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红伟:一曲浩荡云天的英雄赞歌

 晋南道 2022-02-16


一曲浩荡云天的英雄赞歌

电影 《火海凌云》观后感

国庆期间,电影《中国机长》口碑爆棚,票房逆袭。该片改编自真实事件,生动塑造了中国机组的群体英雄形象,彰显了具有中国特色的英雄价值观。



无独有偶,俄罗斯2016年也拍摄并上映过一部空难题材电影《火海凌云》,被认为是“心理学上颇有容量的惊险故事”,曾被高度称赞为战斗民族回归巅峰的电影代表作。

看到电影预告,我以为和好莱坞灾难大片差不多,侧重于凸显一个英雄拯救一飞机人的大智大勇,最大的噱头不过是渲染并突出战胜各种恶劣条件的酷炫特效,或者再来一段英雄美女的缠绵悱恻,最大程度地套路式赞美救世情怀。


刚开始看的时候,心想如果电影故事太程式化,我就浅尝辄止后早早入睡喽。没想到该片的艺术野心很大,不只是讲一个战胜灾难的故事,也没有一开篇就进入扣人心弦的紧张节奏,反其道而行之,先写主人公古辛作为军机飞行员,因为性格耿直,坚守人道原则,违背上级简单粗暴的命令,被开除失业。这为后来主动冒险转移难民做好了性格铺垫,也为驾机战胜火山喷发、强气流、风暴的过硬技术埋下了伏笔,尤为可喜的是角色“立”了起来,不守“规矩”,敢作敢为,个性中的“不足”反而成就了英雄。

主人公古辛到民航公司应聘,遇到一位孤傲刁钻、外冷内热、业务权威的主考官列奥尼德,近乎极限式的考验,“蹂躏”着古辛那几近崩溃的内心。一波三折后,古辛从落魄的实习生开始起步,机长便是主考官列奥尼德。机长的不信任,考验着古辛,也见证着古辛的成长;技术过硬的古辛,在一次浓雾中及时躲过对面飞错航线的飞机,避免了潜在风险,赢得机长认可,内心也因反复淬炼而变得强大。英雄不只在力挽狂澜的瞬间伟大,成长的过程更值得学习与借鉴,战胜自我不足才能真实而合理地支撑起英雄的内涵与框架。


当然,作为动作灾难片,影片特效逼真地展示了火山喷发岩浆奔流,疯狂焚毁山地与机场,飞机熔于高温烈焰,在强气流和风暴摧枯拉朽般的肆虐下飞机引擎失火,发动机停转,燃油严重外漏,观赏性和带入感都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这且不必细说,单论灾难中的生命个体,既有生命的脆弱,也有人性的光辉,惊恐与奉献并存,忠诚担当与勇于挑战集中体现于英雄的群体,古辛顶着极大的压力,临危不惧,冒着极大风险向极限挑战;列奥尼德以乘客集体利益为重,凛然大意,甚至顾不得等自己孩子便驾货机起飞;在货机坠毁前夕,全部乘客安全转移,机组人员断后,机长最后一个离开,这样崇高的职业操守不值得赞美吗,乘客的团结更彰显了英雄的感召与民族的伟大,这样的情怀不值得礼赞吗?


影片的情感线索也很清晰,贯穿始终,错落有致。
古辛与机长列奥尼德从对立到理解到信任到相互扶持,古辛与女飞行员亚历山德拉从相遇相爱到误会冷战到暗地关心到相知相拥,机长列奥尼德与儿子瓦列拉从严重隔阂到相互理解到急切牵挂到相融相亲,他与妻子伊琳娜从冷淡到理解到回归生活的情趣,机组人员安德烈与女朋友薇卡也在分离与共同抗争空难的过程中学会关爱与珍惜。线索多而不乱,犹如一颗颗明珠,恰如其分地镶嵌在皇冠上,得体而和谐地融为一体,丰富了情节的层次,拓展了生命成长的外延,也使得这样一部空难题材的影片充满了人情味儿,自然地提升了影片的生命意义和生活哲学,成为一部值得反复品味的经典。


诚然,本片部分情节仍然值得推敲,尤其是两架飞机空中换乘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但情节和主题在整体上的构思、铺垫、延展,可以说,细致入微而又天衣无缝。《火海凌云》和《中国机长》,故事隶属于不同的民族,各有所长,之所以赢得广泛而长远的赞誉,毫无疑问,那就是歌颂了人人心中有的理想、信念与情怀。英雄,就在身边;成长,便是英雄史;担当、挑战、奉献,即为英雄本色。

 

作 者 简 介



李红伟,本科文化,中共党员,运城市作家协会会员,运城市优秀教师,主持编写《非常阅读·中考版》《追梦·路》,参与编写《百家讲谈》《高峰论坛》《名师有一套》等7部图书,在《语文报》、《山西日报》、《作文评点报》等报刊发表散文、诗歌、小说等200余篇。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