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培训者说:如何快速成为一个领域里的专家?

 新用户49272060 2022-02-16

       第一、十本书理论。选择这个领域内最经典大师的书籍读物,认真研读做好笔记,并且尝试把内容分享给身边人。“输出是最好的输入”,能够达到分享级别,才是真正内容理解消化了。当然,最重要的是书籍的选择,必须经典,蹭热点的口水书就大可不必了。举例,您是管理者,第一个是对我影响很深,我也非常推崇的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如果你要去做自我管理的话,可以看看彼得·德鲁克《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史蒂芬·柯维《高效能人士的7个习惯》,经典总有成为经典的道理,你看那么多关于自我管理的书,基本上逃不了这两本书的影响。如果你想成为一个管理顾问,你想在领导力方面有更好的系统的培养,我推荐的大师是拉姆·查兰,哈佛大学的一个教授,他的《领导梯队》是我所知的关于人才梯队培养里面最经典的书籍。如果你想建设一个学习型组织,可以看管理大师彼得·圣吉的《第五项修炼》,现在很多新型的理论像U型理论都是从这本书上延伸出来的。所以说,如果你要自我管理,你应该读最好的书,而不要整天去喝那些鸡汤,鸡汤有毒,切勿饮鸩止渴。

       第二、关注该领域的实时动态事件、新闻、活动、会议、文章、论坛、代表人物、头部同行等等,坚持下去。了解行业发展趋势和最新的工具方法,去芜存真,选择性习得,思考后接受。也可以多研究案例,结合你了解过的理论和记忆的理论,对案例进行分析,总结自己的经验。也就是用案例验证理论,最好能从案例中,总结出新的经验,用理论来推导案例。或者把该领域的专业的论文,三茅、公众平台、知网、论坛上,也都有很好的思想,它代表了前沿的研究和思考方向。每天上三茅,也不失为一个好方法,也感谢正在看这篇文章的你。

      第三、主动结识该领域的人才,企业高管、技术大师、意见领袖、授课老师,成为对他们有用的人,创造碰撞的机会,跟他们交流、探讨,发问。问对人,往往会使你对一个问题醍醐灌顶、豁然开朗。

        第四、坚持长期主义,找到自己热爱的,深耕下去,惟热爱方能长久。如何去找到自己的专长优势呢?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思考: 你做什么事情的时候做得比别人好?慢慢地你可能发现,那个是你的优势。你做什么事情会特别的舒服,甚至会有心流flow产生?那可能就是你真正的兴趣。有什么事儿你觉得真正可以干一辈子的事儿?那可能就是你的正真赛道之所在。正如罗胖跨年演说上所说:只有长期主义者,才能成为时间的朋友。

     第五、必须要有意识地系统性训练。注意:一个是“有意识地”,第二是“系统训练”。罗胖曾经讲到,高手都是有套路的,要和高手学习,要先把套路学到,再加上刻意练习。不要轻易的相信“1万小时理论”,1万小时,一天工作8小时,一周5天,一年52周,4.8年就能成为一个行业里的专家?思考一下,大学4年+工作一年,工作一年后,大多数人成为所学领域专家了吗?工作三年五年呢?也没有,一年的经验反复重复而已。所以要实践测试,不断优化自己的知识、实践经验。根据实践的结果,来判断理论的合理性。做到知行合一,不搞无意义的重复,日拱一卒、功不唐捐。

      第六、专注某一赛道,选择一个长雪道,尝试使用新技能,并提炼萃取属于自己特有的经验。巴菲特的《滚雪球》里说投资就像滚雪球,第一步找到很湿的雪,第二步找到足够长的雪道。找到足够长的雪道是专家选择行业的重要标准。衡量专家的标准不是技能,而是经验。经验和技能是有本质区别的。技能是对通用现象的熟练评估、应对和操作;经验则是对小概率现象的评估、应对和操作。正如我在某篇文章中看到的例子一样:一个技术高超的医生,割阑尾很熟练;但一个经验丰富的医生,能最快判断肚子疼是阑尾炎,还是肠套叠,还是肿瘤,还是疝气,并采取不同的应对方法。如果想在专家这条路上走下去,尽可能让自己接触行业内的小概率事件,并学会解决这类问题。在职场越久,越需要转化技能,沉淀“经验池”。

      感谢观看,我是林益民老师,欢迎大家关注我三茅号,评论指正,我也会持续分享职场类人力资源、培训、员工发展、职场规划等各类主题文章,关于持续交流。谢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