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张仲景的药方要简单得多

 莫为天下先 2022-02-15

张仲景的药方要简单得多

  彭子兴《圆运动的古中医学》的古方都取自张仲景的《伤寒论》和《金匮要略方论》。
  李可评价彭子兴说,“他是'中医复兴之父’”,是继医圣张仲景之后第二位医中圣人。”我非常认同李老的这种说法。因为中医就是“症治”,只讲有什么症,就吃什么药,能最终达到治疗的效果就行了。
  当然,“症治”之间,再加上“脉由”二字,叫做“症由脉治”也未尝不可,因为张仲景讲的“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就是“症由脉治”这四个字。我们读张仲景的《伤寒论》就知道,“由”字就是“知犯何逆”,而“知犯何逆”只是病症的由来发展过程的客观叙述,他没有丝毫主观解释
  秦汉文人是懂得老子所讲“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的。先秦两汉,不管是史家,还是诸子,都只是观察和记实,绝无“常有欲”地肆意发挥、胡乱分析判断。
  张仲景和后世医家肆意把“由”当做病因病理胡乱解释的做法是完全不同的。
  这个坏头,是王叔和带出来的。彭子兴《圆运动的古中医学》提到王叔和达28次之多,他说“王叔和收集仲圣伤寒杂病全文,其功大矣。”但是,“他于医理,完全是门外汉”,“于《伤寒论》开首妄加序例”,“遗祸后世,不可不辨。”
  我日前写了《内伤症治的6个示范药方》,今天我们再看张仲景是如何写这六个药方的。
  读过之后,深感医圣就是医圣。简单明了,多一字太长,少一字太短,我们竟不能增删一字。同时也可以看到张仲景继承古代文人“述而不作”(孔子语)、完全写实的古代学者风范。
  今天我们学中医,对王叔和妄解医经,“遗祸后世,不可不辨。”这是中华复兴,华夏文化复兴的基础。
  我最不认同的是,时代发展了,人的认识也应该发展的说法。
  我不否认,人类的知识,几年就一个大爆炸。但别忘了,老子在说“为学日益”的同时,还有“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你要想“无不为”,只能清零、空杯、恢复“出厂设置”,只能观察、记录、梳理,只能法自然。应该“常无欲”,而不要“常有欲”。
  千万年来,人有多少进化?五脏六腑,可能没有太多变化。也可以说,人的某种进步,却是另一种退步。我在北京军区舟桥85团当兵的时候,我们团有一个猎户出身的山西兵,他能吃生肉,但他可以一手夹一个200斤的麻包飞跑。两只胳膊夹着装有400斤大米的两个麻袋飞跑!你能想象吗?当代的宅男靓女恐怕不是手无缚鸡之力,大概也好不了多少。
  天下万物,都有阴阳,只想“日益”,不考虑“日损”,不考虑归根返元,是会有苦果吃、有苦酒喝的。我相信老子讲的反者道之动”,事物都会向它的对立面发展。

  1. 理中丸
  张仲景《伤寒论》文:
  396.大病瘥后,喜唾,久不了了,胸上有寒,当以丸药温之,宜理中丸
  人参 白术 甘草(炙) 干姜(各三两)  
  上四味,捣筛,蜜和为丸,如鸡子黄许大,以沸汤数合,和一丸,研碎,温服之,日三服。

  2. 麦门冬汤
  张仲景《金匮要略方论》文:
  逆上气,咽喉不利,止逆下气者,麦门冬汤主之。 
  麦门冬汤方
  麦门冬七升 半夏一升 人参三两 甘草二两 粳米三合 大枣十二枚  
  右六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温服一升,日三夜一服。

  3. 小建中汤
  张仲景《伤寒论》文:
  100.伤寒,阳脉涩,阴脉弦,法当腹中急痛,先与小建中汤;不瘥者,小柴胡汤主之。方五十一。(用前方。)  
  小建中汤方
  桂枝(去皮,三两) 甘草(炙,二两) 大枣(擘,十二枚) 芍药(六两) 生姜(切,三两) 胶饴(一升)  
  上六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内饴,更  
  上微火消解。温服一升,日三服。呕家不可用建中汤,以甜故也。
  张仲景《金匮要略方论》文:
  虚劳里急,悸,衄,腹中痛,梦失精,四肢酸疼,手足烦热,咽干口燥,小建中汤主之。 
  小建中汤方
  桂枝三两(去皮) 甘草三两(炙) 大枣十二枚 芍药六两 生姜三两 胶饴一升  
  右六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内胶饴,更上微火消解,温服一升,日三服。(呕家不可用建中汤,以甜故也)

  4. 当归生姜羊肉汤
  张仲景《金匮要略方论》文:
  寒疝腹中痛,及胁痛里急者,当归生姜羊肉汤主之。 
  当归生姜羊肉汤方
  当归三两 生姜五两 羊肉一斤  
  右三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温服七合,日三服。若寒多者加生姜成一斤;痛多而呕者,加橘皮二两、白术一两。加生姜者,亦加水五升,煮取三升二合,服之。

  5. 肾气丸
  张仲景《金匮要略方论》文:   
  妇人病,饮食如故,烦热不得卧,而反倚息者,名转胞不得溺也。以胞系了戾,故致此病,但利小便则愈,宜肾气丸主之。 
  肾气丸方
  干地黄八两 薯蕷四两 山茱萸四两 泽泻三两 茯苓三两 牡丹皮三两 桂枝一两 附子(炮)一两  
  右八味末之,炼蜜和丸,梧子大,酒下十五丸,加至二十五丸,日再服。蛇床子散方 温阴中坐药。

  6. 泻心汤
  张仲景《金匮要略方论》文:
  心气不足,吐血,衄血,泻心汤主之。 
  泻心汤方(亦治霍乱)                
  大黄二两 黄连一两 黄芩一两          
  右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顿服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