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舜帝圣葬地 全州九疑山(连载16)

 冠123 2022-02-15

中华道德文化始祖舜帝葬地九疑山新考

蒋咸喜 文\摄 唐国辉

《舜帝圣葬地 全州九疑山》的考证,本平台已连载发布了15期。

现推出第16期:宁远九嶷山的考古挖掘和出土文物只能证明舜源峰下的舜帝陵庙为祭祀陵庙,而非真陵所在。

图片

(宁远九嶷山山门,图片取自百度)

历史上有很多皇帝都祭祀了舜帝,但他们都不到九疑山去祭,而是采用了一个特殊的祭法:“望祭”。如清朝官修《大清一统志》记载:“禹南巡,筑紫金台,望九疑而祭舜。”司马迁所撰《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三十七年十月癸丑,始皇出游。”“十一月,行至云梦,望祀虞舜于九疑山。”东汉时期的历史学家班固编撰《汉书·武帝纪》载:武帝于元封五年冬,“行南巡狩,至于盛唐,望祀虞舜于九嶷。”

如前所说“古不墓祭”他们即使要祭祀,也只是到舜帝庙里去祭祀,而不是去舜帝的陵上去祭祀,没有庙的,就“除地而祭”,即清扫一片地方对着坟墓的方向进行祭祀,这就是“望祭”。在古代这是一种常用的祭祀方法。

望九疑而祭舜”也不能证明舜帝的真身陵在宁远九嶷山,只能证明在秦汉时认为舜帝葬九疑的已经有相当的影响力。

但此“九疑”而非彼“九嶷”,如前所说秦汉时九疑山所指的位置并不在现宁远的九嶷山,而是在湘水源西北山岭古零陵所在的全州九疑山。

图片

至于朝廷派大臣来九疑祭舜,那也不应是现在宁远的九嶷山。据从全州县到洞庭湖的湘江两岸,都有挖掘出土商周时代的四羊方尊等高等级的青铜祭器,而且都是单独埋葬于山坡,并无古墓相随,说明是祭祀后瘗埋的,专家推断为祭舜所埋,而潇水两岸并无同样的青铜器出土,说明商周时期派大臣来九疑祭舜,也只是在湘江两岸祭祀,不到现在的宁远九嶷山这里。

至于能到九嶷山来祭舜的,那已是东汉的史料记载及以后的事了。

考古挖掘和出土文物证明宁远九嶷山舜源峰下的舜帝陵和舜帝庙也只是祭祀陵和祭祀庙。

图片

(玉琯岩,图片取自百度)

2002年,湖南省考古研究所在九嶷山玉琯岩发现了东汉建筑物遗存,经勘探试掘,发现遗址占地约32000平方米,出土了大量文物,其中有唐代的“舜”字头专用祭器。2004年8月,经专家论证,作出了权威认定:“在九嶷山玉琯岩南面已经发掘出了宋代舜帝庙遗址,这是目前经考古发掘证实的时代最早的舜帝庙。”在宋代舜帝庙基址的下面,发现了唐代舜帝庙的建筑遗址。在唐代的舜帝庙建筑基址下面,还发现了东汉建筑基址。出土了大量唐代、东汉时期的文物,例如唐代的'舜’字头专用祭器,东汉'詣环吴’铭文杯柄,'王’字头兽面瓦当等。此项考古发现印证了史籍中关于玉琯岩下有舜帝庙的记载。

但在宁远九嶷山发现的自东汉以来舜帝庙的建筑遗址,与东汉初年,舜帝崩葬纪念地九疑山由今广西全州转至今湖南宁远九嶷山有关。

图片

(《全州志》:舜崩葬于苍梧之野,葬于江南九疑是为零陵,全州故零陵地)

广西日报原理论部主任吕朝晖先生在《舜帝最早纪念地在全州》一文指出:舜帝崩葬纪念地由今广西全州转至今湖南永州进而确指宁远九嶷山为陵墓所在地,是从东汉初年开始的。

早在元朔五年(公元前124年)汉武帝在今宁远县北和新田县部分及祁阳县金洞一带设舂陵侯国,封庶子长沙王刘发的儿子刘买为舂陵侯,治所在今宁远县柏家坪。尔后,刘买之孙舂陵侯刘仁,以舂陵地形下湿为由,上书求徙南阳(郡),汉武帝允其所请,于初元四年(公元前45年)迁舂陵侯国于湖北枣阳,治所在今吴店舂陵村。

