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江苏省无锡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有答案)

 中小学阅读写作 2022-02-16

江苏省无锡市普通高中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一、情景默写

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静女》中,“_______”极写女孩顽皮活泼之形象,而“_______” 则表现出男子焦灼万状的情态以及用情之深。

2)文人学者为表明志向寄托情怀,常从名篇佳句中选字取意来命名书屋或居室,比如“十驾斋”就取意于《劝学》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

3)人不能盲目自大,当别人夸奖你的专长时,你可以用《师说》中的“__________”两句来表达你的谦逊。

4) 苏轼与辛弃疾都是有历史视野的诗人,苏轼的“_______”句和辛弃疾“______”都是借三国英雄抒写自己的感慨。

二、选择 简答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说起茶,紫笋茶在唐代地位显赫,那是因为陆羽,他在阳羡品尝了紫笋茶后向宫廷隆重推荐,让紫笋茶一时        。到了宋朝,名茶中最负盛名的是小龙团茶,这个茶出名是因为它的创制者是蔡襄。令人没想到的是,蔡襄不仅是文人、书法家,他竟然还有一个身份——宋代第一大“茶人”。

北宋熙宁八年(1075年),农历乙卯年,苏轼到无锡惠山拜访钱道人。这里有著名的天下第二泉,他拿出带来的珍贵的小龙团茶。于是名泉与名茶,诗人与道人,兴致盎然,又      。苏东坡这次一定品得欣欣然,陶陶然,提笔一挥写下了一首诗,其中就有“独携天上小团月,来试人间第二泉”的名句。苏东坡是大书法家,一落笔定然满纸云烟,灿然生辉

这次品茶一定让苏轼回味无穷,以至于         。后来元丰二年(1079年)苏轼从徐州调任湖州,赴任路过无锡,便约了弟子秦观和诗僧参蓼又到无锡惠山沏二泉水品茗并唱和了一番。想来这又是一场        

2.文中“元丰”是用年号纪年,“乙卯”是干支纪年,根据干支纪年推算,“元丰二年”应该是农历_____年。

天干

地支



3.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闻名古今 相得益彰 终身难忘 风雅B.名闻天下  相得益彰 念念不忘  风雅

C.闻名古今 相映成趣 终身难忘 雅致D.名闻天下  相映成趣 念念不忘  雅致

4.下面选项中与文中加点词“茶人”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

A.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叫作“发扬国光”。

B.一篇文章,一套“学生腔”,没有一点生动活泼的语言。

C.今晚若有采莲人,这儿的莲花也算是“过人头”了。

D“您教育孩子是应该的,可要注意方法,不能打孩子。”

5.下面四个选项与文中画波浪线句子修辞一致的一项是 (   )

A.主人下马客在船B.一夜飞度镜湖月

C.笠是兜鍪蓑是甲D.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三、名著阅读

阅读下面《乡土中国》中的四段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乡下孩子在教室里认字认不过教授们的孩子,和教授们的孩子在田野里捉蚱蜢捉不过乡下孩子,在意义上是相同的。

——节选自《文字下乡》

现代社会是个陌生人组成的社会,各人不知道各人的底细,所以得讲个明白;还要怕口说无凭,画个押,签个字。这样才会发生法律。在乡土社会中法律是无从发生的。

——节选自《乡土本色》

这样说,中国如果是乡土社会,怎么会有文字的呢?我的回答是中国社会从基层上看去是乡土性,中国的文字并不是在基层上发生……不论在空间还是时间的格局上,这种乡土社会,在面对面的亲密接触中,在反复地在同一生活定型中生活的人们,并不是愚到字都不认得,而是没有用字来帮助他们在社会中生活的需要。

——节选自《再论文字下乡》

孔子的道德系统里绝不肯离开差序格局的中心,“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因之,他不能像耶稣一样普爱天下,甚至而爱他的仇敌,还要为杀死他的人求上帝的饶赦——这些不是从自我中心出发的。

——节选自《差序格局》

6.下列选项与甲段选文所揭示的道理一致的是(   )

A.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B.日落云里走,雨在半夜后

C.不挑担子不知重,不走长路不知远D.吃饭勿忘种田人,喝水要想掘井人

7.请模仿对乙段选文的批注,从丙和丁两段中任选一段进行批注。(不超过200字)

对乙段选文的批注:

作者认为现代社会是法理社会,而“在乡土社会中法律是无从发生的”,这种说法是否过于武断?

