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小提琴演奏家陈曦:不一样的青春

 虎晟 2022-02-16

  12岁举办独奏音乐会,13岁开始与国内外知名交响乐团合作,17岁即成为有着“音乐界诺贝尔奖”之称的柴科夫斯基国际音乐比赛中小提琴比赛首奖的最年轻得主。美国名琴协会主席杰弗里·富士先生称赞他是“年轻的音乐大师、才华横溢的古典音乐艺术家”;世界著名弦乐杂志《斯特拉底瓦里》称他是“一个有着强烈个性、非常光彩辉煌的演奏家。”

  这就是陈曦,一位刚刚三十岁却已获得世界级声誉的小提琴家,他的个性与情感、思想与才华,无论是细腻、深邃、隽永,还是粗犷、豪放、激情迸发,都自然地融入到音乐中,透过琴声流淌出来,他用琴声讲述了一个个动人的故事。

  为热爱音乐而坚持

  近日去昆明演出之前,陈曦好不容易抽出空档,聊起他成长中艰辛曲折的故事,他的声音醇和、清澈,一如他的琴声。

  作为天才琴童,陈曦从小就被父母寄予了很高的期望,母亲甚至放弃工作,专门陪他“进京赶考”,殷切地希望他考入音乐家的摇篮——中央音乐学院附小。

  可是,就在备考前的两个月,陈曦的颈椎出了问题,住进了解放军301医院。“或许是因为一天练8、9个小时强度太大,颈椎钻心地痛,左手完全麻木,连续养病两个月,马上要考试了,伤还没有完全好,这两个月里练琴的时间总共不超过8小时,爸妈都很紧张、很失落,甚至想打退堂鼓,忧愁的气氛有点像《茨冈狂想曲》。他们问我是否要放弃。不知道怎么有这么大的勇气,我说,'不要放弃!大不了明年再考一次。’当时的主治医师王福根对我非常好,不仅给了我非常好的治疗,上台之前,还特意在我手腕、胳膊肘都缠了手绢,以便更好地发挥。”

  考试时,陈曦忍着剧痛发挥出正常水平,顺利地被录取。“其实,现在让我再做一次选择的话,我可能不敢,确实特别难,自己也觉得是奇迹。”

  他以非凡的勇气和毅力跨过了音乐之路的第一道门槛,试想,如果那时弃考,也许从此就会走上另一条完全不同的道路。“音乐是我生命的一部分,从来没有想到过放弃,因为从小就觉得拉琴是件有意义的事,它已经溶入我的血液。”

  为民族尊严而赛

  在中央音乐学院附小、附中学习。期间,陈曦多次参加国内外重大音乐比赛和演出,表现非常突出。但是,在参加难度极高的柴科夫斯基国际音乐大赛过程中,陈曦又遇到了意想不到的波折。这段经历犹如《马刀舞曲》一样惊心动魄。

  据陈曦的母亲介绍,一般参加这个比赛要准备2、3年,可是陈曦只准备了8个月,拿到规定曲目的谱子时,准备时间只剩4个月。在2002年6月比赛前的两个月,他还在练初赛的曲目,其中,巴赫的奏鸣曲总是过不了关。“我和陈曦心急如焚、焦躁不安,每天上课盼望得到林耀基老师的表扬和认同,可每次回家都垂头丧气。一次,林老师上课批评了我的急躁情绪,因为我的情绪会直接影响陈曦,林老师说,准备不好就不去比赛。陈曦的眼睛都急红了,回到家里躺在床上沉默无语。”

  陈曦回忆,后来妈妈冷静下来,不断鼓励他,“林老师课后也打来电话安慰我,教育我要经得起批评和考验,勇于面对挑战。之前因为很少接触巴赫的作品,总是找不到感觉,妈妈陪我反复听CD,沉下心来,我们一起研究、探讨巴赫作品的风格,终于找到了感觉,闯过了这一关。”

  曲子过关了,合适的乐器还没有——国外的选手用的都是几百万美元的小提琴,俄罗斯选手由其国家博物馆赞助名琴,陈曦哪里去找好琴呢?正发愁,有位新加坡华侨林启明先生借给他一把十几万美元的琴。

  初赛中,陈曦的演奏非常成功,评委们对他的音色和处理风格表示了特别的赞赏。可是,在第二轮比赛前一天,陈曦外出经过地下通道时,几个“光头党”突然挥舞着啤酒瓶过来围打他,“我的第一反应就是逃跑,所幸没被打倒,当时我跑得肯定比刘翔还快,迅速跑回酒店,惊魂未定。当时我已经不担心比赛成绩了,觉得能活着回来就可以了。”原来,当正逢世界杯比赛,俄罗斯队被日本队打败了,光头党球迷们恼羞成怒,见到亚裔就打,街头秩序非常混乱,“晚上,我心有余悸地拖着被打伤的左臂到当地医院检查,医生告诉我,伤势很严重,两周都不能拉琴了。”

