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去年奥之心宣布会有一款令人“WOW”的机型即将诞生,的确令包括我在内的M43用户都期待万分,直到当我拿到真机并上手体验后,我真的”哇塞“了!(PS:本文非常非常……长,万言评测,你想知道的都在这里了!能全部看完的肯定是真爱粉,哈) PS:“WOW”、“哇塞”、“挖藕”其实都是指OM-1 ![]() “新”!什么都是新的!这个“新”字可以作为贯穿OM-1(挖藕机)的代名词! 1、新CMOS(最新2040万堆栈背照式技术) 2、新对焦系统(1053点全像素全向对焦技术,无反微单首发) 3、新连拍系统(每秒120张、连续AF/AE每秒50张,目前双第一) 4、新图像处理器(第十代图像处理器,更好的画质,更快速的处理效率) 5、新AI识别系统(第二AI识别,新增猫、狗等动物识别) 6、新人脸人眼识别系统(第三代人脸人眼识别) 7、新视频规格(C4K 60P 10BIT、1080 240P、HLG、OM-LOG400) 8、新取景器规格(576万 120Hz OLED 0.005秒延时,防雾处理) 9、新LCD触摸屏(3寸162万翻转屏) 10、新三防级别(更高级别的IP53防护) 还有新菜单、新配件、新扩展外设等等等等 ![]() ![]() OM-1也是首款打上”OM-SYSTEM“品牌的机型,不过”OLYMPUS“LOGO还继续保留,OM-1是双LOGO的机型(但据说这是最后一台有”OLYMPUS“LOGO的机型了,有品牌情结的奥粉请珍惜吧……) 当然说起”OM-SYSTEM“的※※,可追溯至1972年,在当年的Photokina展会上,OLYMPUS发布了第一部全机械专业单反相机OM-1,系统命名为”OM-SYSTEM“,号称当时世界最小的35mm SLR,当时引起了不小的轰动和持续的热度。非常巧合的是,50年后的今天(1972~2022),奥之心以”OM-SYSTEM“作为新品牌,发布最新的M43旗舰机——OM-1,更巧的是,两台OM-1机身重量几乎一样(约510克),这也从侧面说明这次的旗舰机为什么不是方块机,便携轻巧却性能强大的专业旗舰机,同时也是M43无反数码相机向当年的单反机械相机OM-1的致敬! ![]() ![]() (与OM-1一起首发的还有最新的12-40PRO F2.8二代) 一、新CMOS(最新2040万堆栈背照式) 众所周知,在全幅旗舰机型都升级到堆栈背照式CMOS(索尼A1、尼康Z9、佳能R3),而M43系统还停留在上两代的前照式CMOS,而这次OM-1不仅采用了最新的2040万堆栈背照式CMOS,而且是直接跨了两代的提升。 我们来回顾一下CMOS的进化史 从(FSI)前照式CMOS升级到(BSI)背照式CMOS,提高了30%-50%的弱光感光能力,这个不单止是高感能力的提升,更重要的是暗部能更好的保留细节,噪点可以通过后期降噪处理,尤其是现在AI降噪的能力越来越高,但暗部提亮后的细节是无法通过后期获得的,这是背照式CMOS天生的硬件优势,简单而言,OM-1的高感方面肯定有所提升,但因为到手的OM-1为测试机,暂时没有软件能够打开其RAW(ORF文件),我只能关掉机内所有降噪选项来测试机身直出JPG效果,我个人认为OM-1提升1档左右,也就是我个人认为可用的ISO在6400(实测与ISO3200细节区别并不大),ISO12800临时应急也是可用的,虽然OM-1新增ISO51200和ISO102400两档,但我个人认为这两档的画质损失太大,使用意义不大……纯粹是为了拍到而已。 而从(BSI)背照式CMOS升级到(Stacked BSI)堆栈背照式,在拥有背照式技术的弱光感光能力优势下,获得更多新特性,如更高速的读取速度、集成片上高速缓存(DRAM)、更小的果冻效应、硬件级HDR支持(包括视频HDR)、更容易达成升格视频(更慢的动作)等,因此成为各品牌旗舰速度机CMOS的不二之选。 OM-1这次使用了堆栈背照式CMOS,可以说是直接跨了两代的提升,而且这块最新的CMOS最高支持全像素每秒120fps以及14通道的数据读取(世上武功唯快不破嘛),当然,你以为这就完了吗?毕竟其它品牌也已用上堆栈背照式CMOS(最多说迎头赶上),那OM-1“哇塞”在哪里呢?来来来,我们继续…… 二、新对焦系统(最新全像素全向对焦) 传统单反因为使用的是独立的对焦系统,从点对焦(点)到一字对焦(横向目标)再到十字对焦(横向、竖向目标),但单反对焦系统最大的软肋就是受镜头可用最大光圈影响,影响对焦点的使用以及对焦精度(这里不展开阐述)。 而无反微单使用的是CMOS片上直接对焦,因此CMOS的片上对焦技术将直接影响整个对焦系统的最终追焦效果,而CMOS片上对焦也从最早的反差对焦进化到相位对焦,然后是相位+反差混合对焦(点),接着是全像素双核对焦(“一字”横向目标),再到全十字相位对焦(“十字”横向、竖向目标),而最新的就是采用2X2 OCL阵列技术的全像素四核对焦,因为每个像素拥有4个相位对焦点,能同时识别横向、竖向、斜向目标(“米”字全向目标),所以也称“全像素全向对焦”,无论是对焦速度还是对焦精度上来说都有大幅提升。