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改变国民党走向的两次著名刺杀案

 金色年华554 2022-02-15

1.宋教仁遇刺案

1912年2月12日,宣统退位,孙中山先生要求袁世凯到南京就职并且定都南京。同时,通过《临时约法》将总统制变为内阁制,限制总统权力。但袁世凯根本没有到南京就职,因此南京的议员们不得不同意政府迁往北京。8月25日,在宋教仁的努力奔波下,同盟会与其他几个团体改组成为国民党,准备参加第一届中国国会两院议员大选。1913年,袁世凯依照《临时约法》在全国实行选举。1月,国会两院选举结束,以同盟会为主干的国民党取得大胜。3月20日,宋教仁应袁世凯之邀从上海奔赴北京,在上海车站被刺杀,后送往医院不治身亡。

改变国民党走向的两次著名刺杀案

宋教仁

1913年1月10日,袁世凯下达正式国会召集令,命令所有当选的参众议员,于同年3月齐集北京。3月19日,袁世凯又通电全国,宣布于4月8日举行国会开会礼。3月20日晚,作为在大选中胜利的国民党代表,宋教仁应袁世凯之邀,从上海赴北京商议国家大事。3月20日10时,宋教仁及前来送别的国民党重要人物黄兴、于右任等到达车站;10时40分,当宋教仁在大家的簇拥下走向检票口时,一声沉闷的枪响过后,宋教仁捂住腹部,痛苦地说道:"我中枪了。"整个站台顿时大乱。这时,只见一人拼命逃离站台奔向出口,其间连着摔了两跤,之后沿着车站铁栏向东逃脱。混乱中,黄兴等人护送宋教仁到车站外,拦住一辆车,由于右任送宋教仁到沪宁铁路医院,其余的人留下来希望能抓获凶手。而此时,整个站台上竟没有一名巡警。击中宋教仁的子弹从他的右肋穿到腹下部,伤及小腹及大肠。医生割开伤口,从他的身体内取出子弹。子弹尖小,推测为新式勃朗宁手枪。由于宋教仁不停叫痛,医生给他注射止痛药,依然没有效果。由于不见好转,医生们不得不给宋教仁做二次手术。除了缝补大肠的穿孔外,发现他的肾脏也受到伤害,大小便失禁,流血不止。3月22日凌晨,宋教仁不治身亡。

4月4日下午公审公堂第二次开庭预审时,先由代表公共租界巡捕房出庭的刑事检查员侃克律师介绍此前在法租界的会审公廨初步审讯武士英的情况:武士英已承认1913年2月来到上海,认识陈玉生后,于3月19日在陈玉生带领下来到应桂馨家里。3月20日,他与陈玉生再次来到应家看了宋教仁的照片,然后带着手枪前往火车站。刺杀成功后,他乘坐人力车逃到应家与陈玉生见面,并得到应桂馨夸奖。应桂馨的代理律师沃沛辩护道,行凶之人说是某人主使,而没有第三人可以证明,这样的证据是不能够成立的。沃沛虽然没有点出第三人的名字,他所说的第三人显然是指已经于3月27日被抓获归案的陈玉生。令人奇怪的是,已经被抓获归案的陈玉生,一次也没有出现在连续七次的法庭预审当中,而且从此再也没有音讯。

4月11日下午,公审公堂第六次开庭预审,应桂馨当庭说,3月1日或2日,王阿发带着吴乃文的推荐信到他家里求职。他送走王阿发后,当即吩咐手下人,以后王阿发再来就不要通报接见了。案发之后,王阿发留在应桂馨家里的吴乃文推荐信被搜查出来保存在巡捕房里。

在宋教仁案的涉案帮凶中,吴乃文是最为关键也最为神秘的一个人。吴乃文既是王阿发与应桂馨认识的介绍人,也是在现场指挥武士英刺杀宋教仁的犯罪嫌疑人之一。而在1911年11月9日上海《申报》刊登的《沪军都督府各部职员表》中,谍报科科长应桂馨手下的三名一等科员中,恰好也有吴乃文的名字。无独有偶,曾经委托王阿发到应桂馨家里登门卖画的拓鲁生,又恰好是为宋教仁送行的国民党要员。

