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论吴学历史价值和现代意义

 渐华 2022-02-15

吴学文化的历史脉络,可以上溯到三千多年前乃至一万多年前。当前,传播好吴学声音,使吴学文化飞入寻常百姓家,是我们这一代的责任和担当。把吴学文化融入中国传统文化中,让吴学书香飘满中华大地,让吴学文化光耀华夏。增强吴学的历史地位,为吴学文化添光增彩,增强吴学文化软实力与吴学梦,梳理吴学文化的历史脉络,尤其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太湖流域是历史人文渊源之地,文章节义之邦,素有“物华天宝、人杰地灵”“雄州雾列、俊采星驰”之美誉。从古至今,这片古老而富饶的土地,孕育着悠久的历史和璀璨的文化,涌现出一代又一代的杰出人物,留下了丰富而珍贵的人文资源,在中华民族文明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和深远影响。尤其在宋明以来的时期,全盛的吴学文化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结晶和代表。

吴学文化是一条源远流长的文明之河,它从远古浩荡而来,向未来奔泻而去。历史越是古老悠久,文化便越是深邃悠长。只有对吴学文化历史进行梳理,才能连接起吴学文化这串绚丽的珍珠圆圈。吴学历史文化大体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

一、从万年前到吴国:吴学文化载体的形成

  文化根基于地域,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任何文化的发生与生存都必须依托一定的自然环境。唐代诗人韦庄在《菩萨蛮· 人人尽说江南好》中写道:“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垆边2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称赞无锡“人杰地灵”,而“地灵”正是产生“人杰”的重要环境。迷人的江南,经过诗人生花妙笔的点染,显得更加令人心旌摇荡了。摇荡的原因,除了景物的繁丽外,恐怕还由于这种繁丽,不同于某处园林名胜,仅仅局限于一个角落,而是由于这种繁丽是铺展在大块土地上的。微风轻拂,带来丝丝细雨,还夹杂着一股独属于江南的灵秀、甜香。

  在江南太湖流域这块美丽的土地上,早就有人类活动的足迹。考古资料显示,江南最早的原始文化是是中国长江流域下游以南地区古老而多姿的新石器时代文化——河姆渡文化,距今约7000年前。黑陶是河姆渡陶器的一大特色;在建筑方面,遗址中发现大量'干栏式房屋'的遗迹。它是新石器时代母系氏族公社时期的氏族村落遗址,反映了距今约7000年前长江下游流域氏族的情况。位于苏州太湖中的三山岛是个风景秀美的小岛,以前似乎一直是藏在深闺中,外面知道的人并不多。后来,在上世纪八十年代,突然在三山岛上发现了古文化遗址,而且据专家考古、研究证实,那个古文化遗址竟然是属于距今12000多年前的旧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址。而且这样的旧石器时代文化遗址在长江下游地区还是第一次被发现,其意义之重大可以想象。而这个发现,也直接把吴地的人类文明史从新石器时代向前推进到了旧石器时代。

两地发现的距今约一万年的平原型旧石器时代中期遗址,从那时以前起,江南开始有了人类活动,江南的历史也由此开端。而最能代表江南先民发展历程,反映江南先民生存文化的,当属太伯、仲雍奔吴和现存的泰伯陵和泰伯庙遗址和众多的古物遗留和古迹遗存。众多的遗址和人文文化的堆积就像一本厚重的史书,记录了吴地的先民在农业文明和水文明以及众多的文明的多个“世界文明”。

  相对于黄河流域而言,江南吴地的土著居民长时间处在原始氏族社会阶段,进入文明时代的步伐相对迟缓。直到商周时期,中原文化才与江南本土文化深度融合,而其中的代表,就是太湖地域的苏州、尤其是无锡之梅里吴国吴城遗址,以及众多的丰富多彩的遗址等。这一时期的吴学文化已经深深地融合了中原文化的烙印,这也表明江南地区再也不是远离中原王朝的“蛮荒”“化外”之地。

位于无锡市的吴国都城文化遗址,距今约3300年、面积虽不大,城内有居住区、祭祀区、制陶区、铸铜区,城外有墓葬区,和后来发掘的吴国首都阖闾城,是目前南方地区发现的规模最大、出土文物最丰富的商周文化遗址和春秋文化遗址。

阖闾城遗址位于江苏省无锡市滨湖区,城址面积2.94平方公里,是春秋时期吴王阖闾的都城遗址,距今已有2500多年,是目前唯一有考古论断的吴国都城遗址,也是目前我国长江下游地区保存完好的春秋时期古城遗址。城址呈长方形,城中段有残存城墙相隔,形成东西两个方形城区。东城较小,在无锡境内;西城较大,大部分在武进境内。城墙残高3-4米,墙基厚约20米,均系夯土筑成。城壕总长约4000米。发现陆门和水门、大型建筑群、护城河等遗迹。西城遗有练兵场和点将台,一土墩传为兵器库遗址。城东北胥山传为伍子胥屯兵处。

遗址出土有新石器时代的夹砂陶、红陶和西周至春秋时期流行的曲折纹、回纹、菱形填线纹等几何形残陶片。为研究春秋晚期吴国历史和无锡的吴学文化提供了宝贵资料。

1982年3月江苏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5月,被国务院核定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说到江南吴地的地理位置,由于临近大海、地处长江中下流、环太湖地区。具有典型的吸纳包容文化,兼收并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其开放的包容性、惊人的同一性和独具智慧的开创性,使得那时候的江南文化更显地域特色,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文化形态——吴学。

  而江南吴地地域文化形成的标志性事件,就是吴学文化的形成。后来,经过秦汉时期的发育成长,历经唐宋时代的发展,以及不断吸收各种优秀的文化因子,但吴学文化格局一直未变。到元明清时期,吴学文化蓬蓬勃勃,茁壮成长,枝繁叶茂,形成了比较完善完整的理论文化体系,成为引领江南社会方向的主流文化之一。一方面,接受主流文化的熏陶,使吴地这一区域依附而非背离主流,保证了区域文化的完整性;另一方面,又依托独特的地理环境形成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化习俗, 并产生巨大的向心力将周围优秀的文化因子纳入进来吸附过来,从而慢慢形成今天江南吴地的文化格局和文化习俗,形成了丰富多彩的吴学文化。

吴文化与吴学是两个概念,一为文化类属性,大多为文化人文或美学艺术类的概念。二为理论体系属性,道德信仰,如吴人的祖先崇拜以及道德精神的信仰,丰富多彩的物质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吴学其主要功能是教化和提醒国人时时刻刻不要忘本,要爱国爱民,不要忘记我们是龙的传人。故吴学文化信仰是江南人民精神结晶的产物。

穿越历史长河,泰伯至德精神暨吴学灵魂一直在中华大地天空飘荡了3000多年。因此,在中国文化全面复兴的今天,我们要扛起吴学文化复兴大旗,让吴学文化回归、落地、扎根、开花结果,茁壮成长。这个光荣使命和艰巨重担,就历史性地落到所有热爱吴学文化的研究学者身上——这是历史的使命使然!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吴学文化以其江南始祖泰伯创造的三让至德精神的神圣民族性,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是易经与道家思想的起源。从其思想逻辑看,泰伯思想与精神是江南文明之父,是江南人类的文明灯塔。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