又后七十年,刘仁之孙刘秀率望族庄园地主武装推翻王莽新朝,建立东汉王朝(清宗绩辰《舂陵碑记》《汉书》)。刘秀登基后对王莽的作为一概否定,加上湖南是舂陵原是他高祖的发祥地,祖坟所在,又有八千子弟踊跃参加反对王莽的斗争,种种因素促使他于建武元年(公元25年)下诏废九疑郡称,恢复零陵郡名,并将郡治从今广西全州迁往泉陵侯国(今湖南永州地),零陵县仍其地全州(《广西通志·大事记》)。

经东汉、魏晋南北朝至隋初,全州所在的零陵县与洮阳县、观阳(今灌阳)合并,改称湘源县,自此永州的泉陵沿用了全州的零陵旧县名,而冠以零陵,即今永州零陵区。自东汉初年光武帝刘秀在宁远大修舜庙,至隋相沿六百年余年,人们已经习惯把宁远的所谓九嶷山称为舜帝陵,零陵县治随迁就近,似乎合理,以至后人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了。

而舜帝崩葬纪念地全州九疑山,也就当成了德圣孝祖舜文化的象征,而被儒家以“德自舜明”,而以大中至正之道的“皇极”来命名舜帝葬精之地九疑山,并复名为皇极山了。

图片

(全州九疑山复名皇极山)

2003年9月至2004年4月湖南省考古研究所在九嶷山隔江村山门脚古遗址考古发掘出土了夏代时期象征权杖的石鉞、石镞、石斧等众多文物,于是就说山门脚这里在夏代就有高规格的祭祀活动,至于是否是祭祀舜帝的,也无确凿证据。

因为在除宁远以外的其他地方出土有象征权杖的石鉞、石镞、石斧等的新石器时代的人文遗址太多了。如在广西全州的原西延区(今资源县)就有晓锦文化遗址,这个遗址出土的文物就有石斧、石镞、石锛等。目前在全州、兴安、灌阳三县地也已发现数十处新石器时代晚期遗址,其中保存较好的有全州才湾镇卢家桥、龙水镇渡里园、安和镇显子塘、龙王庙山、凤凰镇马路口、兴安县湘漓镇磨盘山洞、灌阳水车镇五马山、新圩镇狮子岩等。这些古文化遗址也挖掘出了石鉞、石镞、石斧等众多文物。

如果仅凭湖南宁远九嶷山隔江村山门脚古遗址有石鉞、石镞、石斧等文物,就证明夏代在山门脚有高规格的祭舜帝活动,舜帝葬于宁远。那么在全州、兴安、灌阳三县地已发现的数十处新石器时代晚期遗址,也是舜帝崩葬和祭祀之地了,这样舜帝的圣体要分葬数十处了,岂不就乱了章法。

从宁远九嶷山山门脚的考古证据来看,不能证明九嶷山是舜帝崩葬和祭祀之地。

从宁远九嶷山玉琯岩存在的比舜源峰更早的祭祀(舜帝)的考古证据来看,进一步证明宁远九嶷山舜源峰下的舜帝陵和舜帝庙是一个后人建造的祭祀陵和祭祀庙。

那么九嶷山玉琯岩下的舜帝庙遗址的考古证据是否能证明舜帝会葬在玉琯岩呢?

实际上不仅不能证明舜帝会葬在此处,反而证明这此地没有舜帝的陵墓。因为“古不墓祭”,有庙则无陵。先秦时期的宗庙是不建于陵旁的,在陵旁立庙始于汉惠帝为高帝修陵庙。汉朝以前“古不墓祭”是在一地有庙则无陵。这些实实在在的证据反而证明舜帝的真身不葬在此处。

(未完待续)

下期讲述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地形图中的二个特殊符号应是舜帝在全州九疑山葬地的地形标识。

发文回顾:前15期介绍了上古史在《史记·五帝本纪》中的记载:舜帝“践帝位三十九年,南巡狩,崩于苍梧之野,葬于江南九疑,是为零陵。”自此舜帝与九疑、零陵便融为一体。“零陵”作为我国最早的古地名之一,在夏代以前就出现在广西全州。秦始皇和汉武帝为纪念舜帝崩葬于全州九疑山,先后在舜帝葬地全州设置了零陵县和零陵郡。古籍《山海经》记载舜帝葬地的方位是在湘水源(湘江源)西北的全州和赤水(夫夷水的古称)东面的全州,我国最早的地理志《山海经》在先秦时期就已经定论了舜帝葬地在全州九疑山。《淮南子》也记载舜帝葬地方位在全州九疑山。舜帝二妃娥皇、女英因舜帝崩葬全州九疑山而殉情全州湘川“赤壁”。舜帝因葬于全州九疑山,屈原、扬雄、李白、李梦阳、顾璘等骚人墨客曾到全州追寻德圣舜迹。湖南宁远九嶷山的舜帝陵是为了祭祀舜帝需要而人为造出的一个祭祀陵,是个假陵。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