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回海口都有让人高兴的事情发生。这次是海口的邻居们又发现了一处买鱼的好地方,叫铺前渔港。今天就和大家说说铺前买鱼的事。 一般来说,在海口买鱼和在内陆没啥区别,超市、菜场都有,遛弯的时间去买上两条,下饭已经足够。我这里要说的是到码头买刚从海上打回来的鱼。形容这些鱼的新鲜程度,不能用打上来几天来衡量,要说几个小时了。 记得去年在海口买鱼还是在东寨港。东寨港离海口很近,紧邻着澄迈。那是一个很小的渔港,弯在城市的边缘。只要风浪不是很大,当地的渔民都会驾小船出海。看小船的样子就知道不会走太远,也就是近海周边,捕捞一些小鱼小虾卖给当地人。 在东寨港,渔船一靠岸,等待的人们赶紧跟过去,看看打到些什么,有可心的鱼,赶紧买下来。这里买鱼虾大多数是不用称,同种的鱼一分堆,估一个价格,也就卖了。和铺前渔港相比,东寨港也就是小打小闹。 铺前渔港要比东寨港大得多,鱼也长得像模像样。 铺前在文昌和海口的交界处,开车过去很方便。通往渔港的路是一条叫胜利路的老街,路两边建有骑楼,虽几经岁月的风霜已经斑驳陆离,却也昭示着曾经的辉煌。 资料显示,从明朝起,就有成千上万的海南人经铺前港下南洋。后来这些侨居海外的文昌人回到铺前,建起了南洋风格的骑楼建筑,就是现在的胜利老街,著名的溪北书院就坐落于老街周边。 走进胜利老街,当空气中鱼腥味越来越浓的时候,就知道码头已在眼前。 铺前码头的岸边有许多排档,买鱼的人们在排档里转来转去,挑选着自己喜欢的鱼和老板谈着价格。 岸边上的竹架上晾晒着各类鱼干,有渔家女在不时的翻动。如果连续晴上几天,鱼干干得快,晒到半干的时候,就可以收起来了,太干口感不好。我不知道这里的鱼干是不是还有别的名字,在宁波管它们叫“鱼鲞”。鱼鲞烧肉味道别提多美。 我去铺前渔港是1月左右,正是马鲛鱼上市的季节。走在市场里,成条的马鲛鱼摆在冰上,在阳光的照射下泛着银光。当地人介绍,马鲛鱼越大越好吃。顾客选中那条,商家会帮忙切成片。人们把鱼带回家,放到冰箱里,吃的时候拿出两片,撒上盐,煎一煎,鲜香诱人。要知道,这可是一年里马鲛鱼最好吃的季节。 说到马鲛鱼,在海南有两个地方的马鲛鱼最有名:一个是万宁的乌场,另一个就是铺前。 马鲛鱼在年前价格会涨得很高,平时卖50元左右的马鲛鱼,到了年前会涨到100元到200元。 海南年夜饭桌上如果没有两片马鲛鱼,那是很没面子的事。 在铺前渔港,不是有钱就能买到好鱼的,全凭运气。这里买鱼不是你想买什么,是要看渔船打到什么鱼,你买什么。如果运气好,买到野生石斑鱼、野生大黄鱼也不是不可能。 我们到铺前买鱼很有仪式感。 从海口开车过去不到两个小时,路程说近不近,说远不远。总归不是门前小店,抬腿就走,策划商量总是要的。 去之前,先要问问周边亲朋好友有谁要去,一起走起,然后就是准备。第一次去的时候准备的比较隆重,为了保证鱼的新鲜,还特意向邻居借了车载冰箱。后来去的次数多了,总结出经验,把买鱼搞成了一条龙出游的形式。 首先是把车载冰箱换成了大盆,把买到的鱼放到大盆里,这样车很干净,免去回来洗车的麻烦。 渔船下午两点左右回港,我们上午10点多就从海口出发,为的是到铺前吃中饭。要知道铺前属文昌地界,那里的白斩鸡和白斩鹅非常地道,吃到嘴里肉质脆脆的,越嚼越香。 到了铺前找个街边小店坐下来,点上半只鸡,四分之一的鹅,炒上两个青菜,没有几个钱就能吃到饱饱的。 吃罢饭也到了买鱼时间,步行溜达到码头,正好消化消化食。 来到渔港,在岸边的摊位上东瞧瞧西看看,相中喜欢的鱼虾,价格合适就买下,装到袋子里,临走再抓上两把碎冰保鲜。 往回走经过椰子摊,正好口渴,砍上两个椰子,岂不是美事。 吃饱喝足,回到车上,把鱼装入大盆里启程回家。 往往是人还没到家,车上的姐妹们已经开始商量下次买鱼的时间了。 这哪里是买鱼,简直是买幸福啊。 上一篇:有一个叫皇帝洞的地方 佳丽陪你一起看细水长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