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舜帝圣葬地 全州九疑山(连载18)

 冠123 2022-02-15

中华道德文化始祖舜帝葬地九疑山新考

蒋咸喜 文\摄 唐国辉

《舜帝圣葬地  全州九疑山》的考证,本平台已连载发布了17期。

现推出第18期:最早的舜帝庙在全州舜帝庙村,宁远九嶷山的舜帝庙迁自全州

图片

清代嘉庆《九嶷山志》:“舜庙在大阳溪,盖三代时祭于此,其遗址在白鹤观前,土人呼为大庙。秦汉以来,立庙在玉琯岩前百步。至唐,旧庙湮废。刺史元结奏立营道城西。僖宗时,长沙胡曾权延唐令,请复立于玉琯岩下,有敕建舜庙碑记。宋建隆初,刺史王继勋奉诏重修,知制诰张炎奉敕撰碑,皆湮灭无存。明洪武四年,遣编修雷燧致祭,乃迁庙于舜源峰下。”《湖南通志》《永州府志》《宁远县志》均有同样记载。

以上方志记载告诉我们,第一个舜帝庙是建在大阳溪的大庙,建庙时间是“盖三代时祭于此”。对于这个“三代”有学者解读为“夏、商、周”,是说最早的舜帝庙始建于夏朝,当时位于大阳溪的白鹤观,当地人称为大庙。秦汉时,将大庙迁至玉琯岩前,到明朝洪武四年(公元1371年)明太祖朱元璋派遣编修雷燧祭帝,将庙迁于舜源峰下,至此陵庙合一,方便后人祭拜。

2002年,湖南省考古研究所对宁远九嶷山玉琯岩的舜庙遗址进行了挖掘,出土了东汉“詣环吴”铭文杯柄,“王”字头兽面瓦当等,还有唐代的'舜’字头专用祭器,说明此处是东汉建筑物遗存,此项考古发现印证了史籍中关于玉琯岩下有舜庙的记载,且是东汉时建的舜庙。

从考古发现并结合《九嶷山志》的记载,我们可以确定玉琯岩的舜庙是宁远九嶷山最早的舜庙,且这个舜庙又是在东汉时期从大阳溪的白鹤观迁来的,当地人称为大庙。这个大阳溪白鹤观的舜庙应是祭祀舜帝的总庙,而宁远九嶷山玉琯岩的舜庙是个分庙

那大阳溪的白鹤观那个被当地人称之为大庙的舜庙,又在哪里呢?

我们得从舜帝南巡三苗说起。

有关史料记载,舜帝南巡到达地处全州县大西江、文桥和东安县大庙口之间的舜皇山。东安县境域古属全州洮阳,西惠帝永熙元年(290年)才从全州的古零陵县析出,置应阳县(即东安县前置,依据见《东安县志》历史沿革)。东安县的舜文化属全州古零陵文化圈。因此,舜帝南巡的舜皇山在《全州县志》和《东安县志》皆有载。清代嘉庆全州志》卷之一舆地(第15页)记载全州县境内有舜山岩和舜山(民间称舜山为舜皇山):“舜山岩在三都去城七十里,有水北出会舜山。”全州有舜帝巡行过的舜皇山(《全州县志》【1998年版】)。清道光《永州府志·艺文志》引《东安县志》也载:“永之东安县有舜山、玉陛源,皆祀有虞氏。……因舜巡狩所经也。”

史学界有舜帝南巡“避居舜皇山”的观点。周甲辰教授在《舜帝避居舜皇山论》说:舜帝曾以治水不力的罪名杀掉了禹的生父鲧。舜交权给禹后,为避免与禹的冲突,退出权力斗争的旋涡,在身体还允许的情况下,舜晚年主动选择了南巡三苗,而避居到舜皇山。舜帝的避走既可消除与禹的矛盾,解除现实威胁,同时也可为自己寻找一个安身立命,开创事业的新天地。

