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清代河西的第一位进士竟然是民勤人

 木一过 2022-02-16
清代河西的第一位进士竟然是民勤人

作者:姜清基

图片

清代河西第一个考中进士的是镇番(今民勤县)人孙克明。据《镇番遗事历鉴》记载他是康熙三十九年(1700)庚辰科进士,“为国朝(清朝)河西甲第之首”,名次为3甲第95名,是清朝建立64年后凉州府镇番县出的河西第一位进士。
 孙克明的先祖是陕西省安塞县人,原系小旗,宣德六年,以年深併充总旗。到孙克明已是在镇番的第十世。
孙克明弟兄两个,他们都以科举闻名。哥哥孙克恭,字敬涵,康熙八年己酉举人。《镇番县志》记载:“吴逆(三桂)叛,(克恭)从靖逆侯张勇渡河,以军功授陇西县知县,改授山东禹城县,旋升广西平乐府同知,所至咸有政绩。”孙克恭读书刻苦,焚膏继晷,寒暑不辍,著有《南征草》、《西归吟》诗集,人称有唐人之风。

图片

孙克明,字鉴涵,早年过继给他的舅舅王扶朱。王扶朱是明代镇番县的举人,当其时,王氏为邑望族,家大口繁,为官为士为商者代不乏人,而孙氏稍逊之。王扶朱在镇番城南两里修建了一个高三丈的大土台,上面筑房八间豪华的房子,叫“扶朱台”或“王家台”。《镇番遗事历鉴》顺治十七年条记载:“邑人王扶朱于城南二里许筑土台,曰'扶朱台’,高逾三丈,广可盈亩,上筑房八间,左以悬梯相通,扶朱隐居其上凡一十八年。”王扶朱没有子嗣,就领养了他妹妹的儿子孙克明做义子,他死后,孙克明恢复了孙姓,所以“王家台”又被人叫作“孙家台”。

孙克明读书非常用功,而且游学访师,曾经徒步二千里,越境访师史流芳。史流芳是陕西华州人,康熙朝的举人,学问高,在任临高知县时编修《临高县志》二卷。史流芳见到孙克明的时候非常惊奇感动,授以关学编,克明豁然悟解,学问大进。

孙克明还是一位热心地方公共事业的绅士,镇邑地多沙患,康熙四十三年,孙克明率邑民王众等呈请于东边外六坝湖移丘开垦,贫民多受益。他还募资修葺苏武庙,带领民众在苏武山种植香椿、土榆、紫槐、杨树、沙枣树等几千株,筑土屋数间,雇人专门看守树木。

后来孙克明官湖广通城县知县,颂声载道,未尽所施而卒,通人立“遗爱碑”彰之。

图片


来源:我的民勤 微信公众平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