乡土社会有规矩,有信任,这不错,但法律也是需要的。早在我国春秋战国时期,列国变法家们就纷纷登场,制定了大量的法律,尤其以商鞅变法著称于世,想这些法律应该不仅在上层社会执行,就是处于基层的乡土社会也执行的吧!作者为什么完全忽略掉如此明显的历史事实呢?

四、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2020年11月15日,第二届中国超级算力大会在北京举行。会上,中国超级计算机性能排行榜正式发布。部署于国家超级计算无锡中心的“神威·太湖之光”超级计算机继续占据榜首,它是目前中国最高性能的超级计算机系统,也是全球性能第四的系统。

“神威·太湖之光”始终致力于关键技术的重点攻关。在服务大型工程、战略所需运算外,国家超级计算无锡中心把更多的资源投向产业发展,涵盖工业设计、人工智能、船舶工程、动漫渲染等10多个领域。未来,“神威·太湖之光”将会在越来越多的科学研究、科技创新中大显“神威”,超算应用也将更多地用于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种种难题,让更多的人感受和共享我国超算领域的发展硕果

(摘编自“无锡发布”文章《“神威·太湖之光”,全国第一!》)

材料二:

1981年,诺贝尔奖获得者理查德·费曼提出了量子计算机构想。量子计算被认为可能是下一代信息革命的关键技术。大规模量子计算机的物理实现是世界科技前沿的重大挑战之一。

实现对于量子计算的物理实现,国际学术界采取三步走的路线图。其中,第一个里程碑,在学术上被称为“量子计算优越性”(注:国外称“量子霸权”)。“量子计算优越性”指对某一个特定任务,或者说某一专门赛道,超越目前的超级计算机。

2020年12月4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宣布该校潘建伟团队成功构建了76个光子的量子计算原型机“九章”。其输出量子态空间规模达到了1030,被称量子计算领域的“一个重大成就”,我国由此也继美国后实现了“量子优越性”。

2021年10月26日,记者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悉,中国科研团队在超导量子和光量子两种系统的量子计算方面取得重要进展,成功研制“祖冲之二号”和“九章二号”,使我国成为目前世界上唯一在两种物理体系达到“量子计算优越性”里程碑的国家。

根据现有理论,“祖冲之二号”处理的量子随机线路取样问题的速度比目前最快的超级计算机快7个数量级,这一成果是我国继光量子计算原型机“九章”后在超导量子比特体系首次达到“量子优越性”里程碑。

根据现有理论,“九章二号”处理高斯玻色取样的速度比目前最快的超级计算机快10的24次方倍。这一成果再次刷新了国际上光量子操纵的技术水平,进一步提供了量子计算加速的实验证据。

据介绍,量子计算优越性的成功演示标志着量子计算研究进入发展的第二阶段,开始量子纠错和近期应用的探索。提高量子比特的操纵精度使之达到能超越量子计算苛刻的容错阈值,大幅度提高可集成的量子比特数目至百万量级,实现容错量子逻辑门,研制可编程的通用量子计算原型机。目前量子计算的发展还处于非常早期的阶段,很难预测应用前景到底有多广阔,但是现在来看,它可以提高我们的计算能力,在很多科研领域都很有帮助,比如药物设计、分子模拟、密码破译等。

(摘编自徐靖《我国在两种物理体系实现“量子计算优越性”》)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部署于国家超级计算机无锡中心的“神威·太湖之光”超级计算机,在2020年超级计算机性能排行榜中位居中国第一,全球第四。

B.相比于量子计算机,像“神威·太湖之光”这样的超级计算机在实际应用上已能让人们享受部分科技成果,并将在更多领域显“神威”。

C“祖冲之二号”和“九章二号”在两条技术路线上都首先实现“量子计算优越性”,标志着我国量子计算研究第一阶段渐趋成熟。

D.量子计算研究进入第二阶段后,开始量子纠错研究,研制出可编程的通用量子计算原型机,才有可能实现在科研领域应用的最终目的。

9.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不属于量子计算机应用造福人类前景预测的一项是(   )

