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氏砭法 | 砭法调理急性肝衰竭

 昵称51657969 2022-02-16

肝衰竭是多种因素引起的严重肝脏损害,导致其合成、解毒、排泄和生物转化等功能发生严重障碍或失代偿,出现以凝血功能障碍、黄疸、肝性脑病、腹水等为主要表现的一组临床症候群,临床表现“三高一低”,高度腹胀、高度黄疸、高度乏力,凝血酶原活动度低。其病情重、进展迅速、并发症多、病死率高,是肝病内科治疗的重点及难点。中西医结合治疗是目前研究热点之一。

中医认为,肝衰竭的主要病因病机多是热毒、瘀血、痰浊;治疗肝衰竭的主要法则:解毒、化瘀、祛痰

对肝衰竭引起的上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等并发症的治疗,在清热退黄、解毒、化瘀的同时必须止血、通腑、开窍并举。

基本情况:男性,45岁。因劳累过度导致肝功急性损伤,乙肝病史15年。诊断为病毒性肝炎(乙型)慢加急性肝衰竭。

入院检查:总胆红素29.51μmol/L(参考值3.4-17.1μmol/L),凝血酶原时间(PT16.5S)(参考值10-14S)凝血酶原活动度56.2%(参考值75%-100%)。

注:凝血酶原活动度和凝血酶原时间的意义相同,且更能准确地反映凝血因子的活性。也是反映肝脏储备功能好坏的重要指标,与病情轻重程度密切相关。

患者入院后病情发展快,给予营养支持、保肝降酶、抗病毒等内科联合治疗。期间配合虎符铜砭刮痧4次,每次约3小时,经积极治疗后一个月,指标明显好转,患者病情稳定后出院。

出院后坚持每周刮痧1次,坚持10次后,十一月中旬复查胆红素指标已恢复正常。

图片

图片

图片

虎符铜砭刮痧14次后指标明显好转

辨证:

肝衰竭早期属于中医学“急黄”“瘟黄”范畴。

古代医家认为湿、热、疫毒、瘀是该病发病的主要原因,病位在肝、胆、脾、胃。

“湿热疫毒”损伤肝体,久则生瘀,导致肝“体用同损”“毒淤胶着”,“瘀”“毒”贯穿该病始终。

本病乃因不慎感受湿热疫毒之邪,疫毒内陷,毒漫三焦,热毒炽盛,燔灼营阴,耗伤津液,灼津为痰,淤血阻滞。经过临床多年研究发现,中医药利用“健脾除湿,活血通络”之法,有助于肝细胞的修复和再生,改善肝衰竭患者的肝功能、降低肝衰竭患者死亡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李氏砭法的核心理论“整体论、肝胆论、谿谷论、通论”契合了肝衰竭中医治疗理念,且其无胃肠道反应,无需肝脏受过代谢的优点,可减轻肝脏负担,避免进一步损伤肝脏,无毒无副作用,称谓是“肝衰竭患者的绿色治疗”,为慢性肝病患者治疗、康复及既病防变开辟一扇窗。

刮痧方案:

图片

1.360度重刮双上肢,心经、心包经、肺经稳定上焦,左心包、右尺泽,引气血下行,心包经化解肝的血瘀,三焦经化解肝的气郁,手少阴心经灵道、通理、神门,少海、少冲穴刮透。


2.刮拭胸腺:激活机体免疫,提高抗病能力。胸腺刮透后人体的免疫力大大提高,胸腺是人体健康的定海神针。

3.开四穴:大椎、大杼、膏肓、神堂;刮痧督脉、膀胱经 ,振奋阳气。治肝实脾,肝肾同源,肝、脾、肾同治。痞根穴重点刮透。

4.重点部位:肝、脾、胆、胃、心投影区,胁肋部重刮,包括大包、章门、期门、日月穴,脏腑之募穴。

5.四井排毒:大鱼际、劳宫穴、太冲、行间、足临泣重磨。

李师曰:刮痧就是通,通没有坏处。有时候一年刮好的病,但前面三个月数据纹丝不动,到第四个月才像跳水一样,一刮一变。就像通下水道,前面可能还是滴答、滴答,后面哗啦一下就通了。虎符铜砭刮痧是肝硬化和所有慢性肝病患者的康复首选。

图片

作者简介:欧严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护理门诊,李氏砭法师承弟子。


图片

编辑:方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