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经验谈 No.52 | 山建大学姐拿下UCL offer:探索无限与未来才是我的最优解

 LAC_STUDIO 2022-02-15

Jiatong
山东建筑大学 建筑学

GPA:3.59

雅思:6.5

自我评价:随时想躺平的拖延症晚期患者。

获奖经历:

山东建筑大学二等奖学金

全国绿色建筑设计竞赛优秀奖

SKYHIVE 2021 SKYSCRAPER CHALLENGE SHORTLISTED PROJECT

2020发展中国家建筑设计大展优秀奖

2019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二等奖

所获offer(截至发稿前):

UCL - Urban Design

Nottingham - Architecture Design
申请时间线:


OFFER展示
(截至发稿前)




把建筑当作一种媒介
[关于选择]

我认为学建筑应该多出去开阔视野,去国外深造会接触到一些比较前沿的研究方向与理念,然后我也比较喜欢国外的教学模式风格,自由度比较高。再者我不是一个善于考试的人,通过作品集申请国外比较适合我,平时的成绩也还说得过去,所以最终决定出国读研。

一开始我的梦校就是UCL。除去排名,我对巴院B-Pro偏向未来和探索性质的课程无比感兴趣。

在我的作品集中,一直把ARCHITECTURE当作一种媒介,介于此来反映一些对社会,人文,环境等多种问题的思考与回应。所以在每个作品开始之前我都会做很多的research来发掘理念。由于我想把不同的风格都展现在整个作品集中,所以写实的、拼贴的风格我都有涉及到。

做好时间规划
[准备经历]

我一般在学校上完专业课后当天就着手老师布置的任务,然后剩余时间做作品集,记得刚开始第一个项目的时候非常不适应这样的节奏,不过慢慢就调整过来了。

其实准备期间最大的困难是我的拖延症非常严重,而且抗压能力比较差。虽然开始做作品集的时间很早,但是每次学校课设任务多了我就想请假。于是每个项目特别是我单独完成的项目拖的时间线非常长。最后在马老师的监督下,还有同学间的相互鼓励,此外就是给自己一些奖励来增加动力(比如完成了一项任务后出去吃一顿大餐或看个电影),还是顺利地完成了作品集。

给大家几点小建议:

1. 一定要做好时间规划,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每个项目并且要在完成所有项目后留出一段时间来调整排版或优化(院校的作品集要求不同)

2. 尽早投递,因为这样会有较充裕的时间考虑选校的问题或语言班的预定。

3. 语言一定要尽早准备,平常要多练习尤其是口语。





Research增强逻辑性与深度
[关于作品]
我偏向于在设计前进行非常多的research,这样会让设计过程更有逻辑性和依据,让作品集更有深度一些。这里我想谈一谈作品集中最后做的一个项目,因为是这四个项目中前期资料找到最多的也是比较“难产”的一个。

项目的出发点源自于这样的一个思考:中国古典园林有着悠久的历史,但是在强大的西方建筑学思潮的冲击下,传统园林的精神特质正被模块化的工业制造所冲淡。

设计的灵感源于对屈米的拉维莱特公园的研究。拉维莱特公园是在解构主义的设计思想下对传统法国园林进行空间的改编,并且以点线面三要素进行传统园林的重构。因此这个项目在这样的思考与研究下,尝试对中国古典园林 "拙政园 "介入马列维奇平面构成,进行解构与再生成,进而创造一个新的实验性园林。

如何将一个二维的拙政园在平面构成的解构下生成三维立体“园林”是一个难点与挑战。于是再从资料入手,赋予拙政园建筑层面的意义,提取 "功能空间"、"交通空间 "和 "中庭"等元素并重构于立面上。马列维奇的平面构成作为母本,建立以不规则的点线面构成的平面与立面。最终将两者的“平立面”以二维平面转三维的方法形成初始模型。




另一个我很喜欢的项目是跟山建小伙伴们做的。这是一个偏向乌托邦的构想:第三次世界大战后,材料极其匮乏,价值体系崩溃。极寒冬天持续了50多年,人类逐渐转向对精神的探索和追求。在这个时候,人类的意识可以脱离身体束缚而独立存在。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在短短的时间内在冰原上建立起了千米高的垂直城市。每个塔由三个部分组成,分别称为“The City”,“ The Body”和“The Brain”自下而上的三个部分。意识是这里唯一的主要“居民”,对于目前的人类,肉体只是一个外壳来限制自由。




在LAC的学习经历
[关于LAC]

我是通过上届学长学姐介绍了解到的LAC,会比较信赖些,也参考了往届名校offer数量和师资,最终选择了这里。

我的带课老师是马跃广老师,虽然作品集的四个项目有两个是小组合作有两个是独立完成的,但是马老师对每个项目都认真严格把控,每个星期会督促我的进度,特别注重对逻辑的梳理,前期分析图的绘制并且对图面排版要求也很高。每次上课的体验和在学校时差不多,把一周内的进度汇报给老师然后老师会指明问题加修改建议,有时候马老师还会分享一些他的工作在职感悟与经历,可以说受益匪浅啦。

另外还非常感谢负责申请的荀老师。申请前要对每个院校的排版进行图纸的重新调整还有要准备成绩单课程说明等一些列材料,而周围没有太多同学可以询问,所以申请的那些天基本都在微信上疯狂轰炸荀老师哈哈哈。

在LAC我还参加了霍普杯的小组课,认识了西浦和北建的小伙伴。当时大家都要投递竞赛,交图前几天深夜开着腾讯会议一起画图的时候感觉特别有意思。还上过综合技法课和RHINO等软件课,老师们都非常专业而且有答疑时间



我的小日常
[关于生活]

最近比较喜欢的一个韩剧——那年我们的夏天,编剧以拍纪录片的方式来拍青春片——“能够记录某个瞬间并珍藏起来是件非常有价值的事”。剧情很简单,可是它的呈现方式具体甚至慢节奏描述刻画两个人从高中到工作后久别重逢的相处状态,细腻真实美好。


平时的生活大多就是吃吃喝喝、拍照记录生活、旅行打卡等等啦~



图文来源:Jiatong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