A.天气预报:想要精准地预测天气,计算速度就必需追上天气变化的速度,可运用其超级计算机来执行更具体的区域分析。

B.精准医疗:量子计算机可以在短时间内绘制出数以万亿计的分子组合模式,并迅速确定最有可能生效的组合,有效压缩新药物研发成本与时间。

C.信息加密:量子状态无法任意被复制,因此在黑客窃听拦截量子通讯的同时,所截获的量子态也会被销毁。

D.金融服务:量子计算机可以实现更精准的高频交易,帮助客户在交易中拥有绝对优势,实现高收益低风险的投资。

10.根据材料二,完成下面表格中的空缺内容。

实验名称

计算媒介

验证方式

验证结果

意义

祖冲之二号

___

随机线路取样

比目前最快的超级计算机快1000万倍

实现量子优越性

九章二号

光子

___

_____

__

11.根据材料二对中国量子计算研究进展给出三个判断。

五、文学类阅读-单文本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太湖游记

钟敬文

我们终于到了“湖山第一”的惠山了。车夫导我们进惠山寺,登起云楼。楼虽不很高,但上下布置颇佳,不但可以纵目远眺,小坐其中,左右顾盼,也很使人感到幽逸的情致。昔人题此楼诗,有“秋老空山悲客心,山楼静坐散幽襟。一川红树迎霜老,数曲清罄远寺深”之句。现在正是“四照花开”的芳春,而非“红树迎霜”的秋暮。所以这山楼尽容我“静坐散幽襟”,而无须作“空山悲客心”之叹息了。

天下第二泉,这是一个多么会令人心动神往的名词。泉旁环以石,上有覆亭。近亭壁上有“天下第二泉”署额。另外有乾隆御制诗碑一方,矗立泉边。我不禁想起这位好武而且能文的满洲皇帝。他巡游江南,到处题诗制额,平添了许多古迹名胜,给予后代好事的游客以赏玩凭吊之资,也是怪有趣味的事情。我又想到皮日休“时借僧炉拾寒叶,自来松下煮潺湲”的诗句,觉得那种时代是离去我们太遥远了,不免自然的又激扬起一些凄伤之感于心底。

因为时间太匆促了,不但对于惠山有和文征明“空瞻紫翠负跻攀”一般的抱恨,便是环山的许多园台祠院,都未能略涉其藩篱。最使我歉然的,是没有踏过五里街!朋友,你试听:

惠山街,五里长。

踏花归,鞋底香。

你再听:

一枝杨柳隔枝桃,

红绿相映五里遥。

在这些民众的诗作里,把那五里街说得多么有吸引人的魅力啊!正是柳丝初碧,夭桃吐花的艳阳天,而我却居然“失之交臂”,人间事的使人拂意的,即此亦足见其一端了。我也知道真的“踏花归”时,未必不使我失望,或趣味淡然,但这聊以自慰的理由,就足以熨平我缺然不满足之感了么?那未免太把感情凡物化了。

为了路径的顺便,我们又逛了一下锡山。山顶有龙光寺,寺后有塔。但我们因怕赶不及时刻回苏州,却没有走到山的顶点便折回了。这样的匆匆,不知山灵笑我们否?辩解虽用不着,或者竟不可能,但它也许能原谅我们这无可奈何的过客之心吧。

梅园,是无锡一个有力的名胜。当我们刚到园门时,我们的心是不期然地充满着希望与喜悦了。循名责实,我们可以晓得这个园里应该有着大规模的梅树的吧。可惜来得太迟了,“万八千株芳不孤”的繁华,已变成了“绿叶成荫于满枝”!然而又何须斤斤然徒兴动其失时之感叹呢?园里的桃梨及其它未识名的花卉,正纷繁地开展着红白蓝紫诸色的花朵,在继续着梅花装点春光的工作啊。我们走上招鹤亭,脑里即刻联想到孤山的放鹤亭。李君说,在西湖放了的鹤,从这里招了回来。我立时感到“幽默”的一笑。在亭上凭栏眺望,可以见到明波晃漾的太湖,和左右兀立的山岭。我至此,紧张烦扰的心,益发豁然开朗了。口里非意识地念着昔年读过的“放鹤亭中一杯酒,楚山馨馨水鳞鳞”的诗句,与其说是清醒了悟,还不如说是沉醉忘形,更来得恰当些吧。

