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时隔7年的对决,让我们看到了拍照手机的进化

 三易生活 2022-02-15
  • 前言:拍照,从很早开始就已经是手机的重点功能

众所周知,“影像体验”可以说是如今整个智能手机行业最为重视的卖点之一。一方面,从入门机型到顶尖旗舰,“拍照”都成为了新品发布时必讲的环节;另一方面,许多消费者也已经习惯于将顶级旗舰机型的影像实力,作为评判厂商研发、制造水平的直观依据。


追溯历史不难发现,消费者对于“手机拍照”体验的追求,可能早在非触屏手机时代就已普遍存在了。毕竟在那个时候,包括诺基亚、索尼爱立信、摩托罗拉,甚至是天语在内的诸多厂商,就已经推出了不少设计大胆、明确强调影像属性的机型。


当然,对于那时候的“拍照手机”来说,它们普遍在设计上为了影像作出了太多的牺牲。再加上彼时社交网络并不发达,因此基本上只有真的需要将手机当做卡片相机使用,以及需要随时进行影像创作的部分用户,才会对当时的顶级拍照手机有明确的需求。

但是这一切,都随着4G网络,以及基于安卓、iOS系统的智能触屏机型到来,而大幅改变。社交平台的兴起,让大量普通消费者萌发了对于手机影像能力的旺盛需求;而手机的操作系统、小型化CMOS技术的进步,也令“拍照手机”无论是在产品形态还是操作便利度上,都迎来了脱胎换骨的改进。


差不多到了2013、2014年前后,越来越多的手机厂商开始推出以“拍照”作为明确卖点的安卓旗舰机型。并且更有意思的是,大家现在所熟知的许多手机拍照技术、相机硬件配置和基础设计思路,也正是从那个时间点开始大量涌现。

于是这也引出了一个非常有意思的话题,如果我们找一台7、8年前的拍照手机与当前的主流机型进行样张对比,前者能够达到当前机型的几成功力呢?

  • 时隔七年,两款同门拍照旗舰“历史性会面”

为了进行此次测试,我们三易生活所选择的机型是vivo Xshot以及vivo X70 Pro。


为什么选择这两款机型,一方面由于Xshot是vivo X系列首款明确针对影像进行特化设计的“拍照旗舰”。而从这一点来看,其完全可以看作是后续vivo X30、X50,乃至如今X70系列的“精神始祖”。

另一方面,从机型所采用的技术来看,Xshot具备大光圈、6P镜头、光学防抖、IMX214主摄CMOS等,当时的诸多标杆性设计,同时在软件层面针对相机的启动、对焦速度,虚化和夜景算法等,也进行了大量针对性的设计。

除此之外,从产品本身的市场定位来看,当年vivo XShot的上市价格为2998元起,考虑到购买力因素的修正,基本与目前3399元起的X70 Pro“对位”(甚至XShot其实可能还更贵一点)。这也正是我们没有选择价格更高的X70 Pro+作为对象的原因,毕竟市场定位差太远的话,对比的意义也就没有那么大了。

  • 规格对比:摄像头更多更大,但也有不少继承点

为了能让大家更直观地感受到新老两款机型的差异,我们三易生活根据从公开渠道收集到的信息,总结了如下vivo Xshot与vivo X70 Pro影像配置的对比表。


很显然,与7年前的Xshot相比,如今X70 Pro最为明显的差异,在于后摄从一颗增加到了四颗。与此同时,四颗不同焦距后置摄像头的组合,也赋予了这款影像旗舰机型从超广角到长焦的变焦能力,而这是以往仅有单摄的老旗舰显然无法做到的。再加上如今在CMOS尺寸、感光设计、对焦能力上的大幅进步,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也让我们看到了如今的消费者对于全场景影像能力的需求之高。

不过除了摄像头数量的增多外,审视Xshot与X70 Pro之间的影像设计差异不难发现,它们之间其他的区别,几乎都呈现出了一种有规律的升级。


比如早在7年前,Xshot就在同期的拍照手机中成为了最早强调“光学镜头素质”的产品之一。其配备了彼时少见的6P镜头,同时还有着放到现在看来也不算小的f1.8光圈。而7年后的X70 Pro,同样也是当前业内少数特别重视光学素质、镜片,乃至镀膜工艺的拍照手机之一。

又比如说,7年前光学防抖在拍照手机当中还并不多见,因此那时候具备光学防抖功能的Xshot,已经可以算是同级产品中少见的“高配”机型了。而在7年后,X70 Pro同样也继承了“前辈”对于防抖功能的重视,vivo打磨了三代的微云台结构在如今的行业中也同样是非常少见、且效果极佳的设计。

  • 实测:无论体验还是画质,7年间都发生了巨大变化

说了这么多,让我们来看看实际的体验吧。

首先从最基础的、相机软件本身的体验上来看,不得不说7年前的机型在影像功能上与现在的设备相比,差异还是相当微妙的。

Xshot相机的界面和内置的拍摄模式

一方面,无论是APP内置的设置选项、功能图标的复杂程度上,7年前的机型都显得“简约”了很多。Xshot并没有那么多特别细化的拍照模式,同时能自定义的设置项目也非常少。

