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华傅山园推出“傅山静坐导引法”

 傅山文化 2022-02-15

  

傅山不仅是伟大的道家思想家、社会活动家,还是一名著名的书法家、画家,更是被世人称之为“医圣”的医学家。他的医术高明可想而知,民间流传许多关于傅山行医的“神话”。他行医包括内、外、妇、儿各科,并著有《傅青主女科》、《傅青主男科》、《青囊秘诀》、《本草秘录》等多种医学著作,而且在武术气功养生方面都有很高的造诣,尤其是他鲜为人知的静坐导引法,它弥补了药物补养与运动健身的空白。

傅山不慕荣利,甘于淡泊,僻居远村,不入城府,谢绝与官府往来,他的诗文“净界无人共,平林一鸟分”“一半句吟裁不及,从风吹去和山禽”等诗句即表达了萧然随性旷达傲骨凛然、不随俗浮沉的气节生活态度《霜红龛集·卷二十五·家训》中总结了十六字真言教育后世即:静、淡、远、藏、忍、乐、默、谦、重、审、勤、俭、宽、安、蜕、归,他认为修行不可“以好色之情好德,以修名之法修身,以畏神之觉畏人,以救灾之勇救过”修身养性应当具备淡泊宁静的心境、宽大的胸襟、谦虚的态度。

人只有精神宁静,方能排除杂念,心胸开阔达到“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的绝佳状态。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心境纵然是同一人在不同际遇下也会产生不同的心境心平如水的人更容易消解紧张情绪保持身心健康。

明崇祯17年甲申之变后38岁的傅山于甲申年秋天毅然入道拜道教北派郭静中为师。傅山的道人身份及对道教的研习,使他将道家致虚守静应用于情志养生中。“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教之养生不仅讲求尊重自然规律还推崇“致虚极,守静笃”的养生思想,注重人的精神健康认为“志闲而沙欲,心安而不惧”清静无为、保持心灵纯粹而不杂方能健康长寿,强调内在的心灵修养。

傅山所拜的北派以内丹修炼为主,追求的便是清静无为,他倡导通过守神修养身心,消除外部刺激认为生命运行的根本在物质是精气,精气决定了人的存亡。精气是否能够固守充盈关键在能否保持精神的安宁,所谓心静有利于固护精气,心燥极易损耗精气。这与传统中医讲求的“以精为体,以神为主”也是相符合的。

傅山诗云:一缕沉烟萦月牖,先生正著养生书。著的这些养生书中其中包括《静坐导引法》即:

春季篇:立春叠掌按髀式、雨水昂头望月式、惊蛰握固炼气式、春分排山推掌式、清明开弓射箭式、谷雨托掌须弥式。

  

  

  

  

  

  


夏季篇:立夏足运太极式、小满单臂托举式、芒种掌托天门式、夏至手足争力式、小暑翘足舒筋式、大暑踞地虎视式

  

  

  

  

  

  

  

秋季篇:立秋缩身拱背式、处暑反捶背脊式、白露正身旋脊式、秋分掩耳侧倾式、寒露托掌观天式、霜降两手攀足式。

  

  

  

  

  

  

  

冬季篇:立冬挽肘侧推式、小雪蛇行蛹动式、大雪活步通臂式、冬至升嘶降嘿式、小寒只手擎天式、大寒单腿地支式。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