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字形近 义不同

 zqbxi 2022-02-16

祇、祗、只、袛

  


祇、祗、只、袛,字形很相近,但只要明白了他们的字义,区别开来很轻松。

这四个字是【礻(示)】、【衤(衣)】与【氏】、【氐】的组合,用以下图示就很清晰:

【祇】,【示+氏】

形声会意合体字,示氏为祇。从示,氏声。

本义: (qí)地神,神祇。

组词(qí):神祇

祇,地祇也。--《说文》

天神曰灵,地神曰祇。--《尸子》

引伸: (zhǐ)正、恰、只;“祇”简化为“只”。

组词(zhǐ):祇是(只是)、祇管(只管)、祇好(只好)

胡逝我梁,祇搅我心。--《诗·小雅·何人斯》

多言寡诚,祇令事败。--三国·魏·曹丕《煌煌京洛行》

【只】,【衣+氏】

会意形声合体字,衣氏为只。僧尼所穿如袈裟之类衣服。

本义:袈裟之类衣服。

引申义:1.仅仅,惟一:只是。2.表示限于某个范围:只顾、只管、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只是(只是)、不只(不只)、只管(只管)

只顾(只顾)、只好(只好)、只有(只有)

注:在唐、宋以后多写作“只”。

【祗】zhī,【示+氐】

本义:敬,㳟敬的

祗,敬也。--《说文》

日尹祗敬六德。--《书·皋陶谟》

上帝是祗。--《诗·商颂·长发》

中和祗庸孝友。--《周礼·大司乐》

祗,祗敬也。--《广雅》

父不慈,子不祗,兄不友,弟不共,不相及也。--《左传》

引伸:适、仅、只。

唐·张若虚〈春江花月夜〉诗:「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祗相似。」

【袛】dī,【衣+氐】

说文:袛裯,短衣。

其资藏唯有布衾、敝袛裯,盐、麦数斛而已。--《后汉书·卷三一·羊续传》

以上四字中,

与【示(礻)】有关的字(祇、祗),本义与祭祀敬神有关。

与【衣(衤)】有关的字(只、袛),本义与衣服有关。

引伸义中,【祇、只、祗】都有“只”的意思,可以用“只”字代替。

【只】,【口+八】

指事合体字,口八为只。上为“口”,下面“八”分开表示语气向下分散开,口八分语气“只”是散开。

本义:只是,口八分语气散开,表示句末语气。

只是、不只、只管、只顾、只好、只不过 、只有、只要、只得

只争朝夕、只争旦夕、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母也天只, 不谅人只!--《诗·墉风·柏舟》

乐只君子, 福履绥之。--《诗·周南·樛木》

只我便是宋江。--《水浒传》

【只】,合并了繁体体【只】

【只】形声合体字,从又,持隹。持一隹曰只,持二隹曰双。

本义:鸟一只。

只身(只身)、只立(只立)、单只(单只)、两只手(两只手)、三只羊(三只羊)

只言片语(只言片语)、只字不提(只字不提)

【秖】zhǐ,【禾+氏】

会意合体字,禾氏为秖。禾谷始熟,禾谷物开始成熟。

本义:禾谷始熟。

“秖”古同“祇”,仅仅。

例句: “近来世俗多颠倒,秖重衣衫不重人。”

注:“只”和“秖”在唐、宋以后多写作“只”。

祇(zhǐ,qí)

释义:1、正、恰、只。2、地神。3、安心。4、大。

组词:柔祇、百祇、祇园、金祇、祇悔、僧祇、三祇、玄祇、阴祇、人祇

造句:

1、他的一位名叫荒川的侍从有次参观祇园神社时,碰巧看到在展示中的图画。

2、祇园精舍钟声响,诉说世事本无常。

只(zhī,zhǐ)

释义:1、量词。 2、单独的,极少的。3、仅仅,惟一。 4、表示限于某个范围。

组词:只是、只有、只没、船只、单只、只得

造句:

1、他只是偶尔犯了小错误,因而未可厚非。

2、她只是微微一笑,什么话也没有说。

3、国民党极端分子想重温旧梦,但那只是妄想。

4、关于电脑知识,我只是略知皮毛,不敢夸口。

5、那个演员在演艺界只是昙花一现。

袛(dī)

释义:短衣。

组词:袛裯

母、毋、每、毌

母、毋、每、毌四字字形非常相近,意义有关联又有很大差别。下面我们就从字形的源头上来解析这四个汉字,希望你能保持好奇心继续看下去……

“母”字,指称“母亲”或者“母辈”,甲骨文“母”“女”常互通。“母”字甲骨文金文大致相近,且都突出了作为母性的典型特征。字形如下:

从甲骨文金文字形看,“母”字非常逼真地展现了母性的特征。“母”字是在“女”字的基础上勾勒字形的。“母”字中的女子侧身低头,且双手收起,似屈膝下跪之状,展现了作为母性的温柔与慈爱。“母”字胸前的两点则是指示符号,表示这位女子的乳房高耸。从字形上看,“母”字本义当是已为人母的妇女。

