.1942.1.1《联合国家宣言》:标志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正式形成6.1942.7——1943.6斯大林格勒会战:欧战和二战的转折点7.1943.7意大利投降8.1944.6.6诺曼底登陆: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使德军陷入东西两个战场夹击之中;9.1945.2雅尔塔会议:对德国分区占领;联合国;苏联对日作战10.1945.9.2日本正式签署投降书,二战结束,世界反法西斯国家取得胜利。胜利原因: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战争的正义性(四)影响1、性质:正义的反法西斯战争;2、影响:①彻底粉碎了法西斯主义和军国主义通过战争称霸世界的野心;②促进了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③对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④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发展,为第三次科技革命奠定基础;⑤改变了世界格局,两极格局形成。3、启示:珍爱和平,反对战争;加强国家合作,求得共同发展。1
献花(0)
+1
(本文系太好学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