出了梅园,又逛了一个群花如火的桃园;更经历了两三里碧草、幽林的田野及山径,管社山南麓的万顷堂是暂时绊住我们的足步了。堂在湖滨,凭栏南望,湖波渺茫,诸山突立,水上明帆片片,往来出没其间,是临湖很好的眺望地。堂旁有项王庙。这位“夭亡”的英雄,大概是给司马迁美妙的笔尖醇化了的缘故吧,我自幼就是那样的喜爱他、同情他,为他写过了翻案的文章,又为他写过了颂扬的诗歌。文章虽然是一语都记不起来了,诗歌却还存在旧稿本里。年来虽然再不抱着那样好奇喜偏的童稚心情了,可是对他的观念,至少却不见比对他的敌人(那位幸运的亭长)来得坏。我的走进了他那简陋的庙宇,在心理上的根据,并不全是漠然的。在我的脑里,以为他的神像至少是应该和平常所见的古武士的造像一样,是神勇赫然,有动人心魄的大力的。那知事实上所见的,竟是“白面、黑须、衮冕、有儒者气象”,不似拔山盖世之壮士呢!我想三吴的人民,是太想把英雄的气态剥去,而给予以不必要的腐儒化了。

不久,我们离去管社山麓,乘着小汽船渡登鼋头渚了。渚在充山麓,以地形像鼋头得名。                    。我们在那里徘徊顾望,四面湖波,远与天邻,太阳注射水面,银光朗映,如万顷玻璃,又如一郊晴雪。湖中有香客大船数只,风帆饱力,疾驰如飞。有山峰几点,若浊世独立不屈的奇士。湖上得此,益以显出它的深宏壮观了。

我默然深思,忆起故乡中汕埠一带的海岸,正与此相似。昔年在彼间教书,每当风的清朝,月的良夜,往往个人徒步海涯,听着脚下波浪的呼啸,凝神遥睇,意兴茫然,又复肃然。直等到远蜂云涛几变或月影已渐渐倾斜,才离别了那儿回到人声扰攘的校舍去。事情是几年前的了,但印象却还是这样强烈地保留着。如果把生活去喻作图画的话,那末,这总不能不算是很有意味的几幅吧。

听朋友们说,在太湖上最好的景致是落日。是的,在这样万顷柔波之上,远见血红的太阳,徐徐从天际落下,那雄奇诡丽的光景是值得赞美的。

我想湖上不但日落时姿态迷人,月景更当可爱。记得舒立人《月夜出西太湖》诗云:“瑶娥明镜澹磨空,龙女烟绡熨贴工。倒卷银潢东注海,广寒宫对水晶宫。”这样透澈玲珑的世界,怪不得他要作“如此烟波如此夜,居然著我一扁舟”的感叹,及“不知偷载西施去,可有今宵月子无”的疑问了。

接着,在庙里品了一回清茗,兴致虽仍然缠绵着,但时间却不容假借了。当我们从管社山麓坐上车子,将与湖光作别的时候,我的离怀是怎样比湖上的波澜还要泛滥啊。

(有删改)

12.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对惠山、天下第二泉、锡山、梅园、管社山南麓、鼋头渚等景观作了细致的描述,表现了太湖山水名胜境地之多与旖旎风光。

B.文章引用“一枝杨柳隔枝桃,红绿相映五里遥”等形容五里街的民众诗作,既表现其诱人之魅力,又抒发了作者无法踏足的遗憾。

C.文章描述项王庙时,用“夭亡”的英雄来评价项羽,并将其与刘邦对比,表达了作者对项羽的喜爱、同情和惋惜之情。

D.作者由太湖上的几点山峰,感慨它的深宏壮观,从而追忆起徒步海涯的往事,对印象中能深刻保留着有意味的几幅生活画面,有一份自得。

13.将①—④句填在文中的括号处,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风过时,树声汹涌如怒涛澎湃             ②渚上多奇石,突兀俯偃,形态千般

③上面除建筑庄严的花神庙外,尚有楼亭数座 ④庙边松林甚盛,葱绿若碧海

A②①③④B②④①③C④①③②D③④②①

14.本文是一篇游记,却大量引用诗作,对此你如何理解?