《说文解字》曰:“母,牧也。从女,怀子形。一曰像乳子形。”许慎认为“母”字本义为育子。

也正因为“母”“女”二字的字形相近,且意义有着相关性,因此甲骨文中“母”“女”二字常互通。比如甲骨文中的母甲、母乙、母丙等,其中的“母”都可以写作“女”。很多甲骨卜辞之中,先王、先公的配偶常用母或者女来表示。例如:

“侑于王亥母。”这里王亥母就是指王亥的配偶,王亥之妻。“贞,燎于王亥女。”王亥女同王亥母。“其求生于祖丁母妣己。”祖丁母即为祖丁的配偶。“燎于东女,三豕。”此“东女”即为“东母”。

通过“母”“女”二字的互通互用,我们可知,“女”是商代女性的通称。但是也有不可通用之时,当为生育子女之“女”只能为“女”而不作“母”。例如:

“妇好娩,嘉?王占曰:其唯丁娩,嘉;其唯庚娩,弘吉。三旬又一日甲寅娩,不嘉,唯女!”这句话的大意为:妇好要生孩子,吉利吗?商王占曰:丁日那天,吉利;庚日那天生,大吉;到了三旬又一天的甲寅日生孩子,不吉利,因为是个女孩。

这里的“唯女”就不能换为“唯母”,因为是生育子女之“女”。顺便说一下,上文短短几句信息量还是挺大的:首先生孩子要择良辰吉日,日子不好难道还能推迟?其次,这有很严重的重男轻女倾向。

“女”“母”虽有时可互通,但是各自的意义却非常明确。“女”为当时女性之通称,不论是女人、女孩、母亲,还是先王的妻子,抑或是女性的祭祀对象,都可称为女。“母”则具有尊长之意,比如母亲、先王先公的妻子、女性的祭祀对象等。

“毋”音wú,与“母”当同源。“毋”字甲骨文金文皆与“母”字同形,到了篆书出现了明显变化,即胸前两点变为了一横。至楷书则延长了贯穿上下的一撇,便写作了“毋”。

许慎在《说文解字》中释曰:“毋,止之也。从女,有奸之者。”其义为:倘若有男子欲对女子行奸,该女子就应该加以制止或劝阻。因此,许慎认为“毋”含有阻止制止之意。“毋”字当从“母”字演变而来,表示女性不可侵犯。

另一说法认为,古时有一种风俗,为保女人贞操,人们便用一条物体堵住下体,以防止女子与别的男人发生关系。这种做法是对女人的一种伤害,是非常残酷的做法。

“毋”与“母”最初为一字,原始义为制止、阻止之意,后来才被借为表示“不”“不用”“别”的副词。

“每”字形似女人头上有草,有冠饰之形。《说文》曰:“每,草盛上出,从草母声。”

古文“每”的不同写法

从字形可以看出,“每”字上有草之类的东西,抑或是头上的装饰物。那上面到底是什么呢?其实,从字形分析,下为女(母),头上看似加笄、束发的簪子,也可能是花翎、锦羽一类的装饰物。《正韵》:“音妹。”古文献中常借“每”表示草木丰茂之意,每、楙、茂古音相同。

但是,对于“每”字的基本意义存在争议,如果从字形可以看出“每”与“美”字构形存在着相同之处。因此,“每”的意义也应该与“美”表达的意思相近。一个女子头上戴着花翎或羽毛装饰物,看上去一定很漂亮美丽。

甲骨文”美“

因此,我认为“每”最初应该是表示人很美丽漂亮,“美”则指物美。后来,二者意义合一,“每”借去表示虚词“往往”“时常”“每次”之意。那么,作为“美”意的“每”便逐渐消失而不为人知了。

“毌”字形似“母”,其实与“母”差别很大,该字就是后来的“贯”字。古文字形如下:

“毌”,甲骨文及篆书皆为象形字,特别是甲骨文形似线穿着一串钱贝。后来,“毌”引申为贯穿之意。

形近字是指几个字形结构相近的字,而形近字的含义却不一样。形近字的搭配有一定的规律,并有各自的特点。简单的说 形近字指某几个字看上去相似,但又不是同一个字的都称为形近字。

形近字的搭配有一定的规律,并有各自的特点:

(1)笔画相同,位置不同,如“人、入、八”。(2)字形相近,笔形不同,如“己、已、巳”。(3)字形相近,偏旁不同,如“峰和锋”。(4)字形相近,笔画不同,如“木和本”。(5)字形相近,读音相同,如“眯和咪”。(6)字形相近,读音不同,如“治和冶”。(7)部首相同,位置不同,如“旯和旮”。

区别方法

(1)从字音上区别。(2)从字形上区别。(3)从字义上区别。(4)利用形声字的特点区别。

极易混淆的形近字大致可分为五种情况:

一是读音相同相近,如“食不果腹”误为“食不裹腹”,“粗犷”误为“粗旷”;

二是字形相似,如“气概”误为“气慨”,“辐射”误为“幅射”;

三是意义混淆,如“凑合”误为“凑和”,“针砭”误为“针乏”;