舜皇山与全州青瑶峒相连,地处越城岭中段,远离当时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舜帝从蒲坂、平阳等地来此,路途遥远,舜帝居这里可以远离禹政权的威胁。同时,舜皇山与全州青瑶峒一带水路比较方便,舜帝远道而来,通过湘江及支流紫溪河、夷襄河(今宜湘河),从东安大庙口、全州文桥的干六或庙头的歌陂都可以到达舜皇山和青瑶峒,旅途的劳顿勉强可以承受。

图片

全州青瑶峒与舜皇山及其周边地区当年生活着三苗部落。舜帝在执政期间实行怀柔政策,致力于协调民族关系,推远怀德,巡狩四方,深受三苗人的信任与爱戴。舜帝晚年来全州青瑶峒及舜皇山一带,既容易被接受、保护,又可进一步推动民族关系发展,促进民族文化的交流、融合。舜帝在三苗人生活的岭南,抚慰、教化三苗,示之以德,促使其移风易俗。

舜帝南巡到达地处全州大西江、文桥和东安县大庙口之间的舜皇山一带又三苗国的南界。《战国策》记载:“昔者,三苗之居,左彭蠡之波,右有洞庭之水,文山在其南,而衡山在其北。”这是指整个苗蛮集团的活动地域,彭蠡、洞庭就是后世的鄱阳湖、洞庭湖;衡山是《水经注·汝水》中提及的在雉县(今河南南召县南)界的雉衡山;文山地望在全州。

图片

清代嘉庆《全州志》舆地:“文山在升乡界,去城四十里。”“今考洮水出山屋源,在文山上。”《全州志》舆地又载:“洮水在城北三十里,发升乡山屋源,有二源,左出灵源寨万乡界上,右出风王殿岭。……经文山下,……傍会湘水。”

此文山就在舜帝葬地全州九疑山所在的全州青瑶峒东面的全州大西江、文桥、庙头和东安县大庙口一带,与舜帝南巡的舜皇山是相连的。

舜帝南巡到达舜皇山这不仅有史料零星的文字记载,而且在民间传说中也有广泛的反映。至今舜皇山一带流传着许多舜帝的故事。舜帝在舜皇山避居期间,曾多次外出巡游。现全州、桂林、永州、衡阳、韶关等地都留有舜帝的遗迹。

今舜皇山下的全州玉陛源口一带在古代有舜帝庙和舜帝庙村。相传,舜帝庙和舜帝庙村地名因舜帝及其后裔曾在这里住过,并在此建家庙祭祀祖宗舜帝而名。

图片

《山海经》记载的湘江源西北山岭和赤水(资水上游的夫夷水因流经红层地貌的赤坨之间而名)之东、苍梧之野的舜帝葬地九疑山就在全州大西江镇内,且与文桥玉陛源口的舜帝庙村相邻,从玉陛源口到大西江,二地之间仅二三个小时的路程。

在舜帝葬地全州九疑山下有为舜帝招魂的零陵屋,娥皇、女英二妃祭舜的望夫岭,有祭祀舜帝的祀山,有三苗首领崇尚舜帝之德而归顺舜帝的归崇坪,有象征舜帝凤凰化身的凤凰山,有舜帝居住的天子屋场等许多与舜帝有关的地名。

全州九疑山下的这个零陵屋地名大有来头,它是以舜陵“零陵”命名的地名。相传,舜帝南巡时驾崩在零陵屋这一带,按先秦风俗仪式要进行招魂:“使人升屋北面,招呼死者之魂,令还复体中”(《礼记·曲礼下》)。朱熹也说:“古者人死,则使人以其上服升屋,履危北面而号曰:'皋,某复’,遂以其衣三招之而下以覆尸”。为让舜帝魂还复体,舜帝的后裔便在此舜帝驾崩之地,建造起专为舜帝招魂的房屋。零陵屋地名也因此而冠以舜陵“零陵”之名,在民间叫成了零陵屋,这个零陵屋应是最早祭祀舜帝的舜庙雏形