15.如果你作为导游从哪些方面推荐无锡的风景名胜?请列出要点。

六、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顾恺之,字长康,晋陵无锡人也。父悦之,尚书左丞。恺之博学有才气,尝为 《筝赋》成,谓人曰:吾赋之比嵇康琴,不赏者必以后出相遗,深识者亦当以高奇见贵

恺之好谐谑,人多爱狎之。后为殷仲堪参军,亦深被眷接。仲堪在荆州,恺之尝□假还,仲堪特以布帆借之,至破冢,遭风大败。恺之与仲堪笺曰:“地名破冢,真破冢而出。行人安稳,布帆无恙。”还至荆州,人问以会稽山川之状。恺之云:“千岩竞秀,万壑争流。草木蒙笼,若云兴霞蔚。”桓玄时与恺之同在仲堪坐,共作了语。恺之每食甘蔗,恒自尾至本。人或怪之,云:“渐入佳境。”义熙初,为散骑常侍,与谢瞻连省,夜于月下长咏,瞻每遥赞之,恺之弥自力忘倦。瞻将眠,令人代己,恺之不觉有异,遂申旦而止。

尤善丹青,图写特妙,谢安深重之,以为有苍生以来未之有也。恺之每画人成,或数年不点目睛。人问□故,答曰:“四体妍蚩,本无关于妙处,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中。”又为谢鲲象,在石岩里,云:“此子宜置丘壑中。”欲图殷仲堪,仲堪有目病,固辞。恺之曰:“明府正为眼耳,若明点瞳子,飞白拂上,使如轻云之蔽月,岂不美乎!”仲堪□从之。恺之尝以一厨画糊题其前,寄桓玄,皆其深所珍惜者。玄乃发其厨后,窃取画,而缄闭如旧以还之,绐云未开。恺之见封题如初,但失其画,云:“妙画通灵,变化而去,亦犹人□登仙。”了无怪色。

(节选自《晋书·顾恺之传》)

注:①连省:官署相连。②阿堵:代词,相当于“这个”。

16.下面对文中加点字词的解释正确一项是(   )

A.遭风大败    败:走投无路B.四体妍蚩    妍蚩:美到极点

C.绐云未开    绐:等到D.了无怪色    了:完全

17.下列句子空缺部分的虚词依次选用正确的一项是(   )

①恺之尝□假还   ②人问□故    ③仲堪□从之   ④亦犹人□登仙

A.而  其  也  之B.因  其  乃  之

C.因  之  其  乃D.其  也  而  之

1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顾恺之为人诙谐,在回乡途中遇到风灾,他给殷仲堪的回信既提到遇灾实情,却又诙谐巧妙地报了平安,难怪当时有很多人喜欢他。

B.顾恺之是性情中人,他与谢瞻做邻居时深夜隔墙吟诗互答,谢瞻疲倦了换个人代替自己,顾恺之仍继续与之作答,直到兴尽才罢。

C.顾恺之作画自由洒脱,他为谢鲲画像深得谢鲲心性,为殷仲堪画像又能用飞白手法取法有度,说明他有有很高的审美追求。

D.桓玄偷了顾恺之的画后,顾恺之发现画作少了后并没有怪罪桓玄,而是借玄语巧妙化解,说明他为人朴实善良,也不想得罪人。

1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吾赋之比嵇康琴,不赏者必以后出相遗,深识者亦当以高奇见贵。

2)尤善丹青,图写特妙,谢安深重之,以为有苍生以来未之有也。

20.请简要概括顾恺之画人物画的讲究之处。

七、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瑞鹧鸪·落梅

南宋·尤袤

梁溪西畔小桥东,落叶纷纷水映空。五夜客愁花片里,一年春事角声中。

歌残玉树人何在,舞破山香曲未终。却忆孤山醉归路,马蹄香雪衬东风。

(注)①五夜:五更。②山香:舞曲名,见《羯鼓录》。③孤山:在杭州西湖,为湖山胜绝处,林逋曾在此隐居。

21.下列关于这首词写作特点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上片“梁溪”两句写景,触景生情;“五夜”两句直抒胸臆,因花生“愁”,心系人民和战事。

B.下片“歌残”两句用典,两支曲子与角声形成照应,以此表达对时局不利的清醒认识。

C.下片“却忆”两句虚实结合,词人当日因花生愁,借酒销愁,骑马踏花,希望能像林逋那样归隐。

D.这首词写出南宋时期的时代特点,战事不断,人间不宁,统治者醉生梦死,有志者也萌生退意。

22.尤袤是无锡人,身处家乡为何生出“客愁”?请简要分析。

八、材料作文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奥运首金、两摘金牌的杨倩,接受采访时说:“把过程做好,结果自然不会差。”杨倩平平平淡淡的话语,蕴含着最朴素又实用的哲理。

1991年出生的施廷懋在奥运赛场上已经是一名不折不扣的“老将”。夺冠后,她落泪了:“上一届可能是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这一届则是十分耕耘一分收获。”所有美好的东西一定是要付出代价的,不会是很轻松就能得来的。

