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寒假公益伴读30天”圆满结束:孩子,你可体会到坚持学习的乐趣和意义?

 跟我学小古文 2022-02-16

跟我学小古文陪你走过第2700

《口袋里的小经典》

寒假公益伴读30

1月18日,为了帮助小朋友们充实地度过寒假,自学古诗文,“跟我学小古文”公众号特别策划了“寒假公益伴读30天”活动:

从有“小小古文”之称的《口袋里的小经典》中,选取15篇小古文+15首小古诗,由朱文君老师和施建军老师为小朋友们范读、讲解,寒假期间每天推送,公益伴读。

从此,在各个“小古文家长交流群”里,响起了孩子们的朗朗读书声甚至在大年夜和年初一,孩子和家长们依然在坚持诵读。你瞧,孩子们读得多专注啊!

图片截自群内朗读视频,已获授权,盗取必究

为了记得更牢、更熟练,有些小朋友会先把打卡的内容抄写到纸上,不认识的字注上拼音。小朋友还不会写字的,爸爸妈妈也会来帮忙,把内容抄写到家里的小黑板上。
有了这样扎实认真的态度,学什么不成!

图片截自群内朗读视频,已获授权,盗取必究

还有的小朋友已经不满足于光读了,他们发挥创造,有的唱有的演,自己做道具,把小古文拍成了小剧场!很多爸爸妈妈为了激发孩子的朗读兴趣,为孩子的朗读制作了精美的特效,群里互相学习,氛围倍儿棒!

图片截自群内朗读视频,已获授权,盗取必究

“孩子们的坚持是对我们公益伴读的最大动力!”
朱文君老师高兴地说。虽然是公益活动,但大家既然把最宝贵的时间交给我们,小古文团队就要让孩子获得最大的回报——
每个打卡群里都有老师,时时关注孩子们的打卡情况,进行点拨指导。

今天是公益伴读的第30天,也是最后一天。我们就以北宋大文豪欧阳修的一篇《诲学说》来做个总结吧!开学之际,这篇小古文向我们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

我们为什么要学习?

是为了分数吗?是为了爸爸妈妈吗?是为了将来考个学校?还是因为自己喜欢,想要不断地提高自己、突破自己,让自己变得更优秀、更幸福、更有价值呢?

小古文君相信,通过这个月的坚持,你一定也有所思考吧!那么,就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小古文,听听欧阳先生的观点吧!

小古文君特别制作了奖状↑↑↑

点击图片直接保存,就可以打印给孩子啦

嘉宾

介绍

本期音频演播嘉宾

朱文君:全国语文名师,小古文课程首创者,开创小学生古文学习新领域、新策略,编著《小学生小古文100课》《口袋里的小经典》《让课文遇见小古文》等深受800万小学生欢迎的小古文读本,引领小学生充满乐趣地走进小古文的学习。

杨荔涵:4岁起大量诵读古诗词,热爱古诗文,曾获得历届全国小学生小古文读写大赛特等奖,为《小学生小古文100课》《口袋里的小古文》等小古文畅销书录制范读音频,录制时年仅8岁。

第30天  诲学说

图文选自《口袋里的小古文》

点击音频聆听▼


诲学说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然玉之为物,有不变之常徳,虽不琢以为器,而犹不害为玉也。人之性,因物则迁,不学,则舍君子而为小人,可不念哉?

玉,温润柔和,既不像金银那么张扬,也不像钻石那么耀眼,咱们中国人把它视作君子品格的象征,所以有“君子如玉”这样的比喻。玉石在未经打磨、雕琢之前,和普通的石头一样,表面很粗糙,形状也不美。所以小古文说,“玉不琢,不成器”,未经雕琢的玉石,不能成为一件精美的玉器。

在古人看来,人如果不学习,就好比未经雕琢的玉石,不能成为一个德行温润美好的君子。而且,玉没有成为玉器,对玉石本身没有什么损害,但人如果不学习,本性就可能受到不好的事物的影响,不仅成不了君子,相反,还会成为一个胸无大志,品行不端的小人。这就是这篇小古文后两句话说的意思,真值得我们深思啊。所以,我们一定要努力学习,切不可“舍君子而为小人”哦!

接下来,让我们跟着杨荔涵小朋友的朗读,一起再来读一遍吧:

诲学说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然玉之为物,有不变之常徳,虽不琢以为器,而犹不害为玉也。人之性,因物则迁,不学,则舍君子而为小人,可不念哉?

答疑时间

活动结束了,发布的内容还能继续学习吗?

当然可以!“公益伴读”栏目所有内容均发布在“跟我学小古文”公众号里,并已经整理成了专栏,大家可以一键收藏,随时复习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