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皇帝送来一仓棉衣,司马懿宁愿士兵冻死也不发,11年后发现真高明

 相逢就是缘 2022-02-16

锵锵文史局2021
01-21

司马懿是三国时期的曹魏重臣,也是历史上著名的谋略家,每次提到司马懿时,后人总是将他与“隐忍”这个词,联系在一起。

这样一个有勇有谋的权臣,直到70岁才起兵造反,建立政权,为自己的后世子孙,留下了一片江山。

最能表明司马懿隐忍一事的,是当初魏明帝在天寒地冻之时,发了一批棉服,给军中将士,但司马懿却私自扣下这批棉服,并没有发到士兵手中。

他甚至说,宁愿士兵冻死,也不会将这批棉服给他们,直到11年后,大家才发现,司马懿的高明之处,他的确是太能隐忍了!

拒绝曹操强制入营

司马懿是三国时期著名的军事家和谋略家,曹操掌权后,便想将其收入麾下,为他效力。

此时一心想着光复汉室的司马懿,并不愿意到曹营,为曹操办事。

但直接拒绝,他又担心会给自己惹来杀身之祸,于是,思来想去,他便决定装病,以此躲避曹操的征召。

对此,曹操颇有微词,甚至还派人深夜到司马懿家查看情况,早有防备的司马懿,也料想到了,曹操会作出此番行为。

所以,那段时间,整日就躺在床上装病,曹操派来的人看到此种情况,也如实汇报给了他,这时的曹操,也心知肚明。

他很清楚,司马懿是在用这种方式,躲避自己,可越是这样,曹操就越对他有所期待。

后来,过了几年后,曹操便下令,直接将司马懿强制召入了曹营,为他效力,如果司马懿不同意的话,他便直接将其杀害,无奈之下,司马懿只能同意。

既来之则安之,到了曹营之后,司马懿便尽心尽力的辅佐曹操。

之后,曹操去世,曹丕继位,史称魏明帝,司马懿和曹丕,本身就很合得来,曹丕继位后,他更是得到了重用。

曹丕在位期间,司马懿提出了很多的建设性意见,对内稳定了朝政,对外又稳定了战局。

因此,深得曹丕的心,为了表彰他的功绩,曹丕还将其封为丞相长史,一时间,司马懿位高权重,颇得赏识。

天寒地冻不发棉衣

虽然司马懿得到了曹丕的重用,但他十分清楚,这位君主,一直对自己有所防备,根本无法做到真正的信任。

当初曹操在位时,就时常提醒曹丕,要他提防着司马懿,切不可出现“功高盖主”的局面。

再加上,当初司马懿入曹营,并不是心甘情愿,第一次以装病,拒绝了曹操的征召。

若不是后来曹操采取强制性手段,也许司马懿直到现在,也不会接受征召的。

因此,曹丕虽对他颇为赏识,但也忌惮如果司马懿权力过大,会威胁到自己的地位。

常言道,伴君如伴虎,司马懿也很清楚,他和曹丕之间的关系,倘若有一天,曹丕真的对他有所怀疑,那么他离死期也就不远了。

可到底应该怎么样,才能彻底取得曹丕的信任呢?正在司马懿着急上火时,机会就来了。

东汉末年,烽烟四起,公孙渊自立为王,感受到威胁的曹丕,便立即下令派司马懿出征。

后来,经过一番战争,司马懿取得胜利,当时正逢天寒地冻之时,为了让军中士兵不再挨冻,曹丕便派人,送了一批棉衣。

不过,司马懿并没有将这批棉衣分发下去,这样一来,军中士兵就颇为不满,开始议论纷纷。

可司马懿这时什么也不解释,只是将责任全部揽在了自己身上,说未得命令,不能私自分发。

这样一来,其实曹丕是完全有理由治他的罪的,但曹丕不但没有,反而十分满意。

宁愿自己背负骂名,也绝不说曹丕半个不是。

当初很多人以为,这只是司马懿向曹丕表忠心的一种方式,却没承想,11年后,众人才发现其中的高明之处。

手握重兵推翻曹魏

自从不发棉衣事件,司马懿就彻底得到了曹丕的信任,曹丕也终于消除了他会功高盖主的疑惑,放心把更多的大权,转移到了他的手中。

后来,曹丕在30多岁时,就因病去世,去世之前,他将幼子曹叡托付给了司马懿,封他为托孤大臣。

到了曹睿这一代,司马懿已经是曹魏的三朝元老了,整个朝堂,几乎都成了司马家族的天下。

不仅司马懿位高权重,就连他的儿子司马师和司马昭,也手握兵权,到这时,曹睿手中几乎已没有什么实权,他更像是司马家族的一个“傀儡皇帝”

直到11年后,司马懿70岁那年,才起兵造反,推翻了曹魏政权,开创了晋朝,很多人说,司马懿都70岁了,为什么还要造反。

其实,他并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子孙后代,他一生都在为了这一刻做准备,辛苦打下的这座江山,是他一生的心血。

纵观司马懿的一生,步步为营,从不被曹操信任,到辅佐曹丕,逐渐取得曹丕的赏识。

再到被他重用,直到后来辅佐曹睿,成为托孤大臣,整个司马家族手握大权,最终谋反,建立自己的政权。

而这一切,都是因为他当初不发棉衣事件,取得了曹丕的信任。

所以,大家才在11年后,发现了他的高明之处,这样一个懂得隐忍、又知进退的人,怎么会不取得成功呢?

结语

司马懿本就是个野心勃勃的人,在深知对方对自己没有足够信任的情况下,他也没有着急,而是一直忍辱负重,一步步取得对方的信任。

受到重用之后,他也没有第一时间起兵谋反,而是逐渐发展自己的势力,直到足够强大,才一举推翻了曹魏的政权。

像司马懿这样,注定能办成大事,其实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要学习司马懿这种不急功近利的精神,任何事情不到最后,都不要轻易作出决定。

一定要将所有的力量,积攒到最后,才能一举取得胜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