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资深刀友兼驴友的野外配置,用最合适的刀,做最野的事

 三只熊刀坊 2022-02-16

对于刀友们来说,平常把玩的刀和野外用刀基本上是两个系统的,用来把玩的基本是收藏刀,野外用刀更看重实用性。当然不排除有实用级别的收藏刀,但拿着这种级别的刀野营,那目的也不能是野营,是换个地方盘刀去了。因为像中高端的刀,很多是大马而且有镜面、雾面或者刃黑地白的各种刃面效果,一个猛操作,刃面磨损得不偿失。

今天想和刀友们聊的,是野外用刀。一般野外作业经验比较丰富的刀友,都有一套自己的用刀模式,比如有个15年刀友兼驴友,他的野外配置是:

  • 1:成熟简单不需要生火的穿越路线。瑞士军刀+折刀。

  • 2:成熟简单但是需要过夜和生火的路线。瑞士军刀+折刀+折叠锯。

  • 3:长途穿越型2-4天,路况复杂。瑞士军刀+折刀+折叠锯+中型直刀。

  • 4:开拓考察型路线。瑞士军刀+折刀+折叠锯+大型平头砍。

  • 5:PSK生存体验型。瑞士军刀+折刀+折叠锯+大型平头砍+手斧。

这个配置首先考虑的是体积重量和使用效率比,算是把轻量化拿捏到极致了。但是对于折刀参与野外作业,争议其实颇大,有个退伍军人刀友,现在专职户外教练,他就说自己已经告别折刀了,因为折刀除了便携之外没有任何好处,关键是很容易损耗,且一旦损耗,比如说中轴松动,止刀柱松动,基本就废了。

要论野外实用刀,大部分刀友还是更倾向于小直中直,而且必须要碳钢全龙骨,因为综合性能好保持性好,关键在户外也容易打磨,如果是工具钢或者粉末钢刀,钝了就很不方便。大马士革刀也属于碳钢刀,只不过工艺比较特殊,把几种碳钢折叠锻打在一块了,这样打磨其实更容易出微观锯齿,这也是大马士革刀可以作为实用级的一个因素。大多数刀友不愿意自行打磨大马士革刀,主要还是不愿破坏刃面上的花纹。

一位户外教练刀友,他的野外用刀配置则是这样的:

  • 面对云南大部分环境。刀两把,一把斯堪刃的小直,作为切割和精细加工的工具。一把轻巧的砍刀,能长期用它干活,甚至是砍伐小树搭建庇护所。

  • 如果在北方地区,大平原,大森林,带一把野营斧、单手斧就可以了,在户外没必要去砍伐很大的树木,一把好用的单手斧足够你应对一切户外工作。

刀友们的野外用刀模式是什么样的?欢迎评论区交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