而且无反CMOS片上对焦系统相对单反传统的独立对焦系统来说最大的优势是不受镜头可用最大光圈影响对焦点数量以及对焦精度,换句话说,加增距镜后无反比单反强的可不是一星半点,而是全面碾压的态势。 2X2 OCL全像素全向对焦技术最早发布于2019年12月,于2020年3月最早在手机上首发,而在2022年2月,作为OM-SYSTEM的最新M43旗舰机OM-1在无反微单上首发此最新的全像素全向对焦技术。 ![]() ![]() 2X2 OCL阵列技术在光电效率(QE)、相位对焦速度(PDAF)、HDR以及分辨率(Resolution)四项硬指标上处于全面领先于之前的CMOS技术。 为什么这个全像素全向对焦技术如此重要?因为CMOS片上对焦技术属于硬件层面,属于整个对焦系统中的前提与基础,而诸如各品牌的3D对焦、4D对焦、泡泡对焦、DFD对焦、人脸人眼识别、AI智能识别等这些对焦算法或辅助对焦功能都属于软件层面,要想获得更好的追焦,软硬结合是必不可少的,但底子却是非常重要的,就像如果采用只有反差式对焦技术的EM104,哪怕拥有C-AF、哪怕拥有人脸人眼识别等,其连拍追焦效果也比不上采用全十字相位对焦的EM13系列,这就是CMOS硬件层面片上对焦技术的重要性。 OM-1从121个全十字对焦点升级成1053个全像素全向对焦点,对焦性能上可以说是质的飞跃。 这下,够“哇塞”了吧?还不够?好,我们继续…… 三、新连拍系统(目前最快的连拍速度之王) 上一代旗舰机E-M13每秒60张、带连续AF/AE每秒18张就算现在也算是性能卓越的速度机,但是OM-1不单超越自我,还刷新了两项第一。 全像素每秒120张连拍(无黑屏,RAW + JPG) 全像素带连续AF/AE每秒50张连拍(无黑屏,RAW + JPG) 来看看OM-1的各种连拍模式区别 ![]() 因为OM-1拍摄模式名称改动太大,我来”翻译“一下: 减震连拍(机械快门)相当于之前的低速连拍L (注:原来的高速连拍H模式每秒15张已取消,因为有更高速的每秒120张) 静音连拍(电子快门)相当于之前的静音低速连拍L) 高速连拍SH1(电子快门)相当于之前的静音高速连拍H 高速连拍SH2(电子快门)新增无黑屏带连续AF/AE 专业抓拍(电子快门)相当于之前的专业抓拍L 专业抓拍SH1(电子快门)相当于之前的专业抓拍H 专业抓拍SH2(电子快门)新增无黑屏带连续AF/AE 这里SH2(包括专业抓拍SH2)在使用上要注意几点: 1、指定镜头 12-40PRO F2.8(需要升级最新固件) 12-40PRO F2.8 II 12-100PRO F4 40-150PRO F2.8 300PRO F4 150-400PRO F4.5 除以上镜头,其它镜头SH2模式(连续AF/AE)下只能最高每秒25张 (100-400 F5-6.3这支长变焦镜头与SH2模式下的每秒50张无缘了……) 还有三支旧款型号镜头无法使用SH2模式(应该是对焦马达跟不上吧) 14-42 F3.5-5.6 14-42 F3.5-5.6 L 17 F2.8 (静音连拍约每秒13张) 2、注意SH2模式下的最低快门限制 每秒25张模式下是1/320秒 每秒50张模式下是1/640秒 这里有个问题,如果连拍测光是低于以上最低快门的话(如1/200秒),最终还是会以默认最低快门来进行拍摄,这就有可能造成照片欠曝,因此使用SH2模式拍摄时要注意这点,当然一般拍飞版的话基本最低都是1/1000秒以上的速度,这个其实影响不大,但如果要使用慢门连拍的时候(如慢门拉烟等题材),可以使用除SH2模式外的连拍模式(如每秒20张带AF/AE的静音连拍模式) PS1:为什么有每秒50张无黑屏的SH2还要保留原来每秒20张有黑屏的静音连拍模式呢?因为SH2模式下是有指定PRO镜头要求的,还有一个最低快门要求,而每秒20张的静音连拍对镜头并没任何要求以及最低快门要求。 PS2:为什么机械快门下的每秒连拍只有10张?其实OM-1的机械快门并没有缩水,只不过少了之前每秒15张的高速连拍H模式(不支持连续追焦),那是因为OM-1已经拥有高达每秒120张的超高速连拍,因此真没存在的必要了。 PS3:可能有人会问:“尼康Z9不也支持每秒120张高速连拍吗?“ 是的,但尼康Z9的每秒120张连拍下从原来的4500万像大幅缩减至1100万像素(并非全像素),而且只有JPG格式,并无RAW格式 OM-1的高速连拍SH1模式下,每秒120张全像素是提供RAW + JPG双格式的。 ![]() 本帖相关话题
ps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