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北京硕士妈妈吐槽儿子考不上三本:“成绩不好的孩子,真的是来报恩的吗?”

 不二BPANDA 2022-02-16
文/才华水木君
来源/水木君说(ID:shuimujunshuo)
前两天,一位妈妈的吐槽刷屏全网。
吐槽对象,正是她的学渣儿子。
她和老公都是985大学的硕士,却生出了一个厌学的孩子。
图片
她列举了儿子的“两宗罪”:
1. 在北京拥有非常优质的教育资源,东城区一本率这么高,儿子却有可能连三本都考不上。
2. 儿子不仅学习不好,还爱抬杠、多管闲事,不止一次把他爸气到心梗。
很多网友表示:
“看到你,我就没有那么气了。”
果然,为人父母的悲喜是相通的。
成绩不好的孩子,是来报仇的吗?
01
同样作为“鸡娃顶配”的家长,复旦大学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王德峰,也有同样的困惑。
经常在B站、抖音潜水的朋友们,对这位“香烟教授”一定不陌生。
图片
他被誉为“复旦怪才”、“哲学王子”,在2022年的今天,凡讲课必抽烟,学校无奈、学生包容,堪称当代中文互联网的一大景观。
关于哲学、关于教育观,他常有惊人之语,关于他的视频和段子也在网上传得飞起。
他在学术上得心应手,在教育上却无计可施。
在儿子很小的时候,他就对他寄予厚望。
给他铺垫最好的台阶、上最好的学校。
期盼着他能走上和自己一样的路,考上复旦大学。
恰逢当时,还有一条利好政策:凡是复旦教职工子女,可以降低招生分数线破格录取。
可让王德峰没想到的是,自己认为轻而易举的事情,在儿子看来难如登天。
高考成绩出来那天,他急匆匆打电话到复旦大学去。
特别可爱地问他的同事:“你看我儿子这个分数,上得了复旦吗?”
同事的回答更幽默,说:
“这个成绩啊,别说上复旦,差一点就上不了大学了。”
图片
那年夏天的暖风,吹不走王德峰心头的凉意。
他骑着自行车,在上海的闹市区兜了无数圈,不断告诉自己,冷静,冷静。
面对这样的结果,他只能苦中作乐,试着自我和解,并作出反思:
1. 在教育孩子上,自己有很多不足之处。
2. 我犯过最大的错误莫过于把自己的价值观强加给儿子。
3. 儿子本来就不喜欢复旦,我不该忽略儿子的需求。
后来,他在教育孩子的路上,慢慢放下了执念。
没想到儿子最后竟爱上学习,还考上了全球顶尖院校——伦敦商学院。
可谓是“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
王德峰也为此感叹道:“莫非命也。”
天命,就应该去顺从和接受。
硕士妈妈如此,王德峰亦如此。
在他们身上映射出来的,何尝不是天下数不清的可怜父母心。
与其教孩子逆天改命,不如教自己学会认命,放手让他找到适合自己的出路。
认命,从来都不是贬义词,也不代表妥协。
在教育孩子的漫漫长路上,父母可以适度焦虑。
但最重要的是,要找到最舒服的托举姿势,去成就孩子的一生。
图片
02
在一次演讲中,北大心理学教授徐凯文提到了两个案例——
第一个案例:
一名北大学子,在院里成绩名列前茅,却多次自杀未遂。
大学四年,老师、同学、父母都朝他伸出援手,都没能激起他的“求生欲”。
后来,他只能放弃学业和前程,退学回家。
第二个案例,是一段“没有感情”的阐述,来自一位高考第一:
“学习好、工作好,对我而言只是基本要求。
但不会说因为两者都好,我就会开心,因为我不知道为什么要活着。
我总是对自己不满足,总是想各方面做得更好,但是这样的人生似乎没有头。”
图片
不可否认,这两个孩子都足够优秀。
但他们却没有因此而幸福,甚至想不明白自己为什么而活。
曾看过一组触目惊心的数据报告:
小学抑郁检出率:10%-13%;
初中抑郁检出率:25%-30%;
高中抑郁检出率:38%。
图片
也就是说,每10个小学生中,就有一个患有抑郁。
每10个初中生、高中生中,就有三个左右患有抑郁。
近年来,学生的自杀率不断上升,自杀年龄不断下降。
不是他们这个时代病了,而是焦虑就像流感一样,在父母群体出现了”人传人“的症状。
然而,正在生病的父母,却把药喂给了孩子。
过度焦虑的父母,很有可能养出“畸形”的孩子:或抑郁厌世,或高分低能,或三观不正,或性格扭曲。
盲目鸡娃,容易适得其反。
很多时候,父母所想,不一定是孩子所愿。
用学霸、学渣来衡量一个孩子的好坏,难免过于片面。
曾听过一位校长的演讲,深感言之有理:
尊重每个孩子的差异,慢慢养。
有的孩子天生就有读书的资质,有的孩子没有。
没有资质的孩子是用来报恩的,因为读书特别好的,将来会去美国、英国、加拿大,见面只能靠视频。
读书没资质的,等我们老了可以常伴左右,今天载我们去吃牛肉丸,明天载我们去吃海鲜,想想真美好!
说到底都别再羡慕别人家有什么样的儿子或女儿,很多事情冥冥之中早已注定,不必太过强求。
用心教育、陪伴成长,自己的孩子就是最好的。
一席话,宽慰到了无数人。
谁说成绩不好的孩子是来报仇的?
分数的高低,某学科的拔尖,对孩子的未来而言,真的意义非凡吗?
答案是未知的。
唯一可以肯定的是:
父母在日常生活中、言传身教里给孩子带来的无形财富,足以改变孩子的一生。
那份财富,可以是善良、可以是勇敢、可以是恒心、可以是感恩……
03
网上曾经流传过一张图,甚是有趣:
图片
当代父母对孩子的前途预估变化曲线,也是他们的心路历程。
其实,鼓励孩子做一个幸福的普通人,又有何不可、有何不妥?
金字塔尖的位置有限,就算我们的孩子没能站上去,那又有什么关系呢?
在一所学校里,有人拔尖,就会有人垫底。
在社会上,有人一帆风顺,就注定有人处处受限。
这是一种平衡。
上天如果夺走孩子在学习上的天赋,就一定会给予他补偿。
这也是一种平衡。
条条大路通罗马。起点不高的孩子,或许在拐弯处,有触底反弹的本事。
幸福,永远不只有一种模式,也不需要用成功来定义。
希望所有父母都能降低预期,引领孩子走向璀璨。
点亮“赞”和“在看”,愿天下孩子,都是来报恩的。
作者:才华水木君,来源:水木君说(ID:shuimujunshuo),剖析社会,分享教育观,与500万读者一起成长。有温度,有深度,有态度。每晚21:21,与你不见不散。让我们的呼声,成为推动世界改变的音浪。
BLA BLA TIME
( 互 · 动 · 时 · 间 )
鼓励孩子做一个幸福的普通人
我知道你在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