  第二天,许多记者询问他是否还要继续参加第二轮比赛,“那时油然而生一种强烈的国家荣誉感——毕竟我是文化部公派、代表中国参赛的,无论如何,我一定要上台比赛,不是为自己,而是出于民族自尊心、要展示自己国家的水平,拿第几名已经不重要了。于是,组委会把我安排到最后一个。”第二轮比赛,陈曦忍着巨大的伤痛,全身心地投入进去,以高超的技巧、丰富的音乐表现力征服了评委和观众,获得了最高奖。得知他是带伤比赛之后,台下许多观众感动得流下了热泪。

  不一样的青春

  从3岁半开始学琴至今,陈曦把最宝贵的青春年华都献给了音乐——四、五岁时,他每天练琴两、三个小时,七、八岁时每天练琴五至六小时,别的孩子玩耍时他都在苦练;当普通中学生进入青春叛逆期、经历成长的烦恼时,他已经成为活跃在国际乐坛的演奏家,技巧与风格日臻成熟;当许多同龄人上大学、恋爱、结婚、生子时,他独自到异国他乡寻找更广阔的发展空间,陪伴他的,始终是他热爱的小提琴。

  从中央音乐学院附中毕业,陈曦感觉到,自己已经对中国文化比较了解,到了吸收西方文化、艺术、了解西方的时候了。2003年,他以第一名的优异成绩考入美国柯蒂斯音乐学院,毕业后又进入耶鲁大学继续深造。

  留学的生活忙碌而又寂寞,像《摩西主题变奏曲》的感觉——上课、演出安排得很满,生活完全要自己料理,他经常到超市里随便买点青菜,回去煮到面条里;有时也会感到迷茫。但毫无疑问,他的视野更开阔了,他时刻感受到中西方文化之间的差异与碰撞。

  在美国的第一堂课至今令他记忆犹新——当时他要演奏一首曲子,导师希尔维斯坦问他有什么想法,“我就随便说了说,然后反问老师,你想怎么教我?导师惊讶地回答:'你自己的想法最重要——你想要做什么?你怎么理解这首曲子?我不是要告诉你做什么,我只是根据你的选择和特点,加以修饰和完善,帮助你完成你的想法。”由此,陈曦深切地体会到,在演奏一首曲子之前,自己应该主动去感受音乐、理解这首曲子,而不是被动地等待老师去教。

  留学期间,他与多家交响乐团合作,在美国、加拿大等地多次举办个人独奏音乐会,他还经常参加各地举办的音乐节和室内乐演出。

  “在美国的留学经验非常宝贵,自我学习的动力和能力有很大提升。”陈曦开朗、谦和的性格吸引了很多朋友,“与钢琴、大提琴以及管乐专业的朋友们交往,使我逐渐了解到,从他们的角度是怎样看待小提琴的,给了我很多启发。”

  下一位林耀基?

  “我不觉得自己是天才,只是天赋较高而已,更多的在于自己的勤奋,没有勤奋就不能挖掘出自己的潜质。”陈曦认为自己的成绩得益于在每个阶段都遇到了好老师:“启蒙老师爸爸一直对我很严格;王冠老师对我左手基本功的训练帮助我打下了扎实的基本功;赵薇老师对启发儿童学习音乐有独到之处;隋克强老师对我的右手进行了调整,使我的右手松弛下来,弓子也拉得开;林耀基大师则帮助我提高全方位的意识,包括音乐素养、技术、对音乐的理解,等等。比如,讲《西贝柳斯协奏曲》第一章,他就会哼谱,启发我们想象天鹅在湖里游弋的情景。”

  当然,对老师讲的内容要研究、分析、比较,批判性地去听。“不要迷信你的老师,否则永远不能超越。我的几位老师虽然都非常优秀,他们也经常会自我批判。”

  经历这么多年在国内外的学习、比赛、演出,陈曦期待着与更多人分享自己丰富的经验——既要演出,也期望在一所优秀的音乐学院执教,“未来,我会以启发为主,教会学生如何练习技术,然后,如何摆脱老师练习技术、理解音乐。”

  或许,他将成为下一位林耀基。

  正如法国小提琴大师热拉尔·布莱的评价:“他用小提琴来准确表达他的心声,他在向我们讲述一个故事,他很自信地牵着我们的手,把我们带着往前走。他很清楚音乐是什么,从哪里来,到哪里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