X70 Pro相机的界面和内置的拍摄模式

但仔细观察Xshot“仅有”的拍照模式会发现,它们之中的很多其实又与现在手机里最主要的几个功能,有着明确的延续关系,比如HDR、夜景模式、背景虚化,以及文档模式。除此之外,虽然7年前的机型并不具备内置NPU,但其依然拥有“自动场景”功能,可以自动识别拍摄场合,并进行一些相关优化。

Xshot样张:楼房 ISO200 f1.8 1/1125s

X70 Pro样张:楼房 ISO50 f1.75 1/143s

那么时隔7年的这两台机型,在实际拍摄过程中又会有怎样的差异呢?首先从样张中可以看到,7年前的老机型无论在广角还是感光能力上,相比如今的产品都有着非常巨大的差别。

Xshot样张:楼房4倍变焦 ISO100 f1.8 1/638s

X70 Pro样张:楼房5倍变焦 ISO50 f3.4 1/294s

而在开启变焦功能后,新老机型在画质、感光上的差异,也就更为明显了。可以看到,如今的高端拍照手机因为有了独立的潜望式长焦副摄,在高倍率变焦时的细节保留能力好了不止一点。并且更有意思的是,尽管7年前的老机型全程都是基于单摄进行的“变焦”,但其长焦端的样张与广角端相比,已经出现了白平衡的漂移;反而是如今的产品虽然是基于不同的摄像头进行变焦,但很明显有进行白平衡一致性的调校,反而看起来更像是“单颗摄像头”拍出的效果。

Xshot样张:添水 ISO200 f1.8 1/50s

X70 Pro样张:添水 ISO172 f1.75 1/100s

到了大光比的场景中,7年前的机型与现代拍照旗舰之间更是体现出了有趣的差异。一方面可以看到,老机型有着更高的ISO、更长的曝光时间,但与此同时暗处细节丢失则更为严重,这很显然与其CMOS的尺寸和低感光能力不无关系。除此之外,Xshot与X70 Pro在高光部分的处理上也出现了显著区别,而这一点,也正体现了如今拍照旗舰对于“多帧合成”算法的依赖程度。

Xshot样张:楼道(HDR模式) ISO151 f1.8 1/106s

X70 Pro样张:楼道(自动HDR)ISO167 f1.75 1/50s

更有意思的是,如果手动打开Xshot的HDR模式,那么此时它其实也会以“多帧合成”方式进行成像。可以看到,在这种情况下,Xshot在高光部分的处理依然不可能比得过X70 Pro,但前者也并非一无是处。事实上,它在低光的楼梯处处理就比新机更接近肉眼所见的质感。相比之下,“叠”了更多帧的新机,反倒在低光部分显得有那么一点用力过猛了。

Xshot样张:楼房(夜景)ISO1200 f1.8 1/10s

X70 Pro样张:楼房(夜景)ISO807 f1.75 1/10s

来到最后的夜景环节,两台机型“不约而同”地选择了拉高ISO、延长曝光时间的成像逻辑。得益于它们本身(在各自时代下)的高素质镜头与防抖设计,其实样片的观感都比较出色,特别是Xshot。此前我们确实没有想到,一款7年前的拍照手机,在夜间场景下的成像还能有如此水准,甚至比当前的许多性能更高、“底”更大的入门级5G新机都更强一些。

但还是那句话,毕竟时代已经不同了,在超大底主摄CMOS、双影像芯片的加持下,7年后的X70 Pro无论在细节保留、还是夜景高光的抑制效果上,都将自己的“前辈”远远地甩在了身后。

  • 总结:老旗舰已老,但已经有了更“争气”的后继者

总的来说,作为一款7年前的拍照手机,vivo XShot无论在硬件规格,还是实际成像效果上,都几乎是被此次对比的对象X70 Pro“吊打”。


显然,这样的结果并不令人意外。毕竟长达7年的时间,智能手机无论是在算力、半导体集成度,还是镜头工艺和内部结构的紧凑程度上,都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如今旗舰拍照手机所能使用的CMOS尺寸之大、图像处理算法之复杂,以及它们所能承担的拍摄任务之专业,在7年前无疑都是不可想象的。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老机型就完全没有可取之处了,别的不说,重视镜头素质、重视防抖性能这些“把手机当相机造”的思路,直到现在来看其实也依然正确,而且同样指导着vivo顶级影像机型的研发方向。当行业中的其他厂商大谈“算法”时,牢牢把握住“光学”、“防抖”这些基本成像设计的vivo,已然成为了这一赛道目前不可忽视的顶级玩家。而他们如今的成功,“起点”或许就正是这款7年前发布,并在之后沉寂了许久的机型Xshot。


推荐阅读:

iOS 15.4 beta2简评:更像是iOS 15的完全体

iOS 15.4 beta2的诸多新功能,无疑大幅增强了使用体验。

抖音开启图文种草,是要让小红书无路可走?

抖音的图文种草内容,会影响到小红书吗?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