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楼静语》邮箱1225077169@qq.com 欢迎老街坊们投稿。 ![]() 时代在发展,科技也在大踏步的前进,今天的网络四通八达,每人都有一部或两三部手机,国内国外的大事小情随时都能知道和看到。今天的电视也是非常普及,除了每天的新闻、各种文艺节目也是丰富多彩目不暇接,尤其是奥运会世界杯和欧洲五大联赛以及国内的各种联赛更是让体育迷们大饱眼福。即便如此我身边还是保留着半导体收音机和音像播放机。平时没事儿时听一听看一看既丰富了老年退休后的生活,也可以增长一点生活方面的小知识,如果要聊起收音机这话题可就长了。 ![]() ![]() 一九六九年九月在上山下乡的大潮中我去了东北边疆,白天除了劳动、晚上还经常开会学习,时间虽然安排的很紧,但年轻人精力充沛,有时也打牌下棋,知青战友们来自五湖四海,在一起时间长了就混熟了,到其他宿舍闲逛时我看到有的上海战友铺盖卷旁放着一个春雷牌的半导体收音机,听着效果不错,外观也显得美观大气,那时候虽然连队也有几份报纸看,但没事时听听广播听听音乐曲艺也是不错的,我本身是一个体育迷,有时候收音机里转播球赛实况,远隔赛场几千里地看不到,但听一听解说也行啊。我准备自己也要买一个半导体收音机,这个念头在心里存放了很久。 一九七四年春节前回来探亲,在东安市场的收音机柜台前我端详了好久,收音机的种类很多,比较好的产品有南京产的熊猫牌,上海产的春雷和红灯牌等等,最终我选择了一个广州产的珠江牌半导体,样子小巧玲珑很美观,收听效果也可以,六十块钱那可是自己一个半月的工资啊!我对吃喝穿戴不讲究,但对于自己喜欢的物件还是舍得花钱的。那时候的半导体收音机还没有充电功能,为了能延长收听时间回到边疆后我还做了一个外接电源。晚上没事儿时躺在挂有蚊帐的炕上(一个炕上六个人)听着半导体里的足球实况转播,那种感觉还是不错的,当天晚上在北京工人体育场进行的一场国际友谊赛,由国家队对非洲的一支队伍(是扎伊尔还是刚果具体国名忘了),解说员是宋世雄老师,宋世雄是张之老师之后我们国家最好的体育解说员,他那渊博的学识和激情四射的现场解说可以说是后无来者,除了双方在场的队员他如数家珍的逐个介绍外,还能准确无误的说起这个国家的地理概况和风土人情,从宋老师的解说中真好像看到了那欢快激烈的比赛场面,中国队守门员是1号李松海,后卫线上是2号徐根宝,3号戚务生,4号王杭勤,5号相恒庆,前卫线上有6号李国宁,7号刘庆泉,8号蔺新江,17号迟尚斌,两个边锋是12号李宙哲和11号容志行,中锋是10号王积连。说实话这些年电视台也出现了许多转播球赛的播音员,但是和宋世雄比起来差的不是一星半点。 ![]()
一九七六年随着粉碎四人帮宣布了文革结束,一九七七年北京举办了国际足球邀请赛,那段时间电台进行了多场实况转播,播音员还是宋世雄老师,最后由中国青年队和香港队争夺冠军,那届青年队涌现出很多优秀选手,其中的李富胜、李福宝、刘志才、王峰、王长太、杨玉敏、蔡锦标、林乐丰等等后来都成了国家队的主力。除了喜欢听球类比赛我也喜欢听音乐和曲艺节目以及电影录音剪辑,马季唐杰忠说的相声《友谊颂》,梁厚民说的快板书《奇袭白虎团》和《犟姑娘》以及关学增先生说的北京琴书,当时身在边疆听着这些从北京传出来的声音从心里感到那么亲切。后来病退返回了家乡,当时我弟弟也从部队回京探亲,回北京以后这个珠江牌的半导体可以休息了,但为了继续发挥它的用途我把它送给了还要返回部队的弟弟,让它到福建前线发挥余热吧。 ![]() 进入二零零零年以后,电台播放文艺节目不多了,交通台和体育台成了主要的收听选项,每天听体育节目是不可缺少的,北京电台梁言主持的《雄鸡唱晓》、晓丽红薇主持的《喜鹊登枝》和阳呈晓轩主持的《体坛夜话》一段时间成了每天必听的节目,电台主持人那美妙的声音和有趣的互动节目给体育迷们带来知识与欢乐。记得有一年的春天北京台体育节目聊春季锻炼的话题,当主持人聊起每到夏天北京街头总有膀爷光着膀子在街面晃悠的时候,我也参加了节目互动并在留言中说道: 远看像面鼓,中看似孕妇,近看是个将军肚,劝君快锻炼,莫要腆着肚皮装威武。这个比喻还得到主持人的点赞。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