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元 宵 佳 节 系 列 活 动 ![]() 每年农历的正月十五,春节之末,迎来的就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正月十五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 “红红火火贺元宵” 长者手工DIY工作坊 中国灯笼又统称为灯彩,是一种古老的汉族传统工艺品。起源于2100多年前的西汉时期,每年的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前后,人们都挂起象征团圆意义的红灯笼,来营造一种喜庆的氛围。为了营造元宵佳节气氛,2022年2月14日下西社区携手下西社区幸福院开展“红红火火贺元宵”长者手工制作工作坊活动,让长者们在学习手工制作的同时丰富晚年生活,提高老人对自我价值的认可,达到老有所学,老有所乐。 猜灯谜是贺元宵必不可少的环节。活动开始前,社工与社区工作人员将准备好的谜语高高悬挂在幸福院活动室拉好的绳子上,社工带着长者们猜灯谜,内容丰富的灯谜吸引了大家,谜面有趣而通俗,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地互相提示和讨论,有的与身旁的朋友“窃窃私语”,有的自己在手里不停地比划、沉思。“这个'各自开小灶’,我想到了,我知道!”一个阿姨兴高采烈的说“是不是不聚餐呀”“太厉害了!猜对了”猜中后阿姨们高兴得拍起了手。本次猜灯谜环节中,除了传统灯谜内容以外,社工还增加了疫情防控的灯谜,既增加了趣味性又宣传了相关防疫知识! ![]() ![]() 接着,我们进入利是封手工DIY灯笼环节,社工先带领着长者们观看灯笼制作视频,并详细讲解制作灯笼的步骤。“哇,好漂亮呀,怎么做的,快教教我们吧”长者们已经迫不及待了。分发材料后,长者们纷纷动起手来,社工在一旁耐心指导着,大家按照灯笼制作图解,小心翼翼地进行拼接。 不一会儿,部分长者很快就制作出喜气洋洋的灯笼,并手把手帮助身边的“老友记”正确制作灯笼的方法。有的长者边做边说道“我学会了,回去教我的孙子孙女,真的越看越好看,那条金鱼我也好想学!”长者们看到自己亲手制作的灯笼,都喜在眉梢乐在心头,大家兴高采烈举起灯笼,向我们展示自己的成果并要拍照留念。 活动结束后,大家制作的灯笼,挂上幸福院的窗台上,一个个红彤彤的灯笼,为长者们另一个家增添了不少节日气氛。本次活动不仅增加了长者的动手能力,还让长者学习到“化废为宝”的手工制作,促进长者间的互动交流,激发长者的创作热情,从中获得喜悦感和成就感。 ![]() “下西耆老齐动手,团团圆圆过元宵” 长者美食工作坊作 ![]() 每年农历的正月十五日,迎来的就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汤圆与“团圆”字音相近,取团圆之意,象征全家人团团圆圆,和睦幸福。元宵节当天,下西社区携手下西社区幸福院开展“下西耆老齐动手,团团圆圆过元宵”长者美食工作坊,与长者们一起做汤圆,吃汤圆,过元宵! 汤圆在很多地方也称之为“元宵”,是我们过元宵必不可少的一种美食。活动开始,社工拿出提前准备好的糯米粉、红豆沙馅等材料,引导参与长者分组,各组成员分工明确,有的揉面、有的搓汤圆,有的包馅料,大家一边做一边拉家常,有的还分享自己的制作经验,现场氛围其乐融融;揉一揉,搓一搓,随着一双双巧手的搓转,一块块白白的面团在长者手中团成一个个圆滚滚的球,很快汤圆就摆满了盘子。 另外边社工与两位长者在熬好糖水准备煮汤圆,把白白胖胖的汤圆倒进锅中,盖好盖子,等待大家共同努力的成果诞生。随着水渐渐沸腾,一个个寓意着团团圆圆、幸福美满的汤圆浮出水面,长者们吃着自己亲手制作的汤圆,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长者们纷纷称,“还不错”“果真甜蜜蜜”“有得吃有得玩,好开心”,现场气氛热闹非凡。 一碗碗甜蜜蜜的汤圆,不仅是一个传统节日文化符号,更是维系社区邻里情感的纽带;本次长者美食工作坊活动,不仅丰富了长者们的文化生活,活跃节日气氛,也让长者感受到元宵佳节的喜庆氛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