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海粟先生是20世纪中国杰出的艺术家、教育家。其独特的个性、创新的精神和情感充沛的创作,共同勾画出中国近现代艺术史中一个标志性的形象。 刘海粟(1896-1994)生于江苏常熟。原名为刘秀芳,1909年离家抵沪,历尽艰辛。入周湘主办的“布景画传习所”学画。1911年与鸟始光创办第一所中国专门美术学校—上海国画美术院,改名为“海粟”。此间在美术界做了三件事,均为开风气之举:一是1914年始用裸体模特儿;二是1918年首创大规模的旅行写生;三是1919年赴日本考察,回来推行现代派画风,倡导自由研究的学术空气。1921年应蔡元培先生邀请赴北京讲学。二十年代多次随上海美专学生去西湖写生。1929年和1933年两度游欧。1922年油画《北京前门》入选巴黎秋季沙龙。1929年油画《龙华之春》入选第一届全国美展。1939年应印度尼西亚雅加达华人工会邀请赴南洋从事抗日活动。1943年被日本特务强行送回上海。以后蛰居上海,潜心研究传统绘画。1952年任华东艺专(现南京艺术学院)校长,后任南京艺术学院院长,并致力中、西绘画。油画代表作品有:《欧游快车》、《向日葵》、《马厘舞女》、《黄山狮子峰》、《佛子岭水库飞雪》等。著述有:《艺术叛徒》、《中国绘画上的六法论》等。著述有:《艺术叛徒》、《中国绘画上的六法论》等。 ![]() 刘海粟1935作 《秋色林泉》 刘海粟的绘画法重个性的发挥,无论是油画或国画都充分地展现着他特有的风格。他绘画中那响亮的色调及“力”与“大”的特质在当时画人中是很难有人可与他比肩的。刘海粟一贯以来不着意于形式表面而注重主体对传统纯正语言的体悟与掌握,注重在大处着眼融会贯通,注重表现瞬间的主体情感的直觉流露,方才形成了其独特的“中国油画”的类型。 ![]() 刘海粟1922年作《北京前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