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体分好像我们中国八卦里面的太极,太极里面好像两条鱼,一边是白的,另一边是黑的,它是有两面的。即是说,太极里面含有一阴一阳。它这个自体分也是一样,这个自体分里面含有二。譬如我本来是盲的,现在医生医好我双眼,当眼识的自体分出现时,我便看到东西。当眼识出现时一定是有两种东西的,第一种,是给我们看到的影子、影像(image);如果没有影像又怎可以说「看到」?若说「看到」,即是说有影像。没有影像的话,即是说你看不到。道理很简单而已。 耳识亦是这样,可以叫做「听到」,耳识里面一定是有个影子的,有一个高低强弱的声音的影子,如果连影子都没有的话,即是听不到。所以识体的出现,必需一开为二,开成一个影子。这个影子是有的,它是怎样来的?譬如我望着一个人,那个影子是怎样出现?是我将那个人的样貌反映入我的眼识中,是这样简单而已。 譬如我望着那个人,你以为我真的是望到那个人本身吗?我只是看见他的影子而已。我们一般说:我看到那个人呀!这种思想是很朴素的。我们只可以说:我看到外面有个人,那个人的样貌反映了入来我那个眼识里面,便成为一个影子。即是我的识好像那个照相机的镜头,而拍照的动作是将那个人透过镜头反映入来成为一个公仔,我们在照相机里是看到公仔而已,你怎会看到那个人本身呢!那么,定要有个影子,或叫「影像」,西方人翻译做'image'。 只有影像是不行的,只有「影像」又怎样?若你不知道也是没有用的,还要有「我知道有个影像存在」。「知」是一种力量,那种「知」的作用是无形无相的;「影子」却是有形有相。那个影像因为有形有相,就叫做「相分」,即有形有相的部分。你欢喜叫它做「影像」可以,欢喜叫它做「相分」也可以。那种我能够知道「相分」的无形无相的「知」是「见分」。 你会问:「无形无相是否有呢?」无形无相的东西一定是没有吗?譬如现在我感到肚痛,肚痛虽是无形无相,但我知道我肚痛,所以无形无相都可以存在的。那个无形无相而能够「知」的这种作用,就叫做「见分」,借眼识为例来说,就叫做「见到」。这个「见分」是广义的,耳识也有「见分」的,耳识的「见分」是「听」,为了避免用这么多名词,因此各个识的能知作用都叫做「见分」,其实耳识应该用「听分」,鼻识应该叫做「嗅分」等等。若果作这样分类,便需设立更多的名词。故此不要这样,全部只用一个「见」字代表各种识的知觉。这便是「相分」与「见分」的含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