图片

零陵屋相邻的有祀山,祀山的山顶上有大石平顶叫祀山头。相传,舜帝的后人曾在全州青瑶峒居住,期间他们曾在此小山的祀山头祭祀先祖舜帝,后来这个小山就称之为祀山。

相传,舜帝的后裔在零陵屋为舜帝守灵期满后,其后裔中的一支又回到舜帝的原避居地今全州文桥镇舜皇山旁金凤山下的玉陛源口定居,并在那里建起了家庙祭祀自己的祖先舜帝,这个庙就叫舜帝庙,又叫大庙,其后裔定居在这里,这个居地就叫舜帝庙村,又叫大庙村。

图片

金凤山下玉陛源口这座舜帝庙因位于玉陛源口,庙边的这条玉陛源是紫溪河的一级支流古称大阳川水,又名大阳溪。庙旁的山形神似一只神鸟凤凰,这座山就叫金凤山。在金凤山与舜帝庙之间建有道教观宇,因远观金凤山又似神鸟仙鹤,因此这座道教观宇就叫白鹤观。

玉陛源为全州文桥和东安大庙口的交界之地,东安县境域有古属全州洮阳的历史渊源,两地水乳交融,难割难分,舜帝庙遗址就处两地之间,因此,此庙在《全州县志》和《东安县志》中均有记载。清代嘉庆年间的《全州志》卷之首·图就标注了与全州九疑山相邻的文桥镇舜皇山旁的金凤山下的玉陛源口有舜庙;全州志》卷之一舆地又载舜帝庙旁立有舜帝庙村:“三都凡十四村,舜帝庙离城一百里”,是说在全州文桥的三都共有14个村,玉陛源口的舜帝庙村是其中之一,舜帝庙村距离全州县城100里。全州也称舜帝庙为大庙,如全州志》卷之一舆地记载与全州九疑山有水路相通的庙头镇大庙脚有大庙:“七都二图凡十村,大庙脚离城六十里”。

图片

东安县的大庙口镇这个古老的“大庙口”地名,也就是因这个舜帝庙在当地叫大庙而名。

后来,由于朝代更替及战乱等原因,舜帝的后人从全州舜庙村消失了。但舜帝庙仍香火不断,直到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舜帝庙因无人维护而倒蹋,后来当地人在修路时又拆除舜帝庙石材挪作他用。今舜帝庙和舜帝庙村的遗址尚存,就在今全州县文桥镇干六(旧名谏山)村委的玉陛源口村旁。

至今,全州县文桥的玉陛源口村(旧时的舜帝庙村)和东安县的大庙口都有举行庙会给舜帝做生日的习俗。相传舜帝的生日是农历8月12日,东安县的大庙口是在每年农历8月12日举行庙会给舜帝做生日,全州县文桥的玉陛源口村则是在每年农历8月13日举行庙会给舜帝做生日,后来玉陛源口村的庙会改迁到村委所在地文桥干六。

对于《九嶷山志》记载的“舜庙在大阳溪”的这条河流的名称相关资料记载它就是东安县境内的紫水河,它又名大阳川水。永州市政府网站2014年1月19日引用水系与主要河流)介绍:紫水河,又名紫溪河,大阳川水,发源于湖南省新宁县狮子岭西南(湖南省东安县舜皇山高挂岭洋禾坪,经和平,大庙口,紫溪,白牙市,井头圩等乡镇,自北向南,于大江口乡大江口村汇入湘江。红网时刻记者于佳丽、实习生吴捷睿在《一条玉带绕东安:紫水河》东安报道:“紫水河,又名大阳川水,是永州境内的一条河流,为湘江的一级支流。发源于东安县舜皇山高挂岭洋禾坪(阳合坪),流经大庙口。”