短跑运动员苏炳添在赛后接受采访时说:“我想把我能做的,该做的,可以做的,都做好。”虽然最后决赛时他并没有得奖牌,但他已经创造了历史,赢得了所有人的尊敬。

对上述材料,你有何认识和感悟?请以“过程与结果”为主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1.爱而不见    搔首踟蹰    驽马十驾    功在不舍    闻道有先后    术业有专攻    遥想公瑾当年    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易错字词有:见、搔、踟蹰、驽、驾、瑾。

2.乙未

3B

4B

5C

【解析】

2

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

根据材料内容,天干地支相配,“乙卯”是指“1075”,“元丰二年”是指“1079”年,天干地支依次后推四年,也就是“乙卯”之后四年,后面分别为“丙辰”“丁巳”“戊午”“己未”。所以“元丰二年”应该是农历己未年。

3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成语)的能力。

闻名古今:意思是从以前到现在都十分有名。名闻天下:形容名声极大。语境讲陆羽向宫廷推荐紫笋茶,让紫笋茶名声极大,选用“名闻天下”。

相得益彰:两者互相配合或映衬,双方的长处和作用更能显示出来。相映成趣:互相衬托、映照而显得很有趣。语境讲“名泉与名茶,诗人与道人”,两者优势互补,达到更完美的境界,选用“相得益彰”。

终身难忘:形容对他人的恩情或教诲难以忘怀。念念不忘:牢记在心,时刻不忘。语境讲品茶经历让苏东坡难以忘怀,用“念念不忘”。

风雅:指诗文之事。风流儒雅。雅致:释义为高雅的意趣,美观而不落俗套。语境讲苏轼约秦观和诗僧参蓼品茗并唱和,涉及诗文之事,且是高雅的事情,选用“风雅”。

故选B

4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标点符号作用的能力。

“茶人”表特殊含义。

A.否定讽刺。

B.特殊含义。

C.突出强调。

D.表示引用。

故选B

5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

把苏东坡的书法用笔显示出来的气势比作“满纸云烟”,运用比喻修辞。

A.主人和客人都下了马,然后上船。运用互文手法。

B“一夜飞度”运用夸张手法。

C.斗笠当作头盔,蓑衣当作铠甲。以“兜鍪”和“甲”分别比喻“笠”和“蓑”,充溢着一股火药味儿,正暗示抢插稻苗无异一场紧张的战斗。

D.赋予“花”“鸟”以人的动作情态“溅泪”“惊心”,运用拟人手法。

故选C

6A

7.对丁段选文的批注:

作者认为孔子的道德系统里绝不肯离开差序格局的中心,孔子不能像耶稣一样普爱天下,这种说法是否过于武断?

孔子说“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体现了以“己”为中心,这不错,但孔子也有“普爱”的思想。孔子在回答学生樊迟有关什么是仁的问题时,干脆利落地回答:“爱人。”所谓仁而爱人,就是真正心存仁念的人,会爱惜他人。孔子和耶稣都崇尚仁爱,以推行仁爱为终极目标。作者为什么完全忽略掉孔子“仁”的思想呢?

【解析】

6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观点的能力。

A.“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意思是住在水边能掌握不同鱼儿的习性,住在山旁则能识别各种鸟儿的声音。与甲段选文所揭示的道理一致,都强调环境对人的影响。

B.“日落云里走,雨在半夜后”指如果当天的太阳落山不是日落西山那样的情况,而是逐渐从云中慢慢消失,那么那天晚上半夜就会下雨。这是讲经验的重要性。

C.“不挑担子不知重,不走长路不知远”讲的是实践和认识的关系,亲身实践才能真正知晓“担子”有多重,“路途”有多远。

D.“吃饭勿忘种田人,喝水要想掘井人”讲的是人要知恩图报的道理。

故选A

7

本题考查学生谈观点、写评论的能力。

乙段选文的批注,“作者认为现代社会是法理社会,而'在乡土社会中法律是无从发生的’,这种说法是否过于武断?”这是先提出观点。据此对丙丁文段的批注,首先要提出合理的观点。如可以针对丙段“中国的文字并不是在基层上发生”、丁段“他不能像耶稣一样普爱天下”这些语句质疑,提出自己的看法。