1913年4月26日,即宋案证据通电宣布的第二天,袁世凯以五厘高息,与英法德日俄五国银行团签订了2500万磅的巨额借款合同,作为其动兵及贿买各方的备用资金。

国民党主要领导人中,孙中山、李烈钧始终坚持兴兵讨袁,或反对、或游移的黄兴等人在袁世凯的步步紧逼下,观点不断改变,态度也在动摇,但意见最后仍未达成一致。直到袁世凯调兵遣将、军事部署完毕,撕破脸皮向国民党人发出通牒,并在6月份罢免李烈钧、胡汉民、柏文蔚三位都督之后,国民党内部才达成一致,于仓促间发动了"二次革命"。

因宋案引发的"二次革命"失败不到一月,1913年10月6日,国会选举临时大总统袁世凯为正式大总统。11月4日,袁世凯以参与"构乱"为由下令解散国民党。而在两年之前,他还视政党政治为救国良方,清廷请他出山镇压武昌起义,他提出六项措施作为条件,其中一项就是解除党禁,可他一旦当选民国大总统,就出尔反尔、倒行逆施了。此后,袁世凯更是偏离民主建设轨道,在专制复辟的道路上越走越远:1914年1月10日,强令解散国会;1914年5月,宣布废除《临时约法》;1915年12月12日,下令恢复帝制,改元洪宪,上演了一出称帝闹剧。

2.廖仲恺遇刺案

1925年8月20日上午9点多钟,宽阔的羊城大道上,一辆汽车正朝着坐落在惠州会馆的国民党中央党部急驶。车内坐的是国民党中央常务委员、工人部长、黄埔军校党代表兼广州国民政府财政部部长廖仲恺和国民党中央妇女部长何香凝。这对革命夫妻是去中央党部参加中央常务会议。途中遇见汽车抛了锚地国民党中央监察委员陈秋霖,陈应邀与廖仲恺夫妇同车前往惠州会馆。

改变国民党走向的两次著名刺杀案

廖仲恺

廖夫人何香凝(左二)及其子女廖承志(左一)、廖梦醒(右一)在廖仲恺遗体旁

9点50分,汽车驶到了中央党部门口,廖仲恺、陈秋霖、何香凝及卫士们先后下了车,向大门走去。何香凝见到一位女同志,止步对那人说:“停二十分钟我就到妇女部,我有事情和你商量,请等着我。”这时候走在最前面的廖仲恺已登上了第三个台阶,突然,从中央党部大门前骑楼底下的石柱子后面,冲出来七八个凶徒,举枪对着廖仲恺等人猛烈射击。廖仲恺首先连中四枪,倒在台阶上,陈秋霖和一个卫士也中弹倒在血泊中。落在后面的何香凝大惊,意识到有人行刺,急忙冲过来俯身保护廖仲恺,就在她低头的一瞬间,几颗子弹擦着她的头顶飞过。何香凝一边悲呼:“仲恺!”一面又大声呼喊:“快些抓人啦!”卫士们此时已开枪还击,打伤活捉了一个凶手,其他刺客纷纷逃去,往常,中央党部大门都有警察站岗,可今天却不见了岗哨,一会儿,凶手们逃得无影无踪。

改变国民党走向的两次著名刺杀案

廖仲恺

廖仲恺的四周满地殷红,他身上的血还在顺着衣服一点一点地往下滴,已不能开口讲话了。何香凝与卫士急忙将廖仲恺扶上汽车飞驰向广东大学医科学院。飞驰的汽车内,廖仲恺的眼皮抬动了最后一下,嘴巴张了张,似乎想说什么,却头一歪,永远地停止了呼吸。陈秋霖也因伤重不治,几天后死在医院里。 廖仲恺在国民党中央党部门口遇刺,使广州各界引起了巨大的震动。国民政府立即进行人事调整,由汪精卫、许崇智、蒋介石组织特别委员会,主持政治、军事、警察等事务。古应芬暂时代理廖仲恺财政部长一职。

案情查明后,国民政府派军队搜查了胡汉民兄弟的住宅,逮捕了胡汉民的哥哥胡清瑞和林直勉,撤掉了梁鸿楷第一军军长的职务,胡毅生、朱卓文事先潜逃,胡汉民也因涉嫌离开广州,国民党右派势力受到沉重的打击。

蒋介石在处理廖仲恺被刺案中夺取了广东政府的军政实权,乘机扩大了自己的权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