宁远《九嶷山志》记载的全州与东安交界的舜帝庙村这座舜帝庙迁到宁远九嶷山的历史,湖南省舜文化研究会常务理事、湖南省舜帝陵基金会副秘书长、湖南永州市历史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张泽槐先生就作了认真的考证,他在其文集《舜帝与舜帝陵》第四节《舜帝南巡遗事》写到:“大庙口。是一个古老地名,也是一个行政区域名称,位于舜皇山下东安县境内,现为大庙口镇。大庙,即舜庙。清《九嶷山志》记载:'舜庙在大阳溪白鹤观前,盖三代时祀于此,土人呼为大庙。’也就是说,三代时,当地人在大阳溪建有舜庙祭祀舜帝,当地人把舜庙称为“大庙”。东安舜皇山下的大庙,也是为纪念舜帝南巡而建,其实就是舜庙。”

东安历史文化遗迹》也写到:“大庙口,是一个古老地名,也是一个行政区域名称,位于舜皇山下东安县境内,现为大庙口镇。大庙,即舜庙。清《九疑山志》记载的'舜庙在大阳溪白鹤观前,盖三代时祀于此,土人呼为大庙。’也就是说,三代时,当地人在大阳溪建有舜庙祭祀舜帝,当地人把舜庙称为'大庙’。东安舜皇山下的大庙,也是为纪念舜帝南巡而建,其实就是舜庙。”舜皇山有紫水河,紫水古称大阳川水,即大阳溪。

综上可知,由于舜帝崩于全州的零陵屋,葬于全州九疑山,他的后裔在全州的零陵屋为舜帝守灵而建起了以舜陵“零陵”命名的零陵屋,这个零陵屋是舜庙的雏形。舜帝后裔在零陵屋为舜帝守灵期满后,其后裔中的一支又回到舜帝的原避居地今全州文桥镇舜皇山旁金凤山下的玉陛源口定居,并在那里建起了家庙祭祀自己的祖先舜帝,这个庙就叫舜帝庙,又叫大庙,其后裔定居在这里,这个居地就叫舜帝庙村,又叫大庙村。

再后来,由于宁远九嶷山一带的人为了祭祀舜帝,但那里又没有舜庙,于是便将全州舜帝庙村白鹤观前的舜帝庙迁到了宁远九嶷山玉琯岩,在这里建起了当地的第一个舜庙。

如此看来,全州舜帝庙村的舜帝庙是祭祀舜帝的总庙,而宁远九嶷山玉琯岩的舜帝庙只是一个从全州迁来的分庙

《九嶷山志》记载的宁远九嶷山的第一个舜庙是从全州舜帝庙村迁来的这段历史终于解谜了。

那么舜帝庙又是何人所迁呢?为何而迁呢?全州舜帝庙村的舜帝后裔又到哪里去了呢?

(未完待续)

发文回顾:前17期介绍了上古史在《史记·五帝本纪》中的记载:舜帝“践帝位三十九年,南巡狩,崩于苍梧之野,葬于江南九疑,是为零陵。”自此舜帝与九疑、零陵便融为一体。“零陵”作为我国最早的古地名之一,在夏代以前就出现在广西全州。秦始皇和汉武帝为纪念舜帝崩葬于全州九疑山,先后在舜帝葬地全州设置了零陵县和零陵郡。古籍《山海经》记载舜帝葬地的方位是在湘水源(湘江源)西北的全州和赤水(夫夷水的古称)东面的全州,我国最早的地理志《山海经》在先秦时期就已经定论了舜帝葬地在全州九疑山。《淮南子》也记载舜帝葬地方位在全州九疑山。舜帝二妃娥皇、女英因舜帝崩葬全州九疑山而殉情全州湘川“赤壁”。舜帝因葬于全州九疑山,屈原、扬雄、李白、李梦阳、顾璘等骚人墨客曾到全州追寻德圣舜迹。湖南宁远九嶷山的舜帝陵是为了祭祀舜帝需要而人为造出的一个祭祀陵,是个假陵。宁远九嶷山的考古挖掘和出土文物只能证明舜源峰下的舜帝陵庙为祭祀陵庙,而非真陵所在。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地形图标注“帝舜”二字的舜帝庙不在现宁远九嶷山,而那图中的二个特殊符号应是舜帝在全州九疑山葬地的地形标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