“乡土社会有规矩,有信任,这不错,但法律也是需要的”,这是对观点进行分析阐述,先退一步承认合理的一面,再提出自己不同理解。

最后再通过列举事实进行具体分析,反驳作者的观点,比如借助孔孟仁爱思想。

考生依据以上的思路进行表述即可。

8C

9D

10    超导    高斯玻色取样    比目前最快的超级计算机快1024次方倍    刷新国际光量子操纵水平    

11.量子计算分三步走战略,我国现在是第一阶段;量子计算两条研究路径,中国都走在前列;量子计算未来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解析】

8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信息进行分析、运用的能力。

C.“都首先实现'量子计算优越性’”错误,结合“'祖冲之二号’处理的量子随机线路取样问题的速度比目前最快的超级计算机快7个数量级,这一成果是我国继光量子计算原型机'九章’后在超导量子比特体系首次达到'量子优越性’里程碑”可知,在超导量子系统实现“量子优越性”的是“祖冲之二号”。

故选C

9

本题考查学生对多个信息进行比较、辨析的能力。

D.“帮助客户在交易中拥有绝对优势,实现高收益低风险的投资”是对于某个群体或个人的利益,不是“造福人类”。

12A

13D

14.运用联想,以诗作映衬无锡美景;增强游记的文学性和文化气息;写出了无锡的风土人情。

15.游览线路;自然风光;风土人情;历史文化。

【解析】

12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A.“惠山”“锡山”都没有做细致的描绘,结合原文“因为时间太匆促了,不但对于惠山有和文征明'空瞻紫翠负跻攀’一般的抱恨,便是环山的许多园台祠院,都未能略涉其藩篱”“为了路径的顺便,我们又逛了一下锡山。山顶有龙光寺,寺后有塔。但我们因怕赶不及时刻回苏州,却没有走到山的顶点便折回了。这样的匆匆,不知山灵笑我们否?”可知,惠山很多地方都没有去,自然也就没有细致描绘,锡山则是一带而过。

故选A

13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句子衔接排序的能力。

本题可以根据内容来排序。比如③④都有“庙”,并且由“庙边”可知④应在③后;④②都有“树”,应先说“松林甚盛”,再说风过树声,先④后②。由此可知整个排序为③④②①。

16D

17B

18B

19.(1)我的赋可比嵇康的琴声,不欣赏的人一定认为是后出之作而舍弃它,欣赏的人也会认为它非同凡响而重视它。

2)顾恺之特别善于绘画,描绘特别精妙,谢安非常看重他的画,认为有人类以来从未有过这样好的作品。

20.注重传神,不轻易点眼睛;画人像,已考虑人的气质;运用技法,掩盖人物的身体缺陷、变缺陷为美。

【解析】

16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A.句意:遭遇大风损失惨重。败:损失。

B.句意:四体美与丑。妍蚩:美与丑。

C.句意:骗他说没有打开过(柜子)。 绐:骗。

故选D

17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解答此题,一是熟悉各个虚词的用法,一是要熟悉文意及句意,再者也可用排除法来做。

可从“人问”分析,结合文意可知,此句译为:有人问他缘故,此处应填入一个代词,而选项中出现了“其”“之”“也”三个词语,“也”为句末语气词,在此应排除D

分析“仲堪从之”,“从”为动词,前面缺少的是副词,而四个虚词中“其”可做语气副词,“乃”有副词性,意思是“于是”,再从意思上分析,用“乃”恰当,因此排除AC

再分析“恺之尝假还”句填入“因”,译为“因为”,句意为“顾恺之曾因休假回家乡”,翻译准确;“亦犹人登仙”句填入“之”,此处为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用译出,翻译准确。

故选B

18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B“他与谢瞻做邻居时深夜隔墙吟诗互答”说法错误。通过原文第二段“夜于月下长咏,瞻每遥赞之,恺之弥自力忘倦”可知,谢瞻没有吟诗,只是远远地为他喝彩。

故选B

19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赏”,欣赏,赏识;“相”,偏指一方,此处偏在“它”上;“遗”,抛弃;“贵”,重视,珍视。

2“丹青”,绘画;“图写”,描绘;“重”,看重;“未之有也”,宾语前置句,正确顺序为“未有之也”。

20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对于顾恺之画人物画的讲究之处,可以从文中“恺之每画人成,或数年不点目睛……”可知,顾恺之的人物画注重传神,他认为人物画最重要的在于人物的眼睛,所以不轻易点眼睛。

