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有一位名医名叫孙思邈,被人誉为“药王”。他临终前曾嘱咐弟子,有一副药方一定要销毁,不能留存于世。这是怎么回事呢? ![]() 孙思邈生于西魏大统七年(541年),历经了西魏、隋、唐三个朝代。他从小体弱多病,父母为了给他看病,到处求医,操心劳碌,于是,他便立志做一名医生,救死扶伤。 孙思邈天资聪颖,7岁就能识字上千,但无意功名,只想从医济世。后来,他隐居山中,潜心钻研医术,采集草药,整理药方,写出了两本医学名著《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对古代中医药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 《千金翼方》中有一味特殊的药,名叫寒食散,用于治疗“心腹胁下支满,邪气冲上,心胸喘悸不得息”。 其实,寒食散就是五石散,虽可作药用,但如果食用不当,副作用会非常大。 ![]() 寒食散中含有石钟乳、石硫磺、赤石脂等矿石药,人吃了之后会浑身燥热,精神恍惚,异常亢奋,而且容易上瘾。长期服用五石散,会给人的身体带来巨大伤害,如“舌缩入喉”“痈疮陷背”“脊肉烂溃”等,十分可怕。 孙思邈发现了寒食散的危害后,认为这种药一旦广泛传播,将会严重伤害百姓的健康。而寒食散能治的病,也可以用其他药材来治。 ![]() 公元682年,141岁高龄的孙思邈去世了,死前他特意交待,尽量销毁寒食散的药方,“遇此方,即须焚之,勿久留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