四是不明典故,如“墨守成规”误为“默守成规”,不知道“墨”指战国时的“墨翟”,“黄粱美梦”误为“黄梁美梦”,不知道“黄粱”指的是做饭的小米;

五是忽视语文法规,如“重叠”误为“重迭”,“天翻地覆”误为“天翻地复”,其实早在1986年重新公布《简化字总表》时,“叠”“覆”二字已经恢复使用。又比如“大拇指”错成“大母指”,这是过去学生高考中出错率最高的字。

从前,有个卖豆芽的人,请村上的教书先生为他写春联。这个教书先生却给他写了副古里古怪的对联:

长 长 长 长 长 长 长长 长 长 长 长 长 长横批:长 长 长 长

这副对联一共用了十八个“长”字,它的正确读法应该是:

cháng zhǎng cháng zhǎng cháng cháng zhǎngzhǎng cháng zhǎng cháng zhǎng zhǎng chángcháng zhǎng zhǎng cháng

这副对联的意思是:主人家的豆芽要常长常长,生长不止,越长越长,越来越长。这副对联把汉字的通假、一字多音等特点巧妙地结合起来,字面上显得十分别致,又表达了主人家的美好愿望。

通过这个小故事,我得看到了多音字在我们生活有多么有趣的用处。

好了,我们先来看看,今天要学习的思维导图

下面是具体文字的详述:

一、辨识多音字。

1、看词性。

有的多音字因词性不同而读音不同。如“钻”组成动词时读“zuān”,如“钻研”“钻探”,组成名词时读“zuàn”,如“钻井”“钻头”。

2、看词义。

有些多音字组成的词,当它的意思与某事物或现象有关时,读一个音;与另一事物或现象有关时,读另一个音。如“强”组成的词,意思与“壮”有关的读“qiánɡ”,如“强壮”“强健”;意思与“硬要”有关的读“qiǎnɡ”,如“勉强”“强迫”。

3、看用法。

有些多音字,单用时读一种音,合用时读另一种音。如“逮”,单用时读“dǎi”,如“逮老虎”,合用时读“dài”,如“逮捕”。

4、看语体。

口语与书面语的区别,往往也是辨识多音字读音的标志之一。如“血”字,在书面语中它读“xuè”,如“鲜血直流”“血流成河”,在口语中它读“xiě”,如“淌血”“抽血”。

具体说来,要注意下面的方法:

第一,多音字有多种读音,在朗读课文时一定要把多音字读准。不能确定读音时,要勤查字典,不要乱蒙乱猜。平时说话,也要注意把多音字的“音”区分开,才能把普通话讲好。

第二,多音字有不同的读音,字的意思也不尽相同。阅读时,还要留意多音字意思上的区别,便于我们正确地理解字词和句子。

第三,遇到多音字时,要尝试用不同的读音将多音字组成词语,多做练习,还可以把多音字编成儿歌、词串的形式,帮助记忆,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巩固“折”的读音可以编一首简短诙谐的儿歌:

商店打折(zhé),我妈抢购。一阵折(zhē)腾,把腰闪着。不但没赚,反而折(shé)本。

二、辨别形近字。

汉字是方块字,每个字的形体各不相同。有些字笔画繁多,不容易记住,有些字形体相近,容易混淆。笔画和结构差别细微、字形相似的字就是形近字。形近字的辨别很重要,学习时要注意细加比较,严格区分。学会辨别形近字,不仅可以避免写错别字,而且还有助于加深对字义的理解,正确运用汉字。

形近字就跟孪生兄弟似的,辨别形近字的关键是把它们的模样区分开。我们把形近字主要分为以下四种情况,如果识字、写字时注意到这些问题,就可以避免读错汉字,也能防止写错别字了。

一是声旁相同,形旁不同的形声字,如“愉”和“喻”。

二是笔画相差一两笔,如“狼”和“狠”。

三是某一笔画的位置不同,如“未”和“末”。

四是某一局部不同,如“旋”和“旅”。

辨别形近字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四种:

1、对于形体相似,只有笔画存在细微差别的字,要比较它们的不同点,注意书写规范,并注意它们的读音和字义的区别。

可以以这些字的结构为特点,编一些顺口溜帮助记忆。如:

自“己”不出头,“已”经半出头,“巳”字封上口。

横戌(xū)戍(shù)点戊(wù)中空,十字中央就念戎(rónɡ)。

2、我们可以利用汉字字形的特点,以通俗而形象的解释使形近字的外形和意义之间建立起一种形象化的联系,充分发挥想象力,灵活识记字形。如区分“买”和“卖”,“卖”上的“十”表示“卖东西得到的钱”;“买”没有“十”表示“买了东西就没有钱了”。

3、为了分清字形,读准字音,最好多向字典请教。

4、用形近字组词是辨别掌握形近字的一种有效方法。如区分“辩”“辨”“辫”“瓣”时,利用字形特点,用儿歌的形式组词辨析:言在中间是争辩,中间有点细分辨,女孩丝线扎花辫,中间结瓜长花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