“又为谢鲲象,在石岩里,云:'此子宜置丘壑中。’”可知,他画人像,考虑人的气质与周边环境的协调。

“欲图殷仲堪,仲堪有目病,固辞。恺之曰:'明府正为眼耳,若明点瞳子,飞白拂上,使如轻云之蔽月,岂不美乎!’”从中可知,顾恺之在创作作品时,能够运用技法,掩盖人物的身体缺陷、变缺陷为美。

参考译文:

顾恺之字长康,是晋陵无锡人。父亲顾悦之,做尚书左丞。恺之博学有才气,曾经写《筝赋》,完成后,对人说“我的赋可比嵇康的琴声,不欣赏的人一定认为是后出之作而舍弃它,欣赏的人也会认为它非同凡响而重视它。”
    顾恺之性情诙谐喜好戏谑,人们都喜欢他愿意亲近他。后来担任殷仲堪的参军,也很受宠信。仲堪在荆州的时候,顾恺之曾因休假回家乡,仲堪特意把帆船借给他,路经破冢时,遭遇大风损失惨重。恺之给殷仲堪写信说:“地名叫破冢,的确是从破冢出来了。但行人安稳,船亦未损坏。”返回荆州后,有人问他会稽的山川状貌。恺之说:“众多山峰竞秀,众多河水奔流。草木茂盛,如同云兴霞蔚,灿烂绚丽。”恺之每次吃甘蔗,总是从梢吃到根部,有人认为这种吃法很奇怪,他说:“这是渐入佳境。”义熙初年,顾恺之担任散骑常侍,与谢瞻的官署相连,夜晚在月下吟诗,谢瞻每每远远地称赞他,恺之更加努力吟诗,忘记疲倦。谢瞻将要睡觉,让人代替自己(夸赞),恺之没觉出什么异常,就这样样一直吟诗到天亮才停止。

顾恺之特别善于绘画,描绘特别精妙,谢安非常看重他的画,认为有人类以来从未有过这样好的作品。恺之每次画人完成后,常常数年不点眼珠,有人问他缘故,他回答说:“四体美与丑,本来不牵涉到画的妙处,画人能传神,正在这个(眼珠)中。”又给谢鲲画像,把人画在石岩中,说:“这人适合放在山谷里。”顾恺之想给殷仲堪画像,殷仲堪当时有眼疾,坚持推辞。顾恺之说:“明府君您只是在意眼睛罢了。只要明显地点出瞳仁,用飞白笔法拂过,让它像轻云遮蔽了太阳一样就,难道不是很完美!”殷仲堪这才答应了他。顾恺之曾经把一柜子画封好题字后,寄放在桓玄那里,这些画都是他非常珍爱的。桓玄竟然打开柜子后面,窃取了画,再像原来一样捆扎封闭好了归还顾恺之,骗他说没有打开过柜子。顾恺之看到封题还跟原来一样,只是遗失了画,就笑着说:妙画能通灵,变化着跑了,就好像凡人登仙。”他没有表现出一点奇怪的样子。

21C

22①身处家乡,生活不能安顿:角声四起,说明无锡前沿,战事频仍。②身处家乡,心绪不宁:想到当权者享乐昏庸,国事堪忧。

【解析】

21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

C.“词人当日因花生愁,借酒销愁,骑马踏花”说法错误。诗人当日并未醉酒,从“孤山”一词可知,句中醉归是回忆在杭州时的事。

故选C

22

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

在词的上阙中,作者写到“五夜客愁花片里”,此时作者身处家乡无锡,并没有远行,此处的“客愁”让读者无法理解,但仔细阅读该词,就会发现作者这样写正是体现了作者的高超的艺术手法。理解这个“客愁”,应该结合下文进行分析。

下文中“一年春事角声中”透露出此时正是战争年代,春天的农事只能在号角中展开,当时金军南下,作者的家乡无锡正处于战斗的前沿,战事频仍。作者虽然身处家乡,但生活并不安定,随着战争情况的变化而四处漂泊,此时作者心绪不宁,所以让作者生出一种羁旅之感,仿佛是漂泊在异乡一般。所以就有“客愁”之说。

同时,作者用“客愁”一词还暗含了对当权者的谴责。从后文“歌残玉树人何在,舞破山香曲未终”可知,此处作者用典,将当时的统治者比作陈后主和唐玄宗,他们只知享乐,完全不关心国事,所以才让金军有南下的举动。“客愁”一词表明作者对国事的忧虑和对当